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河北唐山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加线字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人既 咎 子兰 (ji 追究 ) B屈平 属 草稿未定 (sh 写作 ) C以一仪而 当 汉中地 (dng 当作 ) D何不 其糟而啜其 (1 薄酒 ) 答案: D 试题分析: D项,注音、解释都对。 A项,咎,注音对,解释应为 “责怪 ”。 B项,注音应为 “zh”,解释对。 C项,注音应为 “dng”,解释应为 “抵,换取 ”。字音识记应放在平时积累,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建立适合自己的字音字库。文言实词,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
2、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对文中句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中的 “夺 ”可以理解为强行修改。 B “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 ”中的 “圣君治国 ”是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的意思。 C “听之不聪 ”中的 “听 ”是名词,意思是识别力。 D “时秦昭王与楚婚 ”中的 “婚 ”的意思是结为亲家。 答案: B 试题分析: B项, “圣君治国 ”是 “圣明的君主
3、、太平的国家 ”的意思。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对下列加线字 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明 道德之广崇 谗 谄 之蔽明也 使上官大夫 短 屈原于顷襄王 屈平既 绌 蝉 蜕于浊秽 其后楚 日 以削 靡不毕 见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 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翻译为 “阐明 ”“诋毁 ” 是形容词用作名词,翻译为 “谄媚之辞 ” 都是通假字,分别
4、通 “黜(废,罢免) ”“现(显现) ” 都是名词作状语,分别翻译为 “像蝉那样 ”“一天天地 ”。用法较复杂,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还有为动用法。找例句,结合语法知识揣摩,会对做题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项是 ( ) A马航 MH370“失联 ”牵动着每位中国人的心,但马总理 3月 24日发表的声明不孚众望 ,中国和其他多个国家的舰船仍在不遗余力地搜寻 “黑匣子 ”和飞机残骸。 B今年 3月
5、15日开始施行的修订后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叫停经营者以各种方式设置的霸王条款。但目前不少商家对此 置之度外 ,设最低消费等霸王条款的现象依然存在。 C为了对抗 不堪入耳 的广场舞,温州市区有居民在松台广场对面四楼平台上架起六个大喇叭,对着广场不断喊话,以 “还击 ”广场舞的噪音公害。 D从 3月初开始,每天有超过 1万名各地群众自发来到兰考焦裕禄墓前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纪念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虽 目不暇给 ,但接待工作做得有条不紊。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项, “不孚众望 ”意为 “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众人的期望 ”。孚:信服,使信任。 B项, “置之度外 ”意为 “不(把生死、利
6、害等)放在心上 ”,用错对象。 C项, “不堪入耳 ”意为 “形容言语粗俗下流,使人听不下去 ”,用在此处形容广场舞的噪音,不合语境。 D项, “目不暇给 ”意为 “形容眼前可看的东西或景色太多,看不过来 ”,用错对象。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 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成语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对孙扬的处理决定:孙扬被暂时取消参加
7、国内外一切比赛,暂不参加国家游泳队集训,不代表国家游泳队参加任何社会活动。 B香港海洋公园在短短 7小时内有 6条濒危锤头鲨突然猝死,检视过锤头鲨尸体的专家怀疑鲨鱼的神经系统受病毒感染,但 暂不清楚是什么病毒。 C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D太阳黑子酝酿着破坏性的太阳风暴,这种风暴会突然让带电粒子经过遥远的空间距离奔向地球,导致地球卫星短路、手机信号中断甚至电子系统损毁。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错误类型为成分残缺,缺乏宾语中心语,可在 “比赛 ”后加 “资格 ”; B项,错误类型为成分赘
8、余中的 “语意重复 ”, “突然猝死 ”中 “突然 ”“猝 ”意思一样,应去掉 “突然 ”; C项,错误类型为不合逻辑中的 “主 客颠倒 ”,应该是“陶渊明可能对陶侃的一生有很深的印象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能力很重要,可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人品,是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 。 。 。 ; 。 人品,是人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当今社会稀缺而珍贵的品质标签 人品和能力,如同左手和右手:单有能力,没有人品,人将残缺不全 好人品是优秀员工、卓越团队的动能加油站 能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掌握
9、在品德高尚的人手中,它将会给团队与社会创造出无数的价值 好人品是和谐社会、和谐组织的心灵润滑剂 相反,如果掌握在品德低下的人手中,它将时刻有可能会成为组织与社会前进的羁绊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注意标点和板块组合就可以很快做出,看下面 6个句子,可知 句式相同,内容递进,必为一个板块,排除 C; 内容对比, 有总扩句 “能力是一把双刃剑 ”,且后有引号,必为一个板块,排除 D; 开头词是 “相反 ”,且 都有分句,按道理 前必为分号,看分号位置,排除 A,故选 B。随后按 B顺读一遍印证, 谈 “好人品 ”和前一句 “人品 ”照应; 谈 “人品和能力的关系 ”, 谈 “能力
