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贵州省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贵州省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贵州省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贵州省重点高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萍水相逢舸舰迷津高鹏满座时矫首而暇观 B逸兴遄飞躬逢胜饯投笔从戎川泽纡其骇瞩 C义愤填赝天高地炯钟鸣顶食恨晨光之曦微 D俊采星弛藕断丝联穷且益艰饮壶觞以自酌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中 “高鹏满座 ”应为 “高朋满座 ”; C项中 “义愤填赝 ”应为 “义愤填膺 ”, “ 钟鸣顶食 ”应为 “钟鸣鼎食 ”; D项中 “藕断丝联 ”应为 “藕断丝连 ”。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2、2分) 古往今来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 ;第三类, 。第一类人, ;第二类人, ;第三类人,与道合而为一, “其人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 ”。他的艺术 ,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置好坏于度外,受冥顽不朽的力量驱动作画 终身勤于斯而不闻道 世俗形骸消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画自己认为最好的画 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第 1、 2空,应从 “画怎样的画 ”和内容递进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 ,第 3、 4空,要从 “人 ”与 “道 ”对应的角度思考,可确定为 。最后两句作评论性总结,
3、 在 前。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镇咳吐痰片,它里面的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置而成。 B阐明、发现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归律,关键不在于个人身份,而在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慎思明辨的求知方法去探索。 C 19992011 年间,我国造林 6643 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低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改善民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只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使经济发展有持久动力,使社会进步有牢固基础,使国家长治久安。 答案: D 试题分
4、析: A项,结构混乱, “成分 ”和 “配置而成 ”混乱,可去掉其中之一; B项“阐明 ”、 “发现 ”颠倒了先后顺序,应为 “发现 ”、 “阐明 ”; C项,搭配不当, “植被覆盖率 ”与 “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不搭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 2分) 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 侧目 观赏。 B学毕业已经十年了, 其间 ,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 如坐春风 ,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
5、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 鼎足而立 ,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 “侧目 ”形容对对方敬畏或者愤恨,此处用来形容人们欣赏的状态是不对的。 B此题学生易误认为 “其间 ”一词应为 “期间 ”, “其间 ”与 “期间 ”都表示在某段时间里面或某个时期中间,其中 “其间 ”也可以理解为 “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 ”,但 “其间 ”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而 “期间 ”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 C项 “如坐春风 ”指像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这里用错对象 。 D项 “鼎足而立 ”指像鼎的三只脚一样,三者各立
6、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2分) A 赍 ( j)发 迤逦 ( y l ) 玷 辱( din) 酒 馔 ( zhun) 察( g) B 搠 ( shu)倒泱 浼 ( min) 祈 祷( q)赏 赉 ( li)周 济 ( j) C 踹 ( chui)水 糍粑 ( zb)气 氽 ( tn)茶 峒 ( dng) 鼓( bn) D (chn)帷 /u(qj)瓯 (u)越盛筵 (yn)潦 水 (lio)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项 “搠 ”应读 “shu”, “浼 ”应读 “mi”,
7、“济 ”应读 “j”; C项 “糍粑 ”应读 “c、 b”, “峒 ”应读 “dng”, “”应读 “pn”; D项 “ 庇 痢 、 j”, “潦 ”应读 “lo”。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2分,共 6分)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
8、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除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 。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 “去资源化 ”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
9、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 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 “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 ”如果今天的作
10、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小题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 于 “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 ”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题文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 “去资源化 ”,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
