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南省浏阳、醴陵、攸县三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湖南省浏阳、醴陵、攸县三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湖南省浏阳、醴陵、攸县三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湖南省浏阳、醴陵、攸县三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语言文字运用( 12分。每小题 3分) 人们常把人生看成一种占有物,必欲向之获取最大效益而后快,因此多有唯利是图、 贪得无厌 的行径。但人生是占有不了的。毋宁说,它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 暂 时的礼物,我们迟早要把它交还。在终极的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和失败、幸福和灾难,都只是 过眼烟云 ,彼此并无实质的区别。 从 呱 呱坠地开始,人们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但是, “人有旦夕祸福 ”,既然生而为人,就得有承受旦夕祸福的精神准备和勇气,否则很容易在遭到重大失去之后 一蹶不振 。 为了习惯失去,有时不妨主动失去 布
2、施。正如佛家的 一副 对联所说: “身心放下于当下,名利超然即泰然 ”。佛教把布施列为 “六度 ”之首,即意欲把人从迷惑的此岸渡向觉悟的彼岸。俗众借布施积善图报,寺庙靠布施 敛财致富 ,这实在是小和尚念歪了老祖宗的经。我始终把佛教看作是古今中外最透彻的人生哲学,对它后来不伦不类的演变实在是 刮目相看 。 【小题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 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暂 时( zn) B 呱 呱坠地( gu) C一副 D敛财致富 【小题 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贪得无厌 B过眼烟云 C一蹶不振 D刮目相看 答案:【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1】
3、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B项, “呱 呱坠地 ”的 “呱 ”,为多音字,用作婴儿出生啼哭时,应读 “g”。所以选 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D项, “刮目相看 ”的使用对象是人,而语境是 “佛教的演变 ”,所以不正确。所以选 D。 考点:正确
4、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B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C许多水果具有药用功效,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柠檬中间就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 C等成分就都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他的电影曾带给中国人深刻的集体记忆,既有不一般的故事,也有深挚的人文关怀,更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
5、,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A偷换主语,最后一个 分句的主语是 “作者 ”,而作者不能 “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在 “成为 ”前面加上 “使之 ”,这样 “之 ”代指的 “生活小事 ”“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才合逻辑; B表意不明,两面对一面, “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与前面的 “是否 ”“是不是 ”不相符; C句式杂糅,可改为 “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柠檬中间就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 C等成分,它们都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所以选 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
6、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 ”包 括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 “观念 ”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 , 。 , , 。它成为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最普遍的时间形式,并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时间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这些小说中,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展开均无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 而王蒙等进行的小说变革,则从结构技巧、思维变换和展现风格等视角,改变了以往的小说形式 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 “意识流 ”小说 文本结构是按照人物的心理及 “意识 ”流程演绎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悲欢离合 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小说长于通过描写外部现实世界, 即描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关
7、系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命运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本题可根据逻辑顺序分析:先概括传统小说的特征,再说明王蒙等对传统小说的变革,然后阐述现代派小说的特征,最后加以总结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失 眠 前苏联 A 卡聂夫斯基 今天我很早就上床了,可是睡不着。妻子对我说: “你数数吧,好像有点作用!我每晚都数到 100万。 ”那好吧,我也来试试。 l23
8、昨天校长把我叫去 3次:为什么迟到 为什么同事们发火 为什么不交计划 要是他和我们一样睡不着,就不会提这么蠢的问题了 !把人弄得失眠,又来挖苦人 ! 89lO 我在学校干了 10年,却叫莫萨金当小组长。你想想看,我晚上连觉都睡不着,还得忙着副博士答辩,也许我也像科学院院士那样睡不着吧。 17181919 个人都得到奖金。除我 之外,全组都得了。而且他们还那么若无其事的。那你就放心地睡吧,我亲爱的同志。 303132 一共 32平方。但是巴巴扬却有 48平方, 3个房间,你说他有 3个孩子 !我哪怕能美美地睡上一觉也行,那样,我也会有孩子的。 118119120 这只是算出来的数目,扣除后就只有
9、 104了,比所有的人都少。金娜才从学校毕业,就拿 140卢布,全用来买化妆品,她的钱往哪儿花嘛,但我每月光安眠药就得花 10卢布。 6000700080008000 个白血球。医生说,我已经到极限了,却让纳哥涅奇去休假。我的专业知识还少了不成 !就是让我到结核病疗养院去也好嘛,我得自我拯救一番呀 !这不,思维迟钝了,眼也花了,脑子嗡嗡乱响。你瞧,已经早上 7点了,我才有睡意。又要睡过头,又要迟到,校长得来那套老生常谈了 去他的吧,身体重要 ! 静极了 我就睡吧。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荟萃 300篇,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 请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它带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 (6分 )
10、 答案:主要内容:小说以 “我 ”睡觉前数一串数字为线索, (1分 )穿针引线,串联起与之相 关的职位、奖金、住房等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 1分) 人生启示:小说中的 “我 ”在生活中有太大的压力 (过多的欲求 ),导致了内心的不宁静而 “失眠 ”。因此,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生活的重压,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斤斤计较于名利,不被身外之物所累,这样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而不至于整夜 “失眠 ”。 (或,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生活的不如意,应该有所行动,有所改变,这样求得内心的平和。而不至于整夜 “失眠 ”。 )(4分 )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微型小说,可先整体感知小说的内容,然后根据结构层
