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第一次测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酒精可用作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C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 D同温同压下, H2和 Cl2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 H不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放热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而吸热反应中正好相反, A错误; B、可燃物燃烧均是放热反应, B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是物理变化,不是吸热反应, C错误; D、反应热只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系,与反应条件无关, D错误,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
2、有关判断 COCl2(g) CO(g) + Cl2(g) H 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改变一种反应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表示随温度升高,平衡常数的变化 B 表示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C 表示恒压条件下,反应物的转化率随充入惰性气体体积的变化 D 表示 CO的体积分数随充入 Cl2量的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正方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A错误; B、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降低, B错误; C、恒压条件下充入惰性气体,容器容积增大,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正反应方向进行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 C 错误; D、增大生成物氯气的浓度,平衡向逆
3、反应方向进行,CO的体积分数减小,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状态的影响 标准状态下,气态分子断开 1 mol化学键的焓变称为键焓。已知 HH 、HO 和 O=O 键的键焓 H分别为 436 kJ mol-1、 463 kJ mol-1和 495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O(g)=H2(g) O2(g) H -485 kJ mol-1 B H2O(g)=H2(g) O2(g) H 485 kJ mol-1 C 2H2(g) O2(g)=2H2O(g) H 485 kJ mol-1 D 2H2(g) O2(g)=2H2O(g) H -48
4、5 kJ mol-1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水分解是吸热反应,应该 H 0,故 A错误; B、 H2463kJ/mol-436kJ/mol- 495kJ/mol 242.5kJ/mol,故 B错误; C、氢气燃烧放热,应该 H 0,故 C错误; D、 H 2436kJ/mol 495kJ/mol-4463kJ/mol -485kJ/mol,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热的计算 FeCl3(aq)与 KSCN(aq)混合时存在下列平衡: Fe3+(aq) SCN-(aq) Fe(SCN)2+(aq)。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 cFe(SCN)2+与温度 T
5、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eCl3(aq)与 KSCN(aq)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3 (aq) SCN (aq) Fe(SCN)2 (aq) H 0 B温度为 T1、 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 K2,则 K1 K2 C反应处于 D点时,一定有 正 逆 D A点与 B点相比, A点的 c(Fe3 )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随着温度的升高 cFe( SCN) 2+逐渐减小,说明反应放热, H 0,故 A错误; B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 k减小,所以温度为 T1 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 K2,则 K1 K2,故 B 错误;
6、C D在曲线下方,不是平衡状态, cFe( SCN) 2+比平衡状态小,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V 正 V 逆 ,故 C正确; D由图象可知, A点 cFe( SCN) 2+较大,则 c( Fe3+)应较小,故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 对于可逆反应 2AB3(g) A2(g) 3B2(g) H 0,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升高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象不符,故 A 错误; B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到达平衡的水解减少,与图象不符,故 B错误; C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与图象不符,故 C错误; D升高
7、温度,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减少,而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含量增大,与图象符合,故 D 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图象 某原电池装置如下图所示,盐桥中装有用饱和氯化钾溶液浸泡过的琼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 FeCl2溶液中 c(Cl-)会增大 B此电池工作原理与硅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相同 C Fe为正极,石墨上发生的反应为: 2H+2e-=H2 D若装置中的盐桥用铁丝代替,电流表指针有偏转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Fe 为负极,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 FeCl2溶液中 c( Cl-)会增大,故 A正确; B、此电池工作原理与硅