11、而没有充分利用社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题文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 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2】
12、C 【小题 3】 B 【小题 1】 试题分析: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外在原因,就是从社会原因着手分析。原文为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整合此信息即可。本题不难,解这道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所在段落进行重点阅读,筛选样相关信息并融合信息。本题的相关信息在第三至第五自然段中阐述的相当清晰。这一类题出题的几率比较大,难度不大,但稍一大意也不易得满分。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 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小题 2】 试题分析: A项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错,而原文是对资源做必要的整合和转化。 B项原文
13、为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 D项原文为: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解这类题首先要清晰此类题的设误类型,如未然说成已然,不确定的说成是确定的,因果倒置等,然后再用复位法,与原文一一对应,检验是否答题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为 C级。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原文为: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 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当代中国文学范围有误。解答此类题关键是与原文仔细对照,注意否字词,不确定的修饰语或范围。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4、 15分) 流泪的滕王阁 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 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脆脆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 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勃。 阁的忧伤无声息地让我追随。每一寸楼板、每一抹丹朱都在我的心弦上颤动。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 伤痕累累 的王勃。流泪的滕王阁日
15、日孤寂地走入我梦中,独自徘徊复徘徊。我找不到王勃的诗句,无数醒着的黑暗的夜里,枕着阁影到天明。 有人说:所有的风景都会拒绝一部分人,偏爱一部分人;所有人,生来都会属于不同 风 景。在朝堂上得不到肯定的滕王,一再遭遣受贬 ,然而层层不得意却抹不掉他悠游于世、歌舞人生的脾性。贬到赣江边任小刺史,他仍意兴遄飞地要为自己建一座阁 “拍檀板唱歌,举金樽喝酒 ”,吸引文人才子登临放歌。那个仲秋的日子,王勃的 “独角戏 ”正上演着。他深望着水天相接的江面,感慨人生如江面枝柯,沉浮复沉浮,一腔激情和渴望却在纸上无羁地飘洒,洋洋一派文章,力透纸背的全是对生活的向往。有人说 “厚积 ”是为了 “厚发 ”,王勃客居
16、剑南数年,终有了其巅峰之作。滕王阁只不过是显其巅峰昂然之姿的一种凭借罢了。此时的长安,或许已将王勃淡忘得一干二净。谁会在抚筝时,思绪在筝上游移间,想 起王勃?如今,赣江畔的孤鹜年年此时都要背起王勃馈赠给它们的礼物一上一下翩翩地飞,托起无限秋水长天的风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 ”,游人仍在阁上徘徊留连,眺望阁外水云间,心似江水茫茫,欲拍栏干。浅云灰灰地衬着阁,如一双饱蓄泪水的眼睑。 扁舟载着一截悠悠的阁影,忧郁地前行,涌起的江浪层层间依稀可见当年王勃的风姿。这个自幼饱读诗书、贯通九经的青年,彳亍于线装书中陶陶然的青年,瑟缩在蜀地的乡居里,不再想读书之外的事情。蜀地去长安已遥遥又遥矣。无人识君,只有
17、在迷惘中放纵文字:蜀中九日盛泉宴 “ 每有一文,海内惊瞻 ”(杨炯语 )。 人生有许多门,可其中一些门只对一些人是永远敞开的;不要试图去敲门,去敲人生遗憾的门。 王勃若一心为文,历史也许会重新改写吧。可惜,王勃在剑南之地逍遥了三年,终究不甘寂寞,踌躇北上,到河南任参军。书生之迂,终惹大祸,龙颜大怒,险丢小命。人生沉浮反复,王勃心冷了。 “一片阁躲在云层下疲倦和黄昏的鸟一样面对江水恸哭。 ”江水缓缓流,终有温柔得叫人落泪的时候。一介书生咬文嚼字,终有让人品错味的时候。该张皇,迷惘,失落,还是愤懑?毕竟人生不是 “数点扁舟向斜阳 ”那样诗意、简单而又直观。 人无语,惟有惆怅地醉去。滕王阁不在出产帝
18、王将相的长安,站在这玲珑典雅的阁上,赣江无限风情一览无余,王勃的梦魂可以与阁相依偎至永远了。 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王勃在客居剑南的日子里,也许模拟了日后的种种可能,却没料到人生最绝望的一种可能就立在水中候着。 王勃如断线的纸鸢一头栽进江 里去了,灵魂可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想他经行处会不会开出一江的花来,让鱼儿也欣喜,让鱼儿也惆怅。 斜阳已成余辉,阁上人去,鸟去,空留一片寂寥。 (选自散文 2003年第 10期) 【题文 1】 开篇说: “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 ”这里 “期待的身影 ”指的是谁? “赣江 ”与被寻找的这个人是什么关系?( 3分) 【题文 2】文中
19、说: “想为流泪的滕王阁续一首诗,诗里面是伤痕累累的王勃。 ”从全文看这里的 “伤痕累累 ”有什么含义?( 4分) 【题文 3】文章取名为 “流泪的滕王阁 ”,有何含义?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题文 4】有人说作者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分) 答案: 【小题 1】指的是王勃。王勃写过著名的滕王阁序,而滕王阁就建在赣江江畔,况且王勃又是溺水而死,因而由赣江之水写起容易产生对王勃的追思。 【小题 2】怀才不遇,在迷茫中放纵文字;不甘寂寞,仕途中遭受重大挫折;溺水而亡,过早结束了人生。 【小题 3】文章取名为 “流泪的滕王阁 ”,实际是在写自己为王勃的际遇而感
20、伤流泪。表达了作者对王勃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英年早逝的同情和惋惜。 【小题 4】文章选取独特的视点展开对一代文人王勃的追思 ,既写了王勃在滕王阁上洋洋洒洒的诗文、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又写了他误人官场,触怒龙颜,终至落魄溺水而死的悲剧人生,充满了对王勃的同情。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情感的热流里融入了理性的沉思,没有简单地将王勃的悲剧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腐朽,而是从如何选择人生道路的角度深刻剖析王勃的悲剧人生,慨叹王勃不该去敲那扇不属于自己的官宦之门,而应在文学的殿堂里挥洒自己的才情,见解独到,富有警世作用。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前两段来看,作者在想王勃。联系王勃的作品及其经历来答,切入点为都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贵州省 重点高中 高二上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