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河南项城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河南项城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河南项城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河南项城第二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王小光同学不仅认真学习,而且 好为人师 ,班上的同学不管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乐意帮助。 B俗话说 “人无完人,瓜无滚圆 ”,这一次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小问题, 不足为训 ,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C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各路救援人员迅速到位,但当地的气象情况仍是 翻云覆雨 ,十分恶劣,所以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D最近,一种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病菌又出现了,所以人类在疾病的防控上一定要做到 见微知著 ,未雨绸缪。 答案: D
2、 试题分析:题中, A 项的 “好为人师 ”谓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不符合此句语境。 B项的 “不足为训 ”意思是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不符合此句语境。 C项的 “覆雨翻云 ”形容人反复无常或惯于耍手段。不符合此句语境。 D 项的 “见微知著 ”意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符合此句语境。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 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再别康桥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
3、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 “招手 ”、 “荡漾 ”“揉碎 ”、 “漫溯 ”、 “挥一挥 ”等 , ,给人以立体感。 (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 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 1)( 3)( 5) B( 1)( 4)( 6) C( 2)( 4)( 5) D( 2)( 3)( 6)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各条横线的上下文,使填入句子同上下文相连。比如第一道横线,上下文都同色彩有关,因此应
4、在( 1)( 2)句中选出一个。因为( 1)的主语是上文的 “色彩绚丽的词语 ”,因此选( 1)。在( 3)( 4)两句中,只有( 4)能同下文的 “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 ”句式一致,所以选( 4)。至此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B号称是马云、王菲、李亚鹏等三万精英人士师父的神奇道人李一,随着吹捧者的纷纷撇清或缄默,正成为一个声誉上的 “破落户 ”而陷入讨伐之中。 C一个半
5、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方用时 79分钟,被媒体誉为 “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答病句辨识题的最基本也最常用的方法是分析句子结构。其中,A项句式杂糅,而且 “不能不 ”用得不恰当。应将 “起到无可替代 ”删掉,或改为“同时也不能忽视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 C项关联词语不当, “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和 “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
6、和热情 ”之间并无递进关系。 D项偷换主语, “香港游客 ”在第一个分句中充当主语,可没有谓语;而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又发生了变化。 考点:辨析并修 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岁月 稠 (多)谁主 沉浮 (盛衰)不屈不 挠 (弯曲) 粪土 当年(像粪土)万户侯 B 颓圮 (破败)秦王 购 (重金征求)之 彳亍 (慢步走)秦之 遇 将军(对待) C 漫 江(全)太子 迟 (以 为迟)之挥斥方 遒 (强劲有力) 厚遗 (赠送)秦王宠臣 D数 目 (使眼色) 项王 此亡秦之 续 (继续)耳项伯杀人臣 活 (使 活)之 备他盗之 出入 (出
7、去进来)与非常也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错误在: “粪土 ”是意动用法, “像看待粪土一样看待 ”。 C项错误在: “厚遗 ”应解释为 “很重地贿赂 ”。 D 项错误在: “出入 ”是偏义复词,偏向 “入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每小题 3分,共 9分 ) 中国新诗为何处境 “尴尬 ”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商周的四言,到楚骚汉赋、汉魏乐府、隋唐律绝和宋词元曲,可谓灼灼其华,蔚然大观。千百年前的黄钟大吕,至今犹萦绕在苍穹。然而中国新诗在诞生近百年后的今天,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它既没能与国际接轨,又与中
