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1-201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谣 诼 拔 擢 窗户 框 匡 俗济时 兴 风作浪逸 兴 遄飞 B 载 体下 载冠 心病 冠 冕堂皇提纲 挈 领度长 大 C玉 捧 袂倒 装句大 倒 胃口非诚 勿 扰少安毋躁 D 赍 发 辑 录 处 女作 处 心积虑大有 裨 益纵横 捭 阖 答案: C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赝品蟊贼美仑美奂残羹冷炙 B租赁国萃礼尚往来晨光熹微 C纨绔元宵责无旁贷皇天厚土 D寒暄付梓提要钩玄流觞曲水 答案: D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并
2、不缺少道德基因, 2011年 “小悦悦事件 ”终于让中国刮起了一场 “道德风暴 ”, “拒绝冷漠,传递温暖 ”的呼喊 不绝如缕 。 B林书豪的 NBA之路颇为坎坷,他长期替补,也没有什么上场的机会,如果说姚明的成名是一帆风顺的话,林书豪的爆红只能用 一鸣惊人 来形容了。 C最近,朝鲜准备再次发射火箭的消息犹如 石破天惊 ,震动了美、日、韩三方政坛, “朝鲜威胁论 ”又被重新提起。 D与 5月份相比, 6月份武汉二手车市场表现 差强人意 ,总体成交量下降显著,库存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价格更是大幅度下降。 答案: B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打假斗士方舟子向韩寒发射了一枚名为 “代笔 ”的炮
3、弹,纷争的原由最早起源于今年 1月 15日麦田发表的一篇博文公开质疑韩寒的作品。 B自从今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调整扶贫标准后,全国便有更多低收入的人被纳入国家扶持与救助的范围,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开始趋向城乡一体化。 C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文章。 D回家的车票、年终的薪资,甚至仅仅是提供一本好书、开通一个信箱,对于农民工来说,就不仅是心灵的慰藉,更是生活的便利。 答案: B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美国 “迷惘的一代 ”的代表作家海明威和阿根廷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加西亚 马尔克斯都是诺贝尔文
4、学奖获得者,其代表作分别为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百年孤独。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C红 楼梦的情节主线是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此外还深刻描写了当时贵族家庭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一面是 “情重愈斟情 ”的感伤,一面是 “忽喇喇似大厦倾 ”的末世感。 D钱钟书,中国现代著名学者、作家。著有人 兽 鬼围城等。围城重点叙写的是方鸿渐个人理想的不断升腾和一再破灭的经历,由此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答案: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5、。 当今国人颇热衷于区分东西方文化之不同,比如中国,崇尚 “性本善 ”,并由对人性善的认知形成一种耻感文化;而西方却崇尚 “原罪说 ”,并由对人性恶的认知形成一种罪感文化。这两种文化就其本源来讲,也许不相伯仲,各有千秋,但从其传承、演变和发展来看,就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了。 西方的罪感文化源起于基督教的 “原罪说 ”, “原罪说 ”中的 “罪 ”,指的是一种 “罪性 ”,并非一种 “罪行 ”。如圣经中列举的 “七宗罪 ”: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嫉妒、暴怒、傲慢。这 “七宗罪 ”与其说是 “罪 ”不如说是 “欲 ” 只有时刻警惕和节制这些欲望,人才不至于犯罪。西方的罪感文化正是由此发端,逐渐
