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黑龙江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下期期末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 “春、夏、秋、冬 ”四字。 “春 ”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 ”字像草木繁茂之状; “秋 ”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 “冬 ”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表明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明显错误,甲骨文主要是记载商王主要的政治活动的,所以排除 A项。 B项与史实不符合,所以排除 B项。 C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答案:选择 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
2、方式和土地制度 商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20世纪 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过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 “大跃进 ”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政府发动的 “大跃进 ”运动时期 “大炼钢铁 ”的现象。它是在 1958年时期出现的,所以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大跃进 ” 1892年 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
3、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要求两位美国大学生介绍西方科技的最新进展,这两位大学生不应当选择的话题是 A总统候选人利用留声机竞选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旅行 C市政广场进行了亮化工程 D战地记者可用电报传递通讯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出现的时间问题,备选项中的ACD三项内内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只有 B项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 火车的发明 “谷撒地,薯叶黄,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 ”,此句反映的是 20世纪 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原因
4、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 “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新中国 20世纪 50年代末中国政府发动的 “大跃进 ”运动使得青壮年男子都去炼钢铁,而农业生产主要靠妇女与儿童,所以答案:选择 D项。 考 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0世纪 5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苏联史中写道: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 13倍,年平均增长为 19 2, 但非常遗憾的是,在集体化和机械化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牲畜头数下降了, 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
5、的年份,即 1931年和 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 ”。上述材料说明苏联 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 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 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农民积极性下降导致农业倒退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 13倍,年平均增长为19 2 ”表明第二项正确,材料中的 “非常遗憾的是 .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牲畜头数下降了 ”表明第一、三项正确,材料中的 “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 1931年和 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 ”表明第四项正确。故答案:选择 A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模式 ”的特点
6、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长, 2011年达 5397.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 14.8%。与这一成就的取得直接相关的对外政策有 经济特区的设立 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注意材料内容出现的时间是 2011年,是对外开放对内改革之后,我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中江苏省没有,所以排除 内容,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内容 1984年 3月 24日,福建省 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 发出 “请给我们松绑 ”的呼吁。随后,人民
7、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 “松绑 ”风吹向全国。这里的 “松绑 ”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增强企业活力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松绑指对内改革给企业以经营的自主经营权力,不再是以前计划经济前提下的政府管理,但这种做法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放开的,是逐步的, 1984年时 ABD三项内容尚未出现,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的内容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 “南方谈话 ”,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 “中国人
8、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 ”。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不是深化改革方面的表现, C项内容发生在南巡谈话之前,所以排除 C项。 D项是无关项,所以排除 D项。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开放的内 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主要原因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B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答案:
9、B 试题分析: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提内容,不是主要内容。 C项是在思想上的变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开创没有直接联系, D项是政治上的变化,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的原因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 49%,卖给国家粮食 4450万千克。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内容是在 1953年开始
10、的,不是 1978年正式开始的,所以排除B项。 C项内容出现在 1958年, D项也是 1958年,所以答案:选择 A项。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的内容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文化制度改革 D福利制度改革 答案: B 试题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首先也是在经济领域,在经济领域改革受挫后,他开始了政治领域上的改革,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改革中基本上都是集中在经济上,政治上的改革也没有突破原有体制的框架,而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所以答案:选择 B
11、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 涅夫的改革的比较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 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英国丧失 “世界工厂 ”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D美国经济实力独霸天下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金融中心的转移问题,二战后由于西欧主要国家的普遍衰落,所以原来以英国伦敦为中心的世界金融体系解体,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美国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故答案:选择 B项。 考点:第二次世界
12、大战后世界经济的 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影响 西方某历史学者说: “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 ”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处于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明显不正确,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与材料内容不相符合。 B项也是错误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私有制存在的。 D项内时期也是单一的公有制,不允许私有制存在的,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
13、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一部回忆录写道: “1976 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的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 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 ” A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走向破产 B “福利国家 ”帮助西方国家克服了经济 “滞涨 ” C “福利国家 ”消除了阶级差别 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陷入困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解决的关键是材料内中的 “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 ”,这个关键的语句表明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一个困境,
14、 A项内容与当今世界的史实不相符合, B项与当时欧洲社会的史实不相符合。 C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择D面。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 七十年代的经济发展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 B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皆莫如被服 ” C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D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答案: D 试题分析: ABC三项内容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而 D项则是认为手工业与商业同样都是重要的,它是黄宗羲的观点,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故答案:选择
15、D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你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是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内容只是宋代的内容,与唐代无关,所以不是最合适的书名。 C项内容只是唐代的内容,不符合宋代,所以排除 C项。 D项也是只是宋代的内容,故答案:选择项。唐代时期市坊是分界的,而到了宋代市坊的界限不复存在。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发展 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
16、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 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时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在清末时期中国清政府的最高统治者一种盲目自大的心态。 A项与史实不符合,因为此时英国尚未来侵略中国, B项内容与材料内容一致,不评价内容, D项说法本身错误,故答案:选择 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重农抑商 ” 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黑龙江 大庆 铁人 中学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