8、华古典诗词曲赋的优良传统脱节、断裂,割断了传承关系,令 广大读者望其兴叹,最后只好弃之而去。中国新诗为何会处境 “尴尬 ”呢? 首先,是由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造成的。无论是诗经中的 “风雅颂 ”,还是楚辞、乐府、律诗、宋词、元曲 不论其诗体形式怎么演变,但都是讲究韵律的,作品都具有节奏美、旋律美和韵式美。由于白话 “新诗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 ”(胡适谈新诗 )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自其诞生以来,便成为其发展的严重弊端和障碍。 其次,是由某些诗人一味地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造成的。诗歌是文学形式美的一种体现,但形式美只是诗歌 的美丽外衣而已。过分地强调诗
9、体形式,从而否定主题思想的意义,如近年来所谓的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等,就像失去了土壤的禾苗一样,必将枯萎。 最后,是由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造成的。同古典诗词曲赋相比,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一,迫于现实社会生存的巨大综合压力和人类因物质文明进步而带来的精神困惑,当代诗歌的内容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正日愈失去处理重大社会题材的艺术能力,这就使得它日愈减少获得公众关注的机会,而只有在少数未被现代社 会物质化的心灵当中获得知音;其二,随着诗人们从社会文化中心退却,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10、诗歌越来越被推挤到社会的边缘,诗人们成了一个不被社会关注的自我封闭、自我肯定、自我满足、自我安慰、自我陶醉的奇怪群体,这更加加剧了他们的自闭倾向;其三,当诗人们精神的价值已经从崇高、纯洁、美好、自然过渡到了喧嚣、乐趣、庸俗、时尚的方向,于是平庸困扰着诗歌界,诗歌的阵地越来越虚弱。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 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让中国新诗界尽快构建审美规范并早日达成审美共识。这样,中国新诗才能够既有技艺的美感,又有时代的气息,还有历史文化的内
11、涵,并因此而融入中华诗歌的历史长河之中,从而有机会成为新时期的经典诗歌作品而流传于世。 (选自长空诗话,有删改 ) 【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变化的一项是 ( ) A中国新诗越来越局限于私人性的东西,很少关注社会问题。 B中国新诗越来越狭隘,不能反映社会的主流。 C近年 来出现了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等。 D质量上乘的诗歌越来越少,多数诗歌内容平庸。 【小题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新诗处境 “尴尬 ”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白话新诗至今未能构建审美规范,更无法达成审美共识。 B科技英雄和商业英雄、娱乐英雄取代了艺术家的中心地位。 C某些诗人一味地
12、强调诗体形式而忽略主题思想。 D当代诗人在商品经济时代的退缩和自闭。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中华古典诗词曲赋曾经有过许多令人骄傲的绚烂与辉煌。 B白话新诗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作者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C在当今商品经济时代,能忠实地坚守诗歌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诗歌的发展江河日下。 D中国新诗只要注重与时代结合,并继承发扬传统诗词曲赋的艺术,就一定能够改变其 “尴尬 ”处境。 答案:【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筛选出有关 “中国新诗在题材内容方
13、面的变化 ”的信息,讲其同各选项表述对照。其中, C项错误在于,文本第二自然段已指出,技术主义、玄学派、立体主义、构成 主义等属于诗歌形式,不属于题材内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B项错误在于,该项所讲属于当代诗歌在题材内容方面发生的明显变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D项错误在于,文本第 5自然段是说 “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国新