6、形成原罪文化的核心内涵,即它特有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中国的耻感 文化若按其本义来讲与西方的罪感文化似乎相差无几,所谓 “知耻近乎勇 ”,若作 “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 ”或者说是 “勇于承认错误 ”阐释,并将 “耻感 ”当作善恶、是非、美丑的辨别标准,那当是不错的。但国人对 “耻感 ”的阐述毕竟比较笼统,远不如西方对 “原罪 ”的界定那么具体。随着中国古代社会的由春秋而战国,由封建而集权,这种耻感文化便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而逐渐变异了。比如楚汉相争,项羽兵败之后,不愿听从船夫的劝告渡过乌江逃生。有学者认为这正是项羽的耻感所在,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思 ”的是什么?“思
7、 ”的正是他的 “耻感 ”。 然而,项羽又为何而感到羞耻呢?是因为他在争霸中的残忍杀戮吗?显然不是,他的 “无颜见江东父老 ”完全是因为他的失败。在这里,本原的耻感文化已经被 “成王败寇 ”的价值取向给异化了,并逐渐蜕变成颇具中国特色的 “面子文化 ”。不过,项羽毕竟还知道羞耻,倘若换成刘邦呢?他会 “不肯过江东 ”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想想看,一个亲爹被对方俘获并声言要烹掉,竟然还提出可分一杯羹的市井无赖,怎么可能有羞耻之心呢?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个无耻之徒坐上了龙椅,当了汉朝的开国皇帝。汉朝的大一统从此将皇权专制的体制扎实地奠基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就这 么些不知羞耻的开国皇帝王公大臣,我们能将
8、其纳入耻感文化之中么?在如此的意识形态领域里,无耻便比知耻更得人心,耻感文化便也从此沦为面子文化和无耻文化 整个社会的表面也许还在崇尚耻感,而内里却早已奉无耻为圭臬。 如此看来,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似乎并非不相伯仲,各有千秋,否则, “知耻 ”何至于蜕变成无耻了呢?答案:很简单,西方的罪感文化源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而由 “原罪说 ”所生成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又似乎天然地导向社会的平等与自由、民主与法治。在罪感文化的浸润下,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了一种纠错的功能,就 可以处在一种不断完善的境地。比如德国,经历了二战之后,全国上下都认真进行了反省,不止一次地公开向受害最深的犹太人谢罪,不
9、能不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尊重 这才是真正的有 “面子 ”,罪感文化所起的先进作用亦不言而喻。而深受中国文化浸润的日本至今也未认真反省他们在二战当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其文化原因恐怕正是他们把 “耻感 ”定位在战败上,这也就难怪他们的政府要员时不时地要去参拜靖国神社了。 耻感文化就其本原意义来讲,注重的是人的道德伦理,似乎只要 “圣人出 ”,只要 “吾日三省吾身 ”,天下就 “大同 ”了。然而,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规 范与约束,此类道德自律能靠得住吗?圣人统治导致的只能是专制与独裁,道德伦理也只能沦为空洞的说教和虚伪的做秀于是,人们对 “知耻近乎勇 ”的阐释就不再是“勇于承认错误 ”,而是敢于报仇雪恨。
10、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勾践卧薪尝胆以雪 “会稽之耻 ”的故事,不就是从这个角度来阐释 “耻感文化 ”的吗? 东西方在本源上颇有些近似的两种文化,却因选择的路径不同而在传承中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如今是到了回溯本原耻感文化的时候了,对西方的罪感文化更不能拒之门外,而是应该虚心认真地加以吸纳,并让二者相互融合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 回失去的灵魂,才能使扭曲的灵魂得到救赎。 (选自 2012年第 5期社会科学论坛) 【小题 1】下列关于 “罪感文化 ”的内涵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原罪文化的核心内涵主要是指特有的忏悔意识、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B罪感文化源起于基督教的 “原罪说
11、 ”,它就是值得我们时刻警惕的罪行。 C罪感文化强调一个人只有警惕和节制自己的诸多欲望,才不至于走向犯罪的深渊。 D罪感文化可以使个人或社会具有一种纠错的功能,从而使之日臻完善。 【小题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能接受西方的罪感文化,我们就能找回失去的灵魂,使扭曲的灵魂得到救赎。 B耻感文化崇尚 “性本善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曾经起着极其重要的先进作用。 C引用日本要员参拜靖国神社的事例也间接地说明了耻感文化已经沦为无耻文化。 D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的本源是相同的,但在传承、演变和发展中却走向殊途。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封建而集权,
