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三一模语文卷.doc
《2011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三一模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三一模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河北冀州中学高三一模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句 1分 )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_, 。(苏轼赤壁赋) (2) ,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3)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 李凭箜篌引) (4)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 (阿房宫赋) (5)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 答案: ( 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5)会挽雕弓如满月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A弦乐 xun钻探
2、 zun标识 zh不恤人言 x B褊狭 pin揩油 ki令狐 lng不差累黍 ch C谄媚 chn烘焙 pi扫帚 so开花结果 ji D唠叨 lo蝙蝠 bin血脂 zh着手成春 zho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罗兰 艾默里奇执导的 2012在全球公映,影片中用电脑技术制作的电光石火、山崩海啸的惊骇场面,给观众以强烈 的视觉冲击。 B东汉后期坐镇冀州、势倾天下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C更可怕的是,他的名气大,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
3、不良的社会后果。 D民众的期待也表示责任与鞭策,正如古希腊神话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手握大权之人,人人用放大镜加以检验,一言一行受到公评,必须临深履薄、战战兢兢,一点都疏忽不得。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 2月 26日在联合国安理会就利比亚问题一致通过决议后作解释性发言说: “在此过程中,必须确保各国在利比亚侨民的安全和利益。 ” B作为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的我们,虽然生命短暂,应该像流星划过天空一样,也要发出光芒。 C “两会 ”前夕 “约会 ”网友已经成为温家宝总理的 “惯例 ”。 2月 27日上午 ,他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 , 自 2009年以来
4、第三次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D民间图书馆大多分布在一些乡村或农村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城市社区 ,因为是由爱心人士自己开办 ,并免费阅读 ,所以其中多数缺少资金支持 ,或无钱更新书籍 ,或无法正常 运营 ,面临生存困境。 答案: A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 “贬官文化 ”。 。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这样一来,文章有了,诗词也有了,而且往往
5、写得不坏。 他们亲热过的山水亭阁,也便成了遗迹。 于是,人品和文品双全,传之史册,诵之后人。 A B C D 答案: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1)城市从发端之日起,就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2)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
6、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3)多元文化同时影响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其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 (4)“和谐 ”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 之中。中华文化推崇人际之和、天人之和、身心 之和。礼记在描绘 “大同社会 ”时提出: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论语 子路记载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5)在社会学上, “和谐 ”是指一种社会安定平和的状态。如左传所言: “八年之中,九和诸
7、侯 ,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中国的先秦诸子也都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社会的图景。同时 “和谐 ”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 “和谐说 ”,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 ”的主张。而在理想国 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 “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 ,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 ”的美好状态。 (6)数百年来,人们对 “和谐城市 ”模式的探讨,从来没有停止过。从 “乌托邦 ”到18世纪的 “理想城市 ”,再到 “田园都市 ”的一系列的理论、主张和模型无不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
8、间上、秩序上、精神生活和物质吐纳上的平衡与和谐。自20世纪 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 发展战略大多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展开,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 和谐。由此可见,对 “和谐生活 和 “和谐城市 ”的追求和实践贯穿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并且越来越彰显在人们为城市的明天所描绘的蓝图之中。 (7)建立 “和谐城市 ”,是从根本上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形式上体现为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 “和谐城市 ”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
9、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 (选自百度上海世博主题问答) 【小题 1】下列有关 “和谐 与 “文化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城市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使城市和谐的因素变得越来越复杂。 B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从而使和谐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 C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兼顾历史和未来的多元文化状态,制定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融合其中的个性。 D “和谐 ”与 “文化
10、 ”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 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们对 “和谐城市 ”模式的探讨,数百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从乌托邦开始的一系列理论、主张和模型都在探索如何建立城市在空间上、秩序上等方面的平衡与和谐。 B随着环境等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都围绕如何重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和谐展开。 C作者强调了立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的和谐在建立和谐城市中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这些是建立多元文化 “和谐城市 ”的根本
11、。 D多文化的和谐共存、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科技时代的和谐生活、社区细胞的和谐运作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和谐互动是和谐城市的表现形式。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礼记中 “大同社会 ”中描绘出的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完全一致。 B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和谐说 包含着对立和统一,即通过事物内部的对立斗争,产生矛盾的各种因素或者说各方力量的均衡,从而诞生统一而又稳定的和谐。 C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 ”的主张,
12、强调了精神层面的和谐的重要意义。 D在理想国和法律篇里,柏拉图也开始寻求 “整个社会将获得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获得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 ”的美好状态。 答案: 【小题 1】 D【小题 1】 B【小题 1】 A 【小题 1】 D(D项错在偷换概念,将原文 “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换成了 “和谐与文化 ”; A项根据第一段第一和第二行的内容概括而来; B项见第二段后半部分; C项见第三段后半部分。 ) 【小题 1】 B(B项错在将原文 “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大多围绕 ”换成了 “各国政府提出的发展战略都围绕 ”; A项见第六段前半部分的叙述; C、 D项见第七段。 ) 【小题 1】
13、A(A项见原文第四段,礼记在描绘 “大同社会 ”时指出: “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 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并不完全一致。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22分) 故乡在远方 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 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 鞯奈髯雍 鲜俏业某錾 亍牒贾 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 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 的
14、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嘤嘤。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 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
15、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 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 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 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 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 “生人味 ”,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
16、色的小兴 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披了亮晶晶的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树叶的声音。那是我 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 山林里的早晨宁静 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
17、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 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个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 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 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
18、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 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小题 1】作者在写北大荒的生活前写了新会、洛舍、杭州这三个故乡,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几个故乡的共同特点。( 4分) 【小题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6分) ( 1)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 疑。 ( 2)我究竟来自何方 【小题 3】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 “故乡在远方 ”有着怎样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
19、 4分)这三个故乡的景色都是美丽,充满诗情画意的( 2分);但作者对这三个故乡的感受却是陌生的、茫然的,甚至有些隔膜( 2分)。 【小题 1】( 6分) “我 ”同从小在那长大的杭州城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2分)因此对故乡在哪里产生了疑问。( 1分) ( 2)用疑问语气强烈表达出我对故乡的陌生感,( 2分) 引出下文追寻第二故乡一一精神家园的感悟。( 1分) 【小题 1】( 6分)运用了对比手法。( 2分)作者将祖籍新会、洛舍和出生地杭州的景、物、人、事的美好与乡音的陌生、茫然、隔膜、格格不入的感受进行对比,( 2 分)同时又将这种感受与北大荒的景、物、人、事进行对比映衬,表现了作者从纤弱
20、走向坚强和不断寻觅追求的过程。( 2分)(如答 “欲扬先抑 ”“逐层铺垫 ”等,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1】( 6分)作者所认识的故乡不仅是祖辈生活过的地方,( 2分)还是自己曾经留下奋斗足迹的地方,更是自己在不断寻觅、创造着的能让人心灵安宁净化的精神 家园,( 2分)所以追求精神家园的脚步不会停止,更丰富的故乡 精神家园永远在远方。( 2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高登,字彦先,漳浦人。少孤,力学,持身以法度。绍兴二年,廷对,极意尽言,无所顾避,有司恶其直,授富川主薄,复命兼贺州学事。学故有田舍,法罢归买马司,登请复其旧。守曰: “买马、养士孰急? ”登曰: “买马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河北 冀州 中学 高三一模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