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福建省福州文博中学高二下期期中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趣味 (节选 ) 朱光潜 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
2、领略到滋味的地步。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 ,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 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 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 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縻大雅。读诗较 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在变
3、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蔽。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 “七星派诗人 ”亦自有独到境界。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学者都鄙视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 磨灭处。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亦愈纯正。从浪漫派脱胎者到能见出古典派的妙处时,专在唐
4、宋做功夫者到能欣赏六朝人作品时,笃爱苏辛词者能领略温李的情韵时,才算打通了诗的一关。好浪漫派而止于浪漫者,或是好苏辛而止于苏辛者,终不免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 “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 ”这一观点的是( )( 3分) A拉丁民族的诗歌不为日耳曼民族所能够欣赏。 B明代推崇唐代的风尚,清代推崇宋代的风尚。 C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 D法国新古 典主义盛行时 “七星派 ”诗遭指摘。 【小题 2】学文艺的人怎样才能免于 “坐井观天,诬天渺小 ”?( 3分) 【小题 3】作者认为文艺上的 “门派 ”对学文艺的人有何影响?( 3分) 答案: 【小题 1】
5、A 【小题 1】 广泛涉猎; 减少偏见; 纯正个人的趣味。 【小题 1】 文艺上的门派,可以让初学者有所效法,又会使人囿于偏狭; 文艺上的门派不能束缚那些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吸纳一切门派的人。(答对一点得 1分,答对两点得 3分。) 【小题 1】 A是阐述 “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 ”的观点。 【小题 1】本题考查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能力层次为 C,侧重“分析综合 ”能力的考查。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明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答对一点得 1分,依次类推,共 3分。 【小题 1】结合 “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
6、。 ”推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衫 海津 我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见到的男人,早已失去了书香熏染出的儒雅与温和。在我的生活中,再也没有了那飘逸的青衫,我们身边的人,再也不见了那种诗情的洋溢。不见了青衫的时代,仿佛空气中缺少了一种成分,总是让人觉得有一些枯燥,有一些乏 味,有一些沉闷。 我对于青衫的怀想,其实并不仅仅是因为那种服装的款式。我一直执著地认为,那简洁流畅的青衫,就是莘莘学子的文化符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舍学馆之中,那些翩翩的身影,总是在岁月中浓来淡去。青衫的背后,深藏的是浩繁的书卷,是满腹的经纶。 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以简洁豁达的方式表达出来,总是以优美浪漫的形式呈现出来。
7、青衫,既是简洁的,又是优美的。 青色是一种不好确定的颜色,在可见光谱中介于绿色与蓝色之间。也有人说如果有一种颜色让你分不清是蓝色还是绿色,那就是青色了。我想青衫的青色还包括了黑色和介于黑白之间 的灰色。这样复杂地呈现出来的带有文化意义的青色,拥有中庸的品性,泰然,淡定,不事张扬,却透着一种执著与稳健。一袭青衫,自然流畅的线条,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不枝不蔓,没有任何修饰,不繁复也不简陋。它洋溢着中国文人不卑不亢、入世淡定与出世超脱的精神内质。 青衫是文化的,它昭示的一切,来自十年寒窗、秉烛夜读之苦。苦虽苦矣,但是,苦中之乐,自有个中真味。且不说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想,只是书中自
8、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价值判断,也美若虚幻。夜深人寂,有红颜相伴,素手秉烛,红袖添香,即使读遍经史子集 ,又何苦之有呢?更何况还有心中那座黄金屋,在远方熠熠生辉,耀人眼目。 款款青衫妆扮出来的,必定是一副周正坦荡的君子之相,君子必定有德才兼备之品。德与才的统一,是传统文人的完美追求,它氤氲成一种浩然正气,在中国历史的深处,撑起一座精神大厦。尽管有些沉重,但岁月,总会留住那些风景。 我记起韦尔乔的一幅画,画中一个穿长衫的人,将绞索从容地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另一个穿长衫的人,则平静地为他扶着脚下的凳子,整个画面气氛宁静而安逸。这一切仿佛都很自然,穿长衫的人生死竟如此从容。是谁垂下的绞索?在绞索上
