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海南省海南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占有备位 “总统 ”的战略优势,但她的言行一再 前合后偃 ,不仅失去了主导局面的先机,还沦落到各方面都不讨好的境地。 B即使是一个弱小、落后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民族尊严和志气,绝不是对列强的种种侵略要求只能 俯首贴耳 ,顺水推舟。 C从个税简单的定义上看,个税无疑是每个人根据自己收入情况应该缴纳的税,是以个体为主。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家庭收入水平却呈现 良莠不齐 的状况。 D村长非常关心村里的 鳏寡孤独 ,经常嘘寒问暖,及时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 答案: D
2、试题分析: A “前合后偃 ”,跌跌撞撞,站不稳,此处用来描写 “言行 ”,属用词不当。 B “顺水推舟 ”比喻顺应趋势办事,应改为 “逆来顺受 ”。 C “良莠不齐 ”指好人坏人都有,此处用 “参差不齐 ”(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更为恰当。 D “鳏寡孤独 ”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是( 3分)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 , ,人眼仍能继续 保留其影像 0 1-0 4秒左右的图像,这种现象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人眼观看物体时, ,感觉到物体的像。但当物体移去时,视神经对物体的印
3、象不会立即消失,而要延续 0 1 -0 4秒的时间, 。 成像于视网膜上,并由视神经输入人脑 当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 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 “眼睛的视觉暂留 ” 是人眼具有的一种性质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
4、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不管是普及的程度还是比赛的数量和质量,同一些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盲人足球运动都还相去甚远。 B 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才能逐渐得到改善。 D闪闪发光的银块,如果加工成极其细小、只有十分之几微米的银粉时,会变成黑色的,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配搭不当, “赢得的 ”与 “胜负 ”不搭配,一面对两面。 C、成分残缺,后一句缺主语。可改为 “我们只有减少环境污染、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
5、方式,才能使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 D、 “如果时 ”不搭配,可将 “如果 ”改为 “在 ”或去掉 “时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评 “抗日神剧 ”:暴力夸张罔顾公共理性 “八路军战士 ”像撕鱿鱼片一样徒手将敌人撕成了两半, “鬼子 ”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 “八路军女战士 ”被一群日军侮辱后,腾空跃起,数箭连发,几十名“鬼子兵 ”接连毙命。绣花针、铁砂掌、鹰爪功、化骨绵掌、太极 神功轮番出现,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一时间,如此种种 “神奇 ”的镜头接二连三出现在抗日题材电视剧中,已经成为电视屏幕上 “一道亮丽的
6、风景线 ”。事实上,雷人桥段层出不穷透露出的是,近来风靡荧屏的抗日题材电视剧,越来越类型化。 “抗日 ”逐渐简化为故事背景,其内核被悄悄替换成武侠剧、偶像剧,即使主线仍是 “抗日 ”,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类型元素也统统裹挟进来。乍一看,颇具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上天入地、翻江倒海的大胆想象力!不过,我们实在不能把这种慷先驱之慨的做法称为 “幽默 ”。尽管没有谁规定抗日题材文艺作品只 能用现实主义手法来讲述,但毕竟那段切肤之痛的历史相去不远。尽管中国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终胜利,但我们的前辈也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这种代价因为侵略者人性中的恶,也因为中国近代以来在文明上的落伍。我们的胜
7、利是用巨大的牺牲换来的,这是我们认识那段历史电视剧的基本理性。 现如今,抗日题材电视剧悄然卸下来宣传教育的 “包袱 ”,变为纯粹的娱乐品,自是有它的内在逻辑。但这种 “自我解放 ”也确实够 “彻底 ”的,连基本的公共理性也置之不顾,血肉之躯铸就的抗战精神在 “神剧 ”中已被空洞化和游戏化,变作掩护暴力的一张虎皮,真可算是 “古今 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了。然而编创者又是极其 “理性 ”的: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 一个都不少,非但不敢突破简单化的观念窠臼,还用离谱的编造强化陋见。在 “民族大义 ”的包裹下,“神剧 ”们实则是精明的商业算。 电视剧不必是教科书,但一定不能是罔顾公共理性的反面
8、教材。毋庸置疑,在大众文化中,武打、警匪等内容其实是人的攻击、破坏等本能欲求的 “替代性满足 ”,要引导受众心安理得地疏泄这种欲求,需要在讲述这些内容的同时进行价值观介入,所以 “正义战胜邪恶 好人好报 ”等主题几乎成了所有通俗故事的标准配置。好的故事把欲望与 道德这两个 “死对头 ”如此和谐地编织在一起,既疏泄了人们内心的欲求,也再次强化了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使人处于心智平衡的状态之中。但毕竟,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有着内在的共通性,如果故事过于离谱,缺乏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介入,文艺作品就越接近于赤裸裸的欲求本身。比如,当人们对暴力的依赖被文艺作品过分强化,那么暴力的
9、对象是当年无恶不作的日本鬼子,今天在中国饭店用餐的日本民众,还是日本牌子的中国制造汽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令人痴迷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 ”庶几近之。 【小题 1】下列对 “抗 日神剧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抗日神剧 ”之所以被称为 “神剧 ”,在于它们过度渲染和夸大了抗日志士们的神勇与盖世神功,雷人桥段层出不穷。 B “抗日神剧 ”实际上是以抗日故事为背景包装成的武侠剧、偶像剧,充斥着武打、枪战、爱情、时尚、性感等元素,表现出类型化特点。 C “抗日神剧 ”用 “笑谈 ”的方式,不仅将血肉之躯筑就的抗战精神空洞化和游戏化,还将其变成了纯粹的暴力刺激。 D
10、“抗日神剧 ”为商业算计而植入爱情、暴力、悬疑、时尚、性感等内容,卸下了宣传教育的 “包袱 ”,也就放弃了理应担当的社 会责任。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尽管 “抗日神剧 ”慷先驱之慨的做法不可取,但是,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B那段抗战历史带给我们中国人切肤之痛,且距今不远,在文艺作品中用非现实主义的手法来讲述是不太合适的。 C认识抗战历史,要看到侵略者的恶和近代以来我国的落后导致我们付出的巨大牺牲,这是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有的基本理性。 D抗日题材电视剧应抛开过于精明的商业算计,突破观念简单化的状况,抛弃编造离谱
11、的做法,真正将 “民族大义 “置于正确的位置。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电视剧可以不承担教育责任,但绝不能罔顾公共理性,赤裸裸地宣扬人性中的某些本能欲求。 B人的本能欲求可以通过电视剧中的情爱、武打、警匪等内容来实现 “替代性满足 ”,但要实现人的心智平衡,还需要道德、价值观和公共理性的介入。 C如果故事不离谱,也有基本的公共理性和价值观的介入,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D如果文艺作品过分强化人们对暴力的依赖,那么暴力对象是谁就无关紧要了,因为它渲染的是暴力本身。 “抗日神剧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作品。 答案:【