14、诗只有志存高远,发扬其应有的精神文化提升作用,既 在主题内容方面深度切入自己的时代,又在诗艺表现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传统诗词曲赋艺术,随时代、社会、语言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改进 ”,并没说 “与时代结合 ”。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21分) 珍惜愤怒 毕淑敏 小时候看电影虎门硝烟的英雄林则徐在官邸里贴一条幅 “制怒 ”。由此知道怒是一种凶恶而丑陋的东西,需要时时去制服它。 长大后当了医生,更视怒为健康的大敌。师传我,我授人:怒而伤肝,怒较之烟酒对人为害更烈。人怒时,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寒毛竖紧 一如人们猝然间遇
15、到老虎时的反应。 怒与长寿,好像是一架跷跷板的两端,非此即彼。 人们渴望强健,人们于是憎恶愤怒。 我愿以我生命的一部分为代价,换取永远珍惜愤怒的权利。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当你的尊严被践踏,当你的信仰被玷污,当你的家园被侵占,当你的亲人被残害,你难道不滋生出火焰一样的愤怒吗?当你面对丑恶面对污秽,面对人类品质中最阴暗的角落 ,面对黑夜里横行的鬼魅,你难道能压抑住喷薄而出的愤怒吗 愤怒是我们生活中的盐。当高度的物质文明像软绵绵的糖一样簇拥着我们的时候,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小悲小喜缠绕着我们,我们便有了太多的忧郁。城市人的意志脱了钙,越来越少倒拔垂杨
16、柳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蕴育极大张力的愤怒。 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犹如跳跃的麋鹿丧失了迅速奔跑的能力,犹如敏捷的灵猫被剪掉胡须。当人对一切都无动于衷,当人首先戒掉了愤怒,随后再戒掉属于正常人的所有情感之后,人就在活着的时候走向了永恒 那就是死亡。 我常常冷静地观察他人的愤怒,我常常无情地剖析自己的愤怒,愤怒给我最深切的感受是真实,它赤裸而新鲜,仿佛那颗勃然跳动的心脏。 喜可以伪装,愁可以伪装,快乐可以加以粉饰,孤独忧郁能够掺进水分,惟有愤怒是十足成色的赤金。它是石与铁撞击一瞬痛苦的火花,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喜更像是一种获得,一种他人的馈赠
17、。愁则是一枚独自咀嚼的青橄榄,苦涩之外别有滋味。惟有愤怒,那是不计后果不顾代价无所顾忌的坦荡的付出。在你极度愤怒的刹那,犹如裂空而出横无际涯的闪电,赤裸裸地裸露了你最隐秘的内心。于 是,你想认识一个人,你就去看他的愤怒吧 ! 愤怒出诗人,愤怒也出统帅,出伟人,出大师,愤怒驱动我们平平常常的人做出辉煌的业绩。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 怒是制不服的,犹如那些最优秀的野马,迄今没有任何骑手可以驾驭它们。愤怒是人生情感之河奔泻而下的壮丽瀑布,愤怒是人生命运之曲抑扬起伏的高亢音符。 珍惜愤怒,保持愤怒吧 !愤怒可以使我们年轻。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小题 1】对文章赏析不正
18、确的两项是( )( 4分) A文章以林则徐和医生为例,说明愤怒一则妨碍处世,二则有害健康,然后笔锋一 转做出 “永远珍惜愤怒 ”的宣示,令人为之一震,具有极强的震撼力。 B愤怒的消极作用早已人所共知,作者发人所未发,言人所未言,专讲愤怒的积极作用,切中时弊,让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C作者论及何以要 “珍惜愤怒 ”时,激情喷涌,语言犀利,且善用比喻,妙语连珠,警句迭出,读来颇有痛快淋漓之感。 D作者主张 “珍惜愤怒 ”,持之有故,也言之成理,不过,结尾处说 “纵使在愤怒中猝然倒下,也是一种生命的壮美 ”,有失分寸,且与前面称愤怒为 “双刃利剑 ”相左。 E文章热情讴歌了愤怒的积极意义,字里行间
19、溢满阳刚之气,语言含蓄慰藉,令人回味不尽 。 【小题 2】作者主张 “珍惜愤怒 ”,其理由是什么?(请列出要点)( 6分) 【小题 3】林则徐主张 “制怒 ”,作者则主张 “珍惜愤怒 ”,二者是否矛盾 为什么 ( 5分) 【小题 4】愤怒 “是以人的生命力为代价锻造出的双刃利剑 ”,使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含义是什么 ( 6分) 答案:【小题 1】 D、 E 【小题 2】( 1)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人生不能没有它;( 2)各种情感中,惟愤怒最真实;( 3)愤怒可以使人做出辉煌业绩。( 4)越来越少见倒拔垂杨柳 强硬似铁怒目金刚式的愤怒,越来越少见幽深似海水波不兴却孕育极大张力的愤怒,作者对此
20、持否定 (或不满 )的态度。 【小题 3】不矛盾。人们 “憎恶愤怒 ”是从愤怒的消极方面说的。愤怒容易暴露 赤裸裸的内心 ,容易暴露真实的自己,不利于在复杂环境下的对敌斗争,故此需要 制怒 。 作者的 “珍惜愤怒 ”是从愤怒的积极方面说的。作者认为,人类生活不能没有愤怒,愤怒可使生命充满活力,是生命的一种壮美之举,没有愤怒的人生是一种残缺,没有愤怒的生活是一种悲哀。这体现了作者对高品质生命的追求,同时也是对完美情感生活的呼唤,因而,即使愤怒 有对人不利的一面,人也应当珍惜愤怒的权利。 【小题 4】比喻(或暗喻)。愤怒是人生命力的瞬间强烈释放,他的作用有可能是积极的,也有可能是消极的。 【小题
21、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其中, D项错误在于,作者说的是 “纵使 ”,强调的是 “愤 ”,而不是文章开头所说的 “怒 ”,同前面的说法并不相左。 E项错误在于 “语言含蓄蕴藉 ”的说法不对。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前,要认真阅读文本,从中 筛选出有关 “珍惜愤怒 ”的原因,然后加以归纳概括,分条作答。相关内容在文本第 5-12自然段。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河南 项城 第二 高级中学 高一上 学期 10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