9、结束的是什么?我想, 那两个人身上穿着的长衫,一定是青色。 那些穿青衫的人都已经逝去了, 青衫也在岁月中沧桑老去,如一缕袅娜的青烟,在我的心里,如梦似幻,散而不去,淡而不绝。 【小题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青衫是古代文人所穿的一种服装的款式,它在作者眼中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含有中国文人淡定超脱的精神内质。 B青色之所以有文化意义,是因为它拥有中庸的品性,泰然,淡定,不事张扬,却透着一种执着与稳健。 C秉烛夜读之苦,苦中之乐的个中真味,这 “真味 ”指的是颜如玉、黄金屋这些虚无的东西。 D “款款青衫妆扮出来的,必定是一副周正坦荡的君子之相 ”,这
10、个 “相 ”指的是留住的那些 “风景 ”。 E这篇散文对青衫的内涵作了多方面的解读,表达了对青衫的留念和深刻的理解。 【小题 2】作者说: “青衫,既是简洁的,又是优美的。 ”,为什么说青衫是 “简洁 ”与 “优美 ”的?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2分) 【小题 3】文中插入写韦尔乔的一幅画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4】青衫在岁月中沧桑老去,但为什么作者说它 “在我的心里,散而不去,淡而 不绝 ”?( 6分) 答案: 【小题 1】 CD 【小题 1】青衫的 “简洁 ”因为其 “自然流畅的线条,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不枝不蔓,没有任何修饰,不繁复也不简陋。 ”;( 1分)青衫的 “优美 ”因为
11、其 “它洋溢着中国文人不卑不亢、入世淡定与出世超脱的精神内质。 ” ( 1分) 【小题 1】作者借韦尔乔的画来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人的认识,( 1分)使文章内容更为充实。( 1分)穿着长衫将绞索从容地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人,敢于为正义慷慨赴死,( 1分)另一个为他扶着脚下凳子的穿长衫的人,一定认为这种死是必须的,所以很平静地帮助他。( 1分)这就是中国 传统文人的浩然之气的体现。( 1分) 【小题 1】 青衫是一种文化符号,它的背后深藏着浩繁的书卷,淡定的精神内质。作为文化影响,它是长期的,深刻的。在作者的心里,它是不可能随着岁月轻易散去的。 时代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文化生活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迁
12、,但各个时代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记,青衫时代也一样。青衫作为那个时代的标记,有它的价值,仍然会被保留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衫的内涵也不断变化,原来追求的颜如玉、黄金屋,演化为干四化奔小康的奋斗精神,从这个意义来看,青衫是 “散而不去,淡而不绝 ”的。 【小题 1】 C 非虚无而是实在的。 D “相 ”指的是德才兼备之品,德与才的统一 【小题 1】文本的第三段 “一袭青衫,自然流畅的线条,自上而下,一以贯之,不枝不蔓,没有任何修饰,不繁复也不简陋。它洋溢着中国文人不卑不亢、入世淡定与出世超脱的精神内质。 ”写出的就是简洁而又优美的内涵。 【小题 1】此题考查插入的作用,可考虑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13、 【小题 1】本题考查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 ”考点,能力层次为 B,侧重 “理解 ”能力的考查。注意青衫承载的文化内涵,言之成理即可,至少答出两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15分) 虞延 少为亭长,时王莽贵人魏氏宾客放从,延率吏卒突入其家捕之, 以此见怨,故位不升 。王莽末,天下大乱,延常婴甲胄,拥卫亲族, I御抄盗,赖其全者甚众。建武初,除细阳令。后去官还乡里,太守富宗闻延名,召署功曹。宗性奢靡,车服器物,多不中节。延谏曰: “昔晏婴辅齐,鹿裘不完 ;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 ”宗不悦,延即辞退。居有顷,宗果以侈从被诛,临当伏刑,揽涕而叹曰: “恨不用功曹
14、虞延之谏 !”迁洛阳令。是时阴氏有客马成者,常为奸盗,延收考之。阴氏屡请,获一书辄加 二百,信阳侯阴就乃诉帝,谮延多所冤枉。帝乃临御道之 馆,亲录囚徒。延陈其狱状可论者在东,无理者居西。成乃回欲趋东,延前执之,谓曰: “尔人之巨蠹,久依城社,不畏熏烧。今考实未竟,宜当尽法 !”成大呼称枉,陛戟郎以戟刺延,叱使置之。帝知延不私,谓成曰: “汝犯王法,身自取之 !”呵使速去。后数日伏诛,于是外戚敛手,莫敢干法。迁南阳太守。永平初,有新野功曹邓衍,以外戚小侯每豫朝会,而容姿趋步有出于众,显宗目之,顾左右曰: “朕之仪貌,岂若此人 !”特赐舆马衣服。延以衍虽有容仪而无实行,未尝加礼 。帝既异之,乃诏衍
15、令自称南阳功曹诣阙。既到,拜郎中,迁玄武司马。衍在职不服父丧,帝 闻之,乃叹曰: “知人则哲,惟帝难之 。信哉斯言 !”衍惭而退,由是以延为明。 (后汉书 虞延传 )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以 约 失之者鲜矣约:约束。 B 谮 延多所冤枉 谮:诬陷。 C于是外戚敛手,莫敢 干 法干:触犯。 D 信 哉斯言信:确实。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赖 其 全者甚众河内凶,则移 其 民于河东 B宗果 以 侈从被诛敛赀财 以 送其行 C信阳侯阴就 乃 诉帝既泣之三日, 乃 誓疗之 D衍惭 而 退 劳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福建省 福州 中学 下期 期中考试 语文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