8、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不相同,硅太阳能电池是光电转换, B错误; C、铁负极,石墨为正极, C错误; D、电子不能通过溶液,则原电池装置中的盐桥完不能用金属导线代替,因此若装置中的盐桥用铁丝代替,电流表指针无偏转, D错误,答案:选 A。 考点: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X并发生反应: 2X(g) Y(g),温度 T1、 T2下 X的物质的量浓度 c(X)随时间 t 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进行到 M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 W点放出的热量 B T2下,在 0 t1时间内, v(Y) mol L-1 min-1 C M点的正反应速率 v正 大于 N 点的逆反应
9、速率 v逆 D 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 Y,平衡后 X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增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温度为 T1先到达平衡,所以 T1 T2,温度越高,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越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 A、进行到 M点 X的转化率较低,由于正向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进行到 M点放出的热量少,故A错误; B、 T2下,在 0 t1时间内, X的浓度变化为: c( X) =( a-b) mol/L,则 Y的浓度变化为 c( Y) = c( X) = mol/L,所以 v( Y) = mol L-1 min-1,故
10、B错误; 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已知 T1 T2,则 M点的正反应速率 V 正 大于 N 点的逆反应速率 V 逆 ,故 C正确; D、 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 X,达到的新平衡与原平衡比较,压强增大,增大压强平衡正移,则 X的转化率增大,所以 M点时再加入一定量 X,平衡后 X的体积 分数减小,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象问题、平衡有关计算、外界条件对平衡移动影响等 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 g) +O2( g) =2H2O( l); H=-571.6kJ/mol C3H8( g) +5O2( g) =3CO2( g) +4H2O( l); H=-2220kJ/mo
11、l 实验测得氢气和丙烷的混合气体共 0.5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 723.2kJ,则混合气体中氢气和丙烷的体积比约为 A 1:3 B 2:3 C 3:2 D 3:1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混合气中 H2的物质的量为 n,则 C3H8的物质的量为 0.5mol-n根据题意,列方程为: kJ/moln+2220.0kJ/mol( 0.5mol-n) =723.2kJ,解得 n=0.2mol; C3H8的物质的量为 0.5mol-0.2mol=0.3mol,所以混合气体中 H2与C3H8的体积比即物质的量之比为 0.2mol: 0.3mol=2: 3,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12、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 (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 ),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 2NH3(g)CO2(g)。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 /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 /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 /10-3mol/L 2.4 3.4 4.8 6.8 9.4 A 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之一是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 因该反应熵变( S)大于 0,焓变 ( H)大于 0,所以在低温下自发进行 C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15.0 时的分
13、解平衡常数约为 2.010-9(mol L-1)3 D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减小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反应 NH2COONH4( s) 2NH3( g) +CO2( g),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 2: 1,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 A错误; B、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升高,气体的总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H 0;反应中固体变为气体,混乱度增大, S 0,根据 G H-T S可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 B错误; C、反应中生成的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之比为 2: 1,总浓 度为
14、 2.410-3mol/L,所以氨气的浓度为 1.610-3mol/L,二氧化碳的浓度为8.010-4mol/L,所以平衡常数 K=( 1.610-3) 28.010-4( mol/L) 3=2.010-9( mol/L) 3,故 C正确; D、压缩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向移动,氨基甲酸铵质量增加,故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等 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CO和 H2反应生成甲醇: CO(g)2H2(g) CH3OH(g)。如图是该反 应在不同温度下 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1 T2
15、B该反应的 H 0 C T1时的平衡常数 K1 T2时的平衡常数 K2 D T1时的平衡常数 K1 T2时的平衡常数 K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由图可知,温度 T2 先到达平衡,反应速率较快,故温度 T1 T2,故 A错误; B温度 T1 T2,平衡时,温度越高 CO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 H 0,故 B错误; C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 K1 K2,故 C 正确; D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所以 K1 K2,故 D 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移动及平衡常数影响因素等 可逆反
