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第24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第24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第24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辽宁省大连市第 24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沙鸥翔集, _; ,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 2)沉舟侧畔千帆过, _ _。今日听君歌一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赠) ( 3)固时俗之工巧兮, 。 ,竞周容以为度。离骚) 答案:略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这些个鸡栏、菜圃小事,与其说是给家人子弟看,不如说是给慈禧太后看的,以期在无形中消除她的疑心,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乡巴佬,以保全脑袋而已。 B王教授开设考古专题课,普及考古学的知识,引起考古爱好者的
2、广泛关注,他那坐而论道的风度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C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D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生 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管理不严格 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答案: 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中的划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 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物质需要 数
3、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数学家更近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A因租借期满, 4岁的熊猫 “泰山 ”将于 2010年初离开美国国家动物园回到中国。现在,一种离愁别绪弥漫在动物园的饲养员、管理员和工作人员之间。 B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作家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 C国家安监总局早前的一份通报显示,一些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劳动组级管理混乱、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等问题。 D得罪了老张的业务主管,事后懊悔不已,他总想找机会向对方道个歉、
4、解释清楚,以便消除误会。 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国学 ”,是哪些 “国 ”与 “学 ”(节选) 国学是相对于 “西学 ”而言的。从逻辑上说,甚至是先有西学,然后才有国学之说。晚清以前,中国士人生活于自己构想的 “天下 ”中,不知有 “西学 ”,也就不会说 “国学 ”。文明尽在中国,只有中国有学,何以分中、西? 待到 19世纪末,因为甲午战败,士大夫产生了文化危机感,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与日本。作为保守主义者 ,张之洞敏锐地感受到西方学术的压力,作为一种反拨 ,他撰写劝学篇,告诫士人和政府,应以 “旧学为体,西学为用 ”。梁启超后来将其改
5、写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广为流传。 不过,推测起来, “旧学 ”“中学 ”与 “国学 ”,还是大为不同的。前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地域性、时间性,西学是西方的、先进的,中学是中土固有的,不那么时髦。 “国学 ”一词凸显了 “国族 ”( nation)意识。应当说, “国学 ”概念的出现,。晚于中学、旧学,它是在国人,尤其是精英知识分子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才出现的。 这种意识的自觉当在现代学术体制建直之后。清末废科举,大学、研究所、学会之类的现代学 术体制兴起。它们带来了现代学术,这种现代学术最初必然完全搬自西方。有识之士很快就意识到,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人
6、文社会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 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社会中的人。于是,在这个知识领域, “国 ”与 “学 ”发生了特殊的关系。 梁启超阐述学术独立之义,特别揭示一点: “凡一独立国家,其学问皆有独立之可能与必要。 ”陈寅恪曾说过一段很著名的话: “其真 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 度,乃道教之真精神 ,新儒家之旧途径,而 二千年吾民族与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 ” 仔细分析即可发现,此处所谓 “国学 ”,是指中国作为现代国家所需之学。套用林肯的名言,此国学是发生于中国、由中国人所
7、为、为中国富强繁荣之学。他们把国学视为现代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既然现代中国本来就具有现代性,“国学 ”自然不能是自我封闭之学。现代中国的学人置身开放的知识世界中,吸收外来之学,不忘中国原有知识传统,面对中国问题,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小题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国学 ”与 “西学 ”是相对的。从逻辑上讲,应该是先有 “西学 ”才相应地有了“国学 ”之称的。 B晚清之前,中国是没有 “西学 ”一词的,其原因在于,中国士大夫自以为天下之学尽在中国,别处怎么可能有 “学 ”呢。 C “国学 ”概念的兴起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对 “国族 ”文化意识的重视
8、。 D梁启超、陈寅恪都曾对 “国学 ”作过精辟的议论,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了 “国学 ”应该兼容并包无所不含的重要性。 【小题 2】与 “国 ”与 “学 ”发生联系无关的一项是( )( 3分) A清末废除了科举考试一些新兴的现代学术体制给中国带来了现代学术。 B国人 特别是精英知识分子 具有十分清醒的文化国族意识之后,国学才渐渐为人所知。 C自然科学因其客观性、物质性而与国族、传统无关,而人文领域的学问却不可能与国族脱节,因为这些学问皆关乎生活于具体文化、传统、 社会中的人。 D人文社会领域的学问与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及社会成员密切相关,是最能体现其民族性的学问。 【小题 3】下面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9、 )( 3分) A “国学 ”一词出现的背后,其实还隐藏着中华民族深深 的屈辱感与刺痛感,以及当时人们意欲自强的使命感。 B现代中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国学搞自我封闭是没有出路的,那就真有被社会淘汰的危险。 C美国总统林肯就曾一针见血地指 出,中国国学应该是对中国有意义有好处的学问。 D在当今的世界形势中,现代中国的学人应积极接纳外来的优秀成果,同时不忘原有知识传统,才能构造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学问系统。 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分)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
10、写文章比记者写 ,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 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育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铁生八九年十月。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 “午餐半小时 ”,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
11、是他的身体禁不 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 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 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如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辽宁省 大连市 24 中高 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