11、次归纳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第一段主要 写交代了睡前数数字的情节;第二段到第6段,写了在数数字的过程中叙述出的工作与日常生活等相关问题。谈人生启示时,要结合着小说的第二个内容,即与日常生活和工作相关的问题所带来的压力角度阐述,可从保持良好的心态、淡泊名利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 看麦熟 刘成章 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走到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 “清明麦子埋老 鸹。 ”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
12、 “清明时节雨纷纷 ”,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作两半 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 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 ,她们都忙碌起来了:
13、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 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 “麦梢黄,女看娘 ”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 家家屋中大体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于是,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广漠的田野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是被馨香浸透。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
14、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 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 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
15、等恍然大悟 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 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 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 ,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 ,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这两天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这回多住上几
16、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一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 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 ,爹又会厉声吼叫: “哪有这种情理? ”娘也会柔声相劝: “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 ”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 !婆娘,婆娘 ,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 脚下的这条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装饰着田野。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
17、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附 注:鞠:养育。拊 :同 “抚 ”,抚摸。腹:名词作动词,抱抱。 【小题 1】赏析第一自然段中对麦熟过程的描写。( 6分) 【小题 2】第五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婆娘们并不懂得的诗经中的诗句?( 4分) 【小题 3】文章结尾说, “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对这句话你如何理解?请简要作答。( 5分) 【小题 4】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6分) 答案:【小题 1】要点: 方式: ( 1)以时间为序,突出麦子成长之快; ( 2)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了麦熟的过程; ( 3)引用农谚,突出民俗气氛浓郁; ( 4)短句子 ,快节奏,突出小
18、麦生长快,以及人心情的欢乐。 作用: ( 1)点出麦熟的文题,明确全文线索,开启下文对婆娘们看麦熟的描写; ( 2)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表现了关中平原一派丰收的景象,衬托婆娘们喜悦欢快的心情; ( 3)烘托婆娘们人性、人情之美,婆娘们身上具有的勤劳质朴、善良孝顺的人性之美,正是在关中平原广袤的大地上孕育出来的。 (以上 7点,答到 1点,计 1分;答到 2点,计 3分;答到 3点,计 5分,答到 4点以上计满分。) 【小题 2】( 1)含蓄地表现了婆娘们虽不懂诗经中的诗句,但她们能理解父母的辛苦,懂得用孝顺回报 父母的养育之恩;( 2分) ( 2)诗经之歌融入秦腔,说明了中华民族孝顺的传统美
19、德依然具有生命力,这声音能焕发出民族的纯朴本色;( 2分) ( 3)体现了 “看麦熟 ”风俗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也增添了作品的文学色彩。( 2分)(答好其中的 2点即可。) 【小题 3】( 5分)婆娘们身上所具有的孝敬善良、勤劳质朴等美德(分,答“人情味、人性美 ”也可得分),在 “看麦熟 ”的过程中充分彰显( 1分),这也是我们民族传统美德(人情美、人性美)的传承、弘扬( 1分),表达了作者对关中婆娘的赞美之意,也蕴含了作者对我们民族传统美德的 讴歌之情(分)。 【小题 4】本文的写作特点: 1以 “看麦熟 ”为线索描绘民间风俗,融叙事、写人、抒情为一炉; 2作者笔下的人物多姿多彩,婆娘们
20、热情洋溢、充满活力,丈夫、公婆通情达理,娘温和善良,爹厚道慈爱; 3本文善于调用各种修辞,语言质朴,包含深情; 4地方特色鲜明,关中婆娘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 (答 3点即满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根据对第一段内容的感知,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由 “从头年冬到次年春, ”“而到了清明节呢 ”“忽然有那么一天 ”可知,从时间的角度来描写; “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农谚说: “清明麦子埋老鸹。 ”是运用的引用农谚;运用这些描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等角度分析,在
21、内容上,可从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答;在结构上,作为段首,自然要从点题、引出下文、明确线索等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角度和引用的作用角度分析,首先要明确婆娘们所吟唱的诗经中的诗句的内涵,把握其中蕴含的孝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思想。婆娘们虽然不懂诗经,但她们懂得感念父母的恩德,懂得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这种歌声在关中平原上传唱就是喻指中华民族孝顺、回报父母的传统美德依旧具有生命力。引用诗经中的诗句也表现了这种风俗的悠久历史和文化
22、底蕴。然后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具有增添文章的文学性、趣味性。 考点:分 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中内容大意的基础上,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 ”是指婆娘们的精神品德,即文中描绘出来的勤劳、善良、聪明、孝敬等传统美德。所以答题时,重点赏析婆娘们在文中所体现出的人物精神品质。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
23、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此题只要求简要概括,不要求分析, “看麦熟 ”是一篇散文,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散文的语言、表现手法、文章主旨等都有特色,故答题时,可从文章表现的人物精神、文章的表现手法、文章语言特点、乡土风情等角度概括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微电影 ”大有可为 娄雪 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策划和系 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 “微时 ”放映、“微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湖南省 浏阳 醴陵 攸县 三校高三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