10、 ”,非常符合逻辑,确定答案:为 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黄炎培 1903年春,川沙小学举行开学典礼,这是黄炎培教育生涯的发端。作为校长,黄炎培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他还亲自上讲台,每天讲课 3小时。在 他的努力下,这所小学办得如火如荼,人们以自己的孩子能入川沙小学为荣。 1906年,黄炎培创办了浦东中学。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黄炎培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由他把关、拍板。黄炎培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出了 “勤、朴、诚 ”人生修养三要点。革命家张闻天、
11、文学家叶君健、物理学家王淦昌、翻译家卞之琳、教育家夏坚白、会计专家潘序伦、历史学家范文澜、导演谢晋以及蒋介石的两个儿子蒋经国、蒋纬国,都曾就读于浦东中学。该校在当时享有 “北南开,南浦东 ”的盛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 础上,拟出了科学、严谨、可行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全力以赴进行落实,使得江苏省很快成为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黄炎培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国内外进行多方考察。 1914年 2月,他以申报记者身份在安徽、江西、浙江考察教育,历时 95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同年 9月,他又到山东、北京、天津考察教育,历时 3
12、6天,写成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 1915年,他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在美国考察了 25个城市 52所学校,历时三个月,广泛接触各界人士(包括总统威尔逊、大发明家爱迪生 ),尤其注重考察美国的职业教育。 1917年,他还到日本、菲律宾考察,历时两个月。黄炎培由此获得了 “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的美誉。 黄炎培考察的重大收获是更加肯定了职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他下定决心要在中国大力推行职业教育。 1917年 5月 6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在上海正式成立,黄炎培担任办事部主任。职教社诞生以后,逐渐形成一个完整、宏大、有机的体系,它的触角伸展到许多领域,成果之丰硕,实属罕见。光是一个中华职业学校,从 191
13、8年创立到 1952年被轻工业部接管,培养毕业生多达 7000人以上,其中不乏名人,包括数学家华罗庚 、社会活动家徐伯昕、经济学家顾准、演员秦怡等等。 在长期致力于职业教育实践的基础上,黄炎培不断地发展、深化着自己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于 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脱离生产的弊病,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直观教学。这篇文章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第一次系统阐述,成为黄炎培职业教育的理论雏形。 后来,在实用主义基础上,黄炎培进一步提出了 “大职业教育主义 ”,即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乖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
14、地寻求职业教肓对 于外部环境的适应。至此,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基本成熟。 黄炎培的教育思想散发着浓厚的平民气息。他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 黄炎培崇尚简朴生活。他从不添置家产,卧室就是会客室。国难当头之时,黄炎培要求职教社同志勤俭节约,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抗战胜利后,职教社总社迁回上海,由于国统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黄炎培不得不卖藏书、字画以资生活。杜月笙听说了,送来两千大洋资助他,黄炎培却把这笔数目不小的钱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 黄炎培 的朋友江恒源,曾经用 “侠骨慈肠、锦心绣口 ”一语评价他。对此评价,
15、黄炎培当之无愧。终其一生,他淡泊从容地面对人世沧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他的心中居于重要地位的永远是国家、人民、职业教育。他用一生的执著追求和光辉事业,完美地诠释了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八个字。 (摘编自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 【相关链接】 黄炎培始终如一地将爱国主义灌输于日常教导之中。中华职业教育社章程的第一条是: “同人认此为救国家救社会唯一方法,矢愿相与始终也。 ” 黄炎培始终秉持一个坚定的志向:拒不做官。北洋政府两次任命 他为教育总长,他坚辞不就,矢志不渝,埋首教育事业。 黄炎培先生的爱国思想、民主思想和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的思想,贯串在他一生的业绩之中,是很值得传诸后人
16、的。(孙起孟 1988年 l1 月 6日题词)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黄炎培创办的浦东中学,由于有张闻天、叶君健、王淦昌、卞之琳、蒋经国、蒋纬国等名人在那里就读,使该校享有 “北南开,南浦东 ”的盛誉。 B 1914年以后,黄炎培历时多天,在国内外进行了多方考察,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 教育发展状况。 C黄炎培获得 “中国教育界的徐霞客 ”的美誉,是因为他不但经常深入各地考察,而且善于根据考察见闻写出自己的考察日记。 D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弊病,是黄炎培对于自己教育主张的
