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讥 诮 (qio)戕害怙恶不 悛 ( qn)恻忍之心 B翩 跹 (xin)缫丝 殒 身不恤 (yn)龙盘虎踞 C 骸 骨 (hi)揖别 戛 然而止 (ji)戳力同心 D佝 偻 (l)悄然针 砭 时弊 (bin)罪人不孥 答案: B 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敛不凭其棺 B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C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D予亦惊悟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家乐福公司过于追求商品的低成本,供应商被迫在降低成本上
2、 铤而走险 ,其供给 的产品多是假冒的。 B在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 石破天惊 夺冠后,李娜因为在夺冠感言上没有 “感谢祖国 ”而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C对于香港旺角排档失火事件,警方追查的同时,贩商亦有责任配合其调查,务求 釜底抽薪 ,避免惨剧重演。 D在与当年的报道出现强烈反差后,搜狐除了声明并未参与筹款的具体工作外,对章子怡募捐一事 不赞一词 。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铁 道部自 2012年 1月 1日起开始实行的 “火车票实名制 ”明确规定,旅客须持车票与 票面所载身份信息相符的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原件进站上车。 B在两会的遏制态度、刚性需求几乎消耗殆尽以及投
3、资需求的观望气氛等因素的影响下,高房价如何调整备受关注,楼市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 C中国电信关于央视 3 15晚会曝光的垃圾短信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对涉及的违反集团相关规定的基层企业进行了调查处理,以此表明治理的决心。 D新成立的中国航空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将为我国航空的发展制定总体战略和阶段性规划,为航空领域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战略咨询和决策依据。 答案: D 下列划线词语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 得软脚病(近来) 字 而幼孩(养育,抚养) 后秦击赵者 再 (两次) B不 省 所怙(祭拜) 烟 霏 云敛(弥漫) 盖 失强援(因为) C汝不 果 来(果然) 庶几 偿其夙愿焉(或许可
4、以) 作 亭于其上(建造) D汝来省吾, 止 一岁(只,只有) 狎 而玩之(亲近) 顾 安所得酒乎(只是,不过)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 A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 B洎牧以谗诛 C吾家藏书一万卷 D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答案: .B 下列划线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乃摄衣而 上 A百忧 感 其心 B 挹 山人而告之 C掠予舟而 西 也 D横江 东 来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戴 车 匠 汪曾祺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车匠,无可考。想来这是很久远的事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
5、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从我记事的时候,全城似只有这一个车匠,一家车匠店。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坐南朝北。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夹在两家之间。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跨进门坎,得上五层台阶。因此车匠店有点像个小戏台 (戴车匠就好像在台演戏 )。店里正面是一堵板壁。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 。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后面,是住家。前面,是作坊。作坊靠西墙,放着两张车床。这所谓车床和现代的铁制车床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一张狭长的小床,木制的,有一个四框,当中有一个
6、车轴,轴上安小块木料,轴下有皮条,皮条钉在踏板上,双脚上下踏动踏板,皮条牵动车轴,木料来回转动,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 其原理倒是和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没有一点活动。戴车匠嫌它过于笨重,就自己另打了一张新的。除了做特别沉重的东西,一般都使用外边较小的这一张。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坐到车床的坐板上了。一个人走进他的工作,是叫人感动的
7、。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看到戴车匠坐在床子上,让人想起古人说的: “百工居于肆,以成其器 ”。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很少。 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 白檀,紫檀,红木,黄杨 ,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 白耗子,装在一个一面有玻
8、璃的长方木箱里,挂在东面的墙上。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 无事忙。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 子玩的。 一到快过清明节,大街小巷的孩子就都惦记起戴车匠来。 这里的风俗,清明那天吃螺蛳,家家如此。孩子们除了吃,还可以玩, 用螺蛳弓把螺蛳壳射出去,螺蛳弓是竹制的小弓,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螺蛳弓分大、中、小三号,弹力有差,射程远近不同,价钱也不一样。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听吧,到处是拉弓放