16、应: A(g) B(g),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以 Ea 表示活化能, Ea(正 )、 Ea(逆 )分别表示正、逆反应活化能) A该反应的 H = Ea(正 ) - Ea(逆 ) B该反应的 Ea(正 ) = E3 - E2 C只要温度升高,该可逆反应就会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D可逆反应 B(g) A(g)的 H = E2- E1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是放热反应,则该反应的 H = Ea(正 ) - Ea(逆 ), A正确; B、正方应的活化能 E3 - E2, B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反应进行,但
17、在没有达到平衡之前,升高温度平衡不一定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C错误; D、逆反应的反应热与正方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但符号相反,正方应的反应热 E1- E2,因此可逆反应 B(g) A(g)的 H = E2- E1, D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反应热、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等 一定条件 下,对于可逆反应 X(g) 3Y(g) 2Z(g),若 X、 Y、 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1、 c2、 c3(均不为零 ),达到平衡时, X、 Y、 Z的浓度分别为 0.1 mol L-1、 0.3mol L-1、 0.08 mol 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c1 c2 3 1 B X、 Y的转化率
18、不相等 C平衡时, Y和 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 3 D c1的取值范围为 0 mol L-1c10.14 mol L-1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设 X转化的浓度为 x, X( g) +3Y( g) 2Z( g) 初始: c1 c2 c3 转化: x 3x 2x 平衡: 0.1moL/L 0.3mol/L 0.08mol/L 则: c1: c2=( x+0.1moL/L):( 3x+0.3mol/L) =1: 3,故 A错误; B反应前后 X、 Y气体的浓度比相同符合反应系数之比,所以达到平衡状态时,转化率相同,故 B错误; C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 Y和 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3:
19、2,故 C错误; D反应为可逆反应,物质不可能完全转化,如反应向正反应分析进行,则 0 c1,如反应向逆反应分析进行,则 c1 0.14mol L-1,故有 0 c1 0.14mol L-1,故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已知 HCN(aq)与 NaOH(aq)反应生成 1 mol 正盐的 H -12.1 kJ/mol;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 H -57.3 kJ mol-1。则 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 A -69.4 kJ mol-1 B -45.2 kJ mol-1 C 69.4 kJ mol-1 D 45.2 kJ mol-1 答案: D 试题
20、分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HCN( aq) +OH-( aq) CN-( aq)+H2O( l) H=-12.1kJ mol-1 , H+( aq) +OH-( aq) H2O( l) H=-57.3kJ mol-1 , HCN 电离方程式为, HCN H+CN-,用 - 可得 HCN 电离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CN( aq) H+( aq) +CN-( aq) H=-12.1kJ mol-1-( -57.3kJ mol-1) =+45.2kJ mol-1,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计算 如图是锌、铜和稀硫酸形成的原电池,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A溶液中 H 向 Zn电极移动 B外
21、电路中电流方向为: CuZn C负极上的电极反应: Zn-2e-=Zn2 D有 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 Cu电极上产生的 H2为 11.2 L(标准状况)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铜是正极,锌是负极, A 错误; B、电池中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即该原电池中外电路中电流方向为: CuZn,B正确; C、锌是负极失去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Zn-2e- Zn2 , C正确; D、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H2,则有 1 mol电子流过导线,则 Cu电极上产生的 H2物质的量是 0.5mol,在标准状况下的体 积为 11.2 L, D正确,答案
22、:选 A。 考点:考查铜锌原电池的有关判断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酸性环境下,钢铁只能发生析氢腐蚀 B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被还原的过程 C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铜铁交接处,在潮湿的空气中直接发生反应: Fe-3e-=Fe3 ,继而形成铁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在酸性环境下,钢铁也可能直接发生化学腐蚀, A错误; B、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的过程, B错误; C、锌的金属性强于铁,与铁构成原电池时,锌是负极,铁是正极被保护,因此轮船的船壳水线以下常装有一些锌块,这是利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C正确;
23、 D、在原电池中铁只能失去 2个电子,转化为亚铁离子,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金属腐蚀与防护的有关判断 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 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A降低体系温度 B恒容,充入 N2 C恒容,充入 He D恒压,充入 He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小, A错误; B、恒容充入氮气,增 大氮气浓度,反应速率加快, B错误; C、恒容充入 He,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C正确; D、恒压充入 He,容器容积增大,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 D错误,答案:选 C。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第三中学 第一次 测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