12、小题 1】 C 【小题 2】 A 【小题 3】 C 【小题 1】 试题分析: C原文是说抗战精神 “变作掩护暴力刺激的一张虎皮 ”,而非抗战精神本身是 “暴力刺激 ”,且原文并无递进关系。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A根据原文可知, “剧中体现出的乐观、无畏的精神和非凡的想象力还是有价值的。 “错误,没有依据。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 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C反推错误, “情爱、武打、警匪与色情、暴力、凶杀之间就不存在内在共通性 ”是不可变更的前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
13、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寂静钱钟书 周 氯 br12月 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 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 “这是在祭奠谁? ” 有人低声答语: “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 10周年。 ” 10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 “一切从简 ”,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 20分钟。 “如此寂静。 ”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
14、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 “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 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 “文革 ”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 “大赦 ”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 “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 ”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 “没有书。 ” “文革 ”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 了
15、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 “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 “他 从不侧身大师之列 ,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 “钱先生做学问是 心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 “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 心不在焉 。 ”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 “围城不是别人给的, 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 10年后的清华, 10年后的 12月 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
16、眼光: “这是谁? ”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 轰轰烈烈。但也正是这种 “寂静 ”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 “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 ”,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的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 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的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 “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 ”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小题 1】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 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
17、了解。他人之所 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 “赦 ”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 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 “没有书 ”。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 “寂静 ”,但他从不想侧身 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 “围城 ”将自己 “围 ”住。 D题目 “寂静钱钟书 ”,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 “静 ”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 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 “静 ”字,但也暗示了 “静 ”。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 了他的大
18、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小题 2】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 “格调 ”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从文中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6分) 【小题 4】文章的结尾说: “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 “寂静 ”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 8分) 答案:【小题 1】 AD 【小题 2】 钱钟书的 “格调 ”是 “静 ”。( 2分)在品格修养上,他始终静静的恪守着完整的人格, 这样才能一生宠辱不惊;在治学风范上,他始终墨守 “寂静 ”,这是用心苦读,潜心治学的重 要条件。( 4分)(如有其他
19、分析,言之成理亦可。) 【小题 3】 钱钟书先生性格特点:淡泊、勤奋、寂静等,(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言之成理亦可。)每个性格特点 +分析 3分。打到两点即可满分。 【小题 4】 探究要点: 人才的成长与时代有着紧密的关联。 辩证地看待现代社会不再“寂 静 ”对人才的影响。 成为大师的关键在于自身能墨守寂静,恪守完整人格。(如有其他观点, 言之成理亦可。) 【 小题 1】 试题分析: A项, “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 ”错,原文是 “有人将此误读为 “清高孤傲,自以为 是 ”,这说明清高孤傲是有人误读,而不是钱钟书的本性。 D 项,“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 的 静 ”错, “寂静钱钟书 ”围绕的应
20、该是钱钟书而非各种人。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要求学生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能够表现 “格调 ”内涵的事例,并加以适当的分析。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 析:这是一道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此类有关人物形象的分析题,在分析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分析。此题可以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语段,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1、4】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此类题目的答题思路一般是观点加分析。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并联系实际,做到言之成理,有理有据。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材料,完成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 “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海南省 海南 中学 一下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