9、箭的声音: “哒 哒 !” 戴车匠每年照例要给他的儿子做一张特 号的大弓。所有的孩子看了都羡慕。 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的儿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 他在想什么呢 他的儿子已经八岁了。他该不会是想:这孩子将来干什么 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 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 (我去乡已四十余年 )。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 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小题 1】小说写的是戴家车匠店,却在开 头与结尾提到了侯家
10、银匠店和杨家香店,这样写有何作用?( 6分) 【小题 2】简要概括戴车匠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分) 【小题 3】小说中的画线句子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赏析。( 6分) 【小题 4】小说开头写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结尾又写道 “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 ”,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 ”,请结合现实,加以想象,探究应该如何看待 “戴家车匠店 ”的消失。( 8分) 答案: 【小题 1】 写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点明了戴车匠店的位置,写出了传 统手工艺的兴盛; 与结尾形成呼应,点明传统手工艺的没落,不只是戴家车店
11、。(每点 3分) 【小题 1】 具有清雅的生活; 具有创新精神; 具有高超的车床技艺; 诚实、勤奋 疼爱孩子; 对社会的变化有一定的担忧。(对这种工艺的失去的担忧)(答对五点即可)(每点 1分) 【小题 1】 运用鲜活动词 “踩 ”“执刀 ”“就料 ”“吐出 ”,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在车床上刨木时娴熟的动作; 恰当的比喻、拟人、排比与色彩鲜明的形容词,形象地写出了戴车匠刨木时木花飞舞灵动的景象; 侧面描写(衬托),用小孩子聚精会神, “小傻子一样 ”的描写,烘托 出戴车匠高超的车工技艺。(或:鲜活动词、色彩鲜明的形容词,比喻、拟人、排比的运用,侧面描写等表达技巧,刻画出戴车匠车工技艺的高超)作者
12、这样写,表达了对戴车匠技艺的赞赏。(每点 2分) 【小题 1】( 1) “戴车匠是东街一景 ”表达了作者对戴车匠技艺的高超赞美之情,引起了作者的回忆。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 ” 表达了作者对戴车匠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传统手工艺的消失的惋惜之情。(每点 2分) ( 2)示例: 戴车匠等的手工艺的消失是一种必然。小说结尾写戴车匠眯着眼睛看儿子在门槛上吃螺蛳,思考儿子将来做什么, “是让他也学车 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 ”这种矛盾以及社会的变化,正预示着车匠手艺的消失。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工艺,使古老的工艺走向没落,以至于消失。 应该保护好像戴车匠所继承的
13、这样的手工艺民间手艺。作者在结尾写到时隔四十年,他回到故乡看到了戴车匠的消失,并发出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车匠了 ”的感慨,流露出作者对手工艺技术消失的忧虑,阐述了保护手工艺技艺代表着应该保护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应该保护好这些传统文化,使之在新的时代的生活中得以延伸。 【小题 1】先介绍侯 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是为了让戴家车店具有社会的普遍意义。 【小题 1】本题考查 “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能力层次为 E,侧重 “鉴赏评价 ”能力的考查。戴车匠是一个具有清雅的生活、创新精神、高超的车床技艺、诚实、勤奋、疼爱孩子、对社会的变化有一定的担忧的人。 【小题 1】此题考查句子
14、的手法,此处可考虑动词、形容词、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侧面描写的角度考虑。 【小题 1】本题考查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点,能力层次为 F,侧重 “探究 ”能力的考查。这是一道探究题。答题之前,先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 对一篇陌生的文学作品,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具体答题时,还要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的任意罗列,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冠作隧意的褒贬。本题可以从客观与主观两方面去思考。可以选取任何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15、成小题。 请不要糟蹋我们的文化 冯骥才 我们必须正视: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 我国的文化精华,从名城、名镇、名街,到名人和名著,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加以描龙画风,披金戴银,挤眉弄眼,然后招摇于市。 在 “城改 ”中残剩无多的历史街区,忽然被聪明地发现,竟也成了一种天赐的旅游资源,全被开发成商业风情街。更糟糕的是被世人称作 “最后的精神家园 ”的古村古镇,正在被 “腾笼换鸟 ”,迁走原住民,然后大举招商,被改造成各类商铺、旅店、茶社和咖啡屋混成一团的 “游客的天堂 ”。至于各种名人故居,大都是找来一些与其主人毫不相干的红木
16、家具、老瓶老壶、文房四 宝,三流字画,不伦不类地摆在一起。其中的历史的内涵、文化的意蕴、本土的气质和精神跑到哪去了? 再看看我们影视中的历史文化吧。我们的历史名人只要跑到银幕和荧屏上,不论明君重臣,还是才子佳人,大都多了一身好功夫,虽然身着古装发型和配带却像时尚名模;没有确切的朝代与地域,一切衣食住行的道具和礼俗全是胡编乱造;历史在这里只是借用一下名义,一个空袋子,任什么乱七八糟、炫人耳目的东两都往里边塞。 经过这样的粗鄙化的打造,历史没有了庄重感、神圣感、厚重感。文化不精不深,怎样可能 “做大做强 ”?真正强大的文化一定又精又深。 比如唐诗宋词、维也纳的音乐、俄罗斯文学和美国电影。只有在精深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辽宁省 沈阳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