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安徽省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语文卷.doc
《2011年安徽省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安徽省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语文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安徽省高三下学期全真模拟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小题)( 6分) ( 1) ,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 2)吾所以为此者, 。(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亦余心之所善兮, 。 ( 屈原离骚) ( 3) 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_,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4)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 答案:( 1)海上生明月 奈何取之尽锱铢( 2)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雠)也 虽九死其犹未悔( 3)暮霭沉沉楚天阔 哀吾生之
2、须臾 (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不善者而改之 ( 6 分。每句 1 分,出现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款识粘( nin)贴电饼铛 (chng)信手拈 (nin)来 B仓促辟 (p)谣歼 (jin)击机着 (zho)手成春 C泊位劲( jng)舞落( lo)不是乳臭( xi)未干 D蝉连附和 (h)独 角 (ju)戏长吁 (x)短叹 答案: C( A项 “粘 ”读 “zhn”, B项 “着 ”读 “zhu”, D项 “蝉连 ”应为 “蝉联 ”,“角 ”读 “jio”)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坚决遏
3、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 ”。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声音刚刚传出,人们猜测已久的二套房贷新政随即出台。 B气象专家表示,预计今明两天南方部分地区的降雨依然较强,需加强防范城镇积涝,山洪、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C连日来,有关这 8位中国维和警察的消息,一直牵动着中国人民的心,也让人们开始关心和了解这个特殊而神秘的群体:中国维和警察。 D 4月 9日至 11日,博鳌亚洲论坛 2010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举行,本届年会主题为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 答案: B( A项引号外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 C项中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D项中的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
4、项是 ( ) 年轻人对流行歌曲会有更多的兴趣,而老年人在这方面就要 多了。 随着房价不断上涨, “土地财政 ”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 。 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 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 淡薄 淡泊 质疑 置疑 不止 不只 A淡泊质疑不止 B淡薄置疑不止 C淡薄质疑不只 D淡泊置疑不只 答案: C(淡泊:不追求名利。淡薄:指感情、兴趣等不浓厚。质疑:提出疑问。置疑:怀疑,常用于否定句中。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不只:表递进,不单,不仅。)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金黄、水红、纯白和深紫的各色野花,热烈绽放,五光
5、十色,开满路旁、草丛,织成一条条一方方美丽的彩色锦缎。 B他的第一篇文章发表之后,写作的积极性越来越大,便一发不可收拾,以致达数十篇,集编成册。 C尽管很难找到证据,但中国足协仍查实了一个打假球的俱乐部,并准备在今后一两天内对这个俱乐部进行责罚,以儆效尤。 D经过教育感化,他由一个整天不学无术、散漫自由的不良学生,变成了勤奋好学、遵纪守规的好学生。 答案: C(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式样繁多。应改为 “五颜六色 ”。一发不可收拾:事情糟糕到了无法挽 回的地步。此处应改为 “一发不可收 ”。以儆效尤:用对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的严肃处理来警告那些做坏事的人。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本领,前面不能加
6、 “整天 ”“整月 ”等修饰词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命名为 “大芬丽莎 ”的巨型蒙娜丽莎装饰作品的创作者是出于深圳著名油画工厂的 999名画工之手。 B近日,济南百里黄河风景区免费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了解黄河、亲近黄河、认识黄河的良好环境和休闲娱乐场所。 C中国红基会发起 “春雨行动 ”,倡议各界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灾区捐赠急需的水、粮食、善款 等生活物资。 D国家安监总局早前的一份通报显示,王家岭矿施工过程中存在劳动组织管理混乱、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实等问题。 答案: D( A项句式杂糅,应删掉 “之手 ”或 “创作者 ”; B项语序不当,应将“亲近黄河 ”放在
7、 “认识黄河 ”之后; C项不合逻辑, “善款 ”不属于生活物资)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8分) 石蚕 我往我的玻璃池塘里放进一些小小的水生动物,它们叫石蚕。确切地说,它们是石蚕蛾的幼虫,平时很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枯枝做的小鞘中。 石蚕原本是生长在泥潭沼泽中的芦苇丛里的。在许多时候,它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随芦苇在水中漂泊。那小鞘就是它的活动房子,也可以说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这活动房子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很精巧的编织艺术品,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在筑巢的时候,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
8、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 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石蚕的小鞘不但是它的寓所,同时还是它的防御工具。我曾在我的玻璃池塘里看到一幕有趣的战争,鲜明地证实了那个其貌不扬的小鞘的作用。 玻璃池塘的水中原本潜伏着一打水甲虫,它们游泳的姿态激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有一天,我无意中撒下两把石蚕,正好被潜在石块旁的水甲虫看见了,它们立刻游到水面上,迅速地抓住了石蚕的小鞘,里面的石蚕感觉到此次攻击来势凶猛,不易抵抗,就想出了金蝉脱壳的妙计,不慌不忙地从小鞘里溜出来,一眨
9、眼间就逃得无影无踪了。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 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 可怜的水甲虫啊!它们永远也不会知道聪明的石蚕早已逃到石底下,重新建造它的新鞘,并将靠着它们在水中任意的遨游了。 这些石蚕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 为什么呢? 原来,
10、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 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
11、了。 ( 11)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 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选自法布尔昆虫记,有改动) 【小题 1】结合全文,简要回答第一段的作用。( 4分) 【小题 2】本文介绍的是石蚕,为什么又要 写水甲虫?( 4分) 【小题 3】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请结合文章任选两种表现手法,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4】结合文章,谈谈石蚕的生存方式对你有哪