17、第一次系统阐述。 E黄炎培的一生对职业教育倾注了无数心血,他认为兴办职业教育可以拯救国家和民族,他也因而成为中华民族职业教育的伟大先驱。 【小题 2】黄炎培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黄炎培的人格魅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有许多体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8分) 答案: 【小题 1】 CE(答 C给 3分,答 E给 2分,答 D给 1分;答 A、 B不给分。 ) 【小题 2】( 6分) 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 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
18、 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培养了大批人才。(每点 2分,答出任意 3点即可) 【小题 3】( 6分) 实用主义。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倡导重视实物教学、 直观教学; 大职业教育主义。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积极地寻求职业教育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 平民化。黄炎培认为,社会的组成,以人民为基本和主要的力量。要使社会健全,必先注意人民的教育。(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8分) 爱国主义。办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就是拯救国家。 生活简朴。从不添置家产,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用过的信封还要使用背面。 淡泊名利。北洋政府两次任命他为教育总
19、长,坚辞不就。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在川沙小学时,只尽义务,不领薪水。亲自上讲台讲课;创办浦 东中学时,从设计蓝图到监督施工,都冲在第一线。所有教师的遴选、聘用,都要亲自把关、拍板;抗战后,把杜月笙资助自己的两千大洋,全部捐给了职教社,自己依旧卖字生活。(每点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 A项,强加因果, “享有盛誉 ”和 “有名人 ”在原文中没有因果关系; B项, “他的考察都是从中国的实际需要出发,了解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错
20、,到各地是了解教育情况,到 美国才是注重考察职业教育; D项,“封建教育不让人从事农业生产 ”不准确,原文是 “封建教育脱离生产 ”,并非 “不让人从事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回到原文依次寻找,按照顺序概括。这是一道文意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然后分条作答。答题时注意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句。因为问的是 “在教育实践中有哪些重大贡献 ”,答案:最好组织成动宾结构的词组。第 1、 2段可以概括出 “创办了川沙小学、浦东中学 ”;
21、第 3段可以概括出 “拟出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得江苏省成为当时中国最有成就的省份 ”;第 5段可以概括出 “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 ”“培养了大批人才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意的整体概括题目,答题时要找准区位,找到文中的关键句子,从中提炼,然后分条作答。答题时注意关注每个段落的段首和段尾句。概括时注意结合文本。回到原文依次寻找,按照文本顺序找出事例,从事例中可概括出 “实用主义 ”“大职业教育主义 ”“平民 化 ”等方面,然后再简述事例证明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
22、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就是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是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的文章。本题适用第二种,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从事例中可概括出 “爱国主义 ”“生活简朴 ”“淡泊名利 ”“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等 方面,然后再简述事例证明即可。条理清晰,内容完备,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每题 3分,共
23、 9分 ) 中国传统处世之道的文化性格 (节选 ) 郭 莹 贵和尚中,是中国人处世性格的显著特征。 “和 ”与 “中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思想范畴,它们虽然具有哲学上的意味,但立足点仍在于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并直接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法与处世观念。 在中国古代的经典论述中, “和 ”的基本涵义是和谐,古人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更特别注 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孔子主张 “礼之用,和为贵 ”,孟子提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就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和平、和谐,以及社会的秩序与平衡为价值目标。民间广为流传的 “和气生财 ”“和气致祥 ”“家和万事兴 ”“父子和而家不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河北 唐山 中高 下学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