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卷.doc
《2011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卷.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河北省冀州中学高三一模考试文综历史卷 选择题 明代德清禅师曰: “为学有三要: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经世、出世之学备矣,缺一则偏,缺二则隘,三者无一而称人者,则肖之而已。 ”这表明德清禅师 A提倡儒、道、佛三教合 B认为儒、道、佛三教相互矛盾 C主张以佛教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D强调做学问要学习诸子百家典籍 答案: D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 1947 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 “关键词 ”,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B铁幕演说、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 C杜鲁门主义
2、、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 D雅尔塔体制、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 B 对帝国的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 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里伯爵在 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 150万英镑保卫殖民地, “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 ”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血与火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包括: 海盗起步 战争开路 正当的商业贸易 工业革命 A B C D 答案: B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
3、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就要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们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们的脚上 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可见抗美援朝这一决策主要着眼于 A打败美国侵略者,顺利解放台湾 B武装保卫意识形态一致的邻邦 C大力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D为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 答案: D 20世纪 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成为中国社会风尚
4、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 “五十年代现象 ”。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答案: D 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 “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 谈判。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
5、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目的 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蒋介石认为淞沪会战必胜无疑 A B C D 答案: A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 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 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谭嗣同 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 “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6、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 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答案: B 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哪一本书 A元曲赏析 B诗经 C全汉赋 D全唐诗 答案: A 通典记载: “(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遗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新唐书 百官志记载:左右丞 “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金史记载: “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
7、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 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 C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 D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答案: D 某学者在评价中国 17、 18世纪时的科技时强调: “在中国,技术的发展跟不上科学的发展,它在原地踏步。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无疑是中国的,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它是由地方性人口过剩产生贫穷的永久性受害者。 ”根据该学者的观点,你认为空格部分最合适的内容应该是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B人力资源太过丰富 C专治体制腐朽僵化 D商业发展缓慢迟滞 答案: B 综合题 ( 32分)城市的发展尤如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河北省 冀州 中学 高三一模 考试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