12、些启示?( 6分) 答案: 【小题 1】 (1)自然引出写作对象( 2分) (2)点明写作重点,即介绍石蚕生存所依赖的武器和方式。( 2分) 【小题 2】( 1)用水甲虫的凶猛进攻,突出小鞘对石蚕的保护作用(防御功能)。( 2分) ( 2)用水甲虫的被骗,衬托石蚕的聪明、自信。( 2分) 【小题 3】( 1)使用比喻的手法把小鞘比喻成百纳衣、象牙塔, 使小鞘形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2分,表现方法 1分,效果 1分)( 2)使用拟人的手法写石蚕 “不慌不忙地溜出来 ”写水甲虫 “懊恼沮丧的神情 ”,富有趣味性。( 2分,表现方法 1分,效果 1分) 【小题 4】( 1)石蚕巧妙编织小鞘,躲避
13、敌人的攻击,启示要善于保护自己。 ( 2)石蚕虽弱小,但能本能地运用活塞原理,尽情遨游,自有其生存的方式,启示我们任何生命都有自然存在的理由。 ( 3)石蚕的聪明自信可爱,启示我们要自信对待人生。 ( 4)自然界每种物种都有存在的理由,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 6分,写出 3点即可。概括出石蚕的特点,每条 1分;人生启示,每条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 文化创新与创新文化,是既相互区别又具有内在关联的。一方面,实现了某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整体性的创新文化,而一种整体性的创新文化的出现也并不意味着完成了文化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
14、新会有利于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可以说,文化创新的根本目标就是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文化。 文化创新,一般指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在现代社会中, 随着文化的经济、社会、政治功能的放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文化已经具有了生产力的内涵,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创新文化指的是以创新为意旨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理念的最终形成。它既指与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精神,即创新观念文化;亦指有助于创新的制度、规范等文化环境,即创新制度文化。它代表着一种塑造创新主体的总体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它是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等一切创新活动的思想与社会
15、文化基础。 文化创新虽然与创新文化的含义不同,但是二者却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文化创新是创新文化形 成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条件,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而创新文化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是文化创新的终极目标。我们知道,创新制度文化是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而创新制度文化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制度创新。因为,文化创新既包括文化形式与文化内容的创新,也包括文化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而文化体制与文化机制的创新可以以有力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创新为创新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以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制度内容。 同时,文化创新又在创新型国家体系中担负着创新文化的功能。文化创新是其他方面创新的重要条件,其他方面的创新无不渗透
16、着文化 创新,体现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对于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建设创新队伍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只有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才有利于弘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倡导敢为人先、积极进取的精神,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创新虽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起着一定的精神基础、智力之源的作用。但是,作为一种部门创新形式,它与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一样,都以创新文化为精神基础和智力之源。因为,创新是以已有文化为基础的一种文化创造活动,它既受制于 文化而又创新文化。创新不能无中生有、凭空而来,它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没有传统就失
17、去了创新的基础;同样,传统也不能没有创造,因为传统失去了创造是要死的,只有不断的创造才能赋予传统以生命。文化创新以传统的创新文化为基础,又以创新文化的形成为目标不断进行文化创新,一种新的创新文化环境的形成是文化创新追求的理性目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创新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素养,这就是文化创新的理论目标,也是整个社会创新文化的最终实现。 (节选自光明日报 2009年 9月 24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 “文化创新 ”和 “创新文化 ”关系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某种形式的文化创新并不等于生成了一种创新文化,而一种创新文化的出现也不等于完成了文化创新。 B文
18、化创新有利于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并不断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思想基础。 C文化创新,一般指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以及传播手段的创新;创新文化代表着总体文化精神和文化环境。 D文化创新是实现创新文化的载体和道路;创新文化是文化创新的精神基础和智力之源,同时担负着文化创新的功能。 【小题 2】下列不属于 “文化创新 ”所追求的 目标的一项是 ( ) A促进创新文化的生成,丰富创新文化的内涵,进而在全社会形成创新文化。 B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使文化具有生产力的内涵,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C以传统的创新文化为基础,赋予传统以生命,形成新的创新文化环境。 D让创新成为中华
19、民族的基本素养,不断增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小题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在现代社会中,文化已经具有了生产力的内涵,文化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B创新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价值观、态度、信念等文化精神,又包括制度、规范等文化环境。 C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是弘扬勇于创新精神,引导人们积极投身于创新实践,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 D文化创新离不开传统或既有文化,离开了传统或既有文化,文化创新就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答案: 【小题 1】 D( “创新文化担负着文化创新的功能 ”的说法有误,应为 “文化创新担负着创新文化的功能) 【小题 2】 B(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安徽省 高三下 学期 模拟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