2013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图是马星驰创作于 1919年的时政漫画,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结合当时形势,分析该漫画,以下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工人阶级在运动中显示出伟大力量 B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被罢免 C北洋政府被民众推翻 D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答案: C 鲁迅说: “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 洋气 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 反一调 :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 ” 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
2、文化运动中 答案: C 在耶稣之下,太平天国的首义诸王一夜之间都成了上帝的众子,并按照各自的行序分别对应天象:洪秀全为日,杨秀清为风,萧朝贵为雨,冯云山为云,韦昌辉为雷,石达开为电。(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这实质上反映了太平天国( ) A宣扬人人平等思想 B借助神权重建等级秩序 C增强核心领导层凝聚力 D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大同思想结合 答案: B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 “协定关税 ”,甲午战后,日本提出 “在华设厂 ”,其共同点是( )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答
3、案: D 近代中国人慨叹: “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 不以平等之例相待。 ”这种现象( ) A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开始出现 B客观上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瓦解 C说明中国政府丧失了官吏任免权 D反映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己不完整 答案: D 在代议制度下,议会是重要的政治机构,各国大多实行两院制。下列对近代各国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内阁需上院支持成为惯例 B根据美国 1787年宪法,众议员由每州 2名组成 C根据德国 1871年宪法,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D根据法国 1875年宪法,内阁
4、要对参议院负责 答案: D 根据德国 “1871年宪法 ”,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 “1875年宪法 ”,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答案: A 近代英、法、
5、美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了代议制民主政治。代议制的核心是 ( ) A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B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 C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答案: C 自由引导人民于 1831年在卢森堡宫展出数月后即被收起,官方理由是它 “太革命了 ”。从 1874年起它才被送入卢浮宫,并被永久性展出。这体现了法国政局的变化是( ) A巴黎公社的建立 B普法战争法国的战败 C共和政体的确立 D保王势力的消失 答案: C 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 “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文中的 “他们 ”是( )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
6、新派 D革命派 答案: A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 “中国 ”,要求只写 “大清国 ”。清朝代表力拒: “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 ”。对中日关于 “中国 ”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 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 “中国 ”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 “大清国 ”和 “中国 ”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 B C D 答案: C 辛亥革命
7、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 “短暂的春天 ” 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 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 A B C D 答案: D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 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下列能够反映 20世纪中国 “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和 “奋
8、起救亡,勇于变革 ”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答案: D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 “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这里说的 “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指的是( ) A辛亥革命使中国开始了全盘西化 B辛亥革命迈出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传统文化彻底的击败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答案: B 某校高一年级在学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后,有五位同学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哪些同学的观点符合
9、辛亥革命的实际情况 甲:辛亥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君主的奴仆,而是国家的主人 乙: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丙: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丁: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戊: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A乙丙丁戊 B甲乙丙戊 C甲乙丙丁 D甲乙丁戊 答案: C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使中 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
10、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 B C D 答案: D 下列几组通商口岸,按开放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上海、南京、天津、苏州 B宁波、天津、重庆、汉口 C厦门、福州、沙市、镇江 D南京、上海、苏州、杭州 答案: A 某次战争后,英国外交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发表演说: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制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该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 ”该战争应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 D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
11、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此言论针对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如图,英国的漫画家为某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漫画。图中的房间里衣物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 ) A法国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斗争激烈 B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C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 D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最终在法国确立 答案: B 美国 1787年宪法确立了一套 “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是孟德斯鸠 “以权力
12、制约权力 ”学说的第一次较好贯彻,对美国政 治体制产生重大影响。美国的分权制衡机制体现在( ) 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垒与交替执政 A B C D 答案: A 宋代官职大辞典中写道: “干德三年( 965年)三月,朝廷遣官立转运使,总一道之财赋。这一举措在政治方面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保证了地方的财政收入,稳定了地方安定局面 B加强了对地方财政管理,从而加强对人民统治 C导致对人民掠夺更加残酷,加剧了 社会的矛盾 D削弱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 答案: D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 “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
13、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这句话意在强调( )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 答案: D 如图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答案: C 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秦朝统一了文字,并以隶书刻印 A B C D 答案: C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
14、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 “大惑不解 ”是因为 “巨变 ” ( ) 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C加剧了地 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答案: D 如图是湖南省博物馆 “凤舞九天 ”展览展出的王子午铜鼎,铭文中写有 “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 ”。青铜器多作祭祀礼器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推行 B宗法制的盛行 C宗教思想的蔓延 D冶炼技术的提高 答案: B 有人将 “分封制 ”称为 “封建制 ”,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福建省 莆田 中高 第二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