12、耻感文化在皇权专制的意识形态领域里,发生了严重变异,由 “知耻 ”蜕变成 “无耻 ”。 B如果有了相应的制度规范与约束,耻感文化原本所注重的道德伦理有可能不再沦为空洞的说教和虚伪的做秀。 C “原罪说 ”对西方的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引领个人和社会勇于承认错误、公开道歉和真诚悔过。 D因为国人对 “耻感 ”的阐述比较笼统,所以人们对 “知耻近乎勇 ”的阐释就不再是 “勇于承认错误 ”,而是敢于报仇雪恨。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根据第二段可知, “原罪说 ”中的 “罪 ”,指的是一种 “罪性 ”,并非一种“罪行 ”。 【小题 1】 A说法绝对
13、, “只要 就 ”表示充足的条件,应改为 “只有 才 ”;B原文中是说 “中国,崇尚 性本善 ,并由对人性善的认知形成一种耻感文化 ”;D应是 “耻感文化与罪感文化在本源上颇有些近似 ”。 【小题 1】因果关系不成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孤城 非鱼 浓雾锁城。不过才十几分钟,这座小城便成了孤城。 警察封锁了高速路、公路。雾太大了。得到警察封锁道路的消息,李生慌了。 他觉得害怕,好像自己一个人被扔在小城里,孤独无助。尽管他知道周围都是人,但这些人不是他的亲人。他的亲人在城外,在距离小城二十五公里的乡 下,那里鸡鸭成群,小桥流水,李生迫切地想要回到那里,回到亲人的身边,那样才踏实。 李生
14、跑下楼,掏出钥匙准备开车,想到警察已经封了路,又沮丧地收回钥匙。他只有走着回家了,警察总不至于连人都拦截吧。 浓雾遮蔽了周围所有的东西,除了身旁四五米的范围,其它什么也看不到。李生停下来,可以听到有高跟鞋叮叮叮敲击路面,有人在说话,隐约有人影影绰绰晃动有人匆忙从他身边跑过,嘴里嘟嘟囔囔说着什么,一个人在身后喊着那人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没有回头。偶尔有一束黄的光缓慢地闪过,远远有滴滴的喇叭声。 李生心慌得厉害。他想看到熟 悉的人,看到熙攘的汽车,想跟人说话,说什么都行。 过了一个路口,又过了一个路口,雾似乎越来越浓,像牛奶漫天倾泻,抹也抹不开。 李生掏出手机,试图找出一个人跟他聊天,很奇怪,显
15、示有信号,手机就是打不出去。他一遍一遍地拨手机里存储的每一个号码,不管谁。 110、 120、 119,甚至 114,他都拨了,一个也拨不出去。 李生加快了步伐。总会走出去吧。越这样想,却似乎越陷入了迷宫,好像一直在原地打转。像被人施了魔法,所有的东西都消失在浓雾里,轻飘飘地,就没了。 突然,一条黑色的小腊肠狗从身边跑过,李生欣喜若狂,可爱的小 狗,尽管它不会说话,但也是个伴。李生紧跟着脚步轻盈的小腊肠,生怕跟丢了。 小腊肠似乎明白李生的心思,它的脚步慢下来,李生可以很轻松地与它并行。李生默默地说:小狗,谢谢你。 也许是觉得没意思,和李生一起跑了一会儿,小狗叫了几声,突然往斜刺里窜过去,李生喊
16、 “站住 ”,但无济于事。少顷,他听到了两只狗的叫声,小腊肠找到了它的伙伴。 真是悲哀啊。 走,赶紧走。赶紧离开这座可怕的孤城。 终于,到达出城的路口了。警察背着手站成一排,如果不是身上米黄的荧光背心,李生根本看不到他们。 他跑过去,想从警察中间穿过。可他们站得实 在太密,李生又太胖了,根本穿不过去。李生说:警察同志,请让我过去。这些威严的警察居然没有一个人搭理他。李生拉拉他们其中一个的衣服:求求你,让我过去,我要看我爸看我妈我妹看姬小凡。还是没人搭理他,好像他面对的是一排水泥砌的警察。 李生哭喊起来,他的恐惧已经蕴集到了顶点,一下爆发出来,孩子一样大声地哭,绝望地喊。但那些警察依然无动于衷。
17、 喊过哭过,李生的心稍稍安定了些。既然哭喊没用,就要想别的办法,必须尽快离开这里,离开这座浓雾紧锁的孤城。时间一点一点过去,李生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他只能盯着那些米黄的 背心,连成一条线的黄背心,从那里感觉到一点温暖的气息。 过去的日子,排山倒海一样来到李生眼前,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和妹妹在一起,和姬小凡在一起,快乐得到处都是和煦的阳光,多好啊。可现在,除了雾什么也没有。 就在李生一屁股坐到地上,丧失一切信心的时候,天居然一下放晴了。浓雾像缕缕的丝帛一样被轻轻抽走,霎时,阳光遍地。 他恍惚地站起来,看看前方,一条宽阔的道路,通往他家乡的路,路上全是等待进城的人和车。看看身后,一座座美丽
18、的大楼高高挺立,楼上的招牌清晰可见。 一切就像梦一样。 一个小警察过来对他说:走吧,现在可以 走了。 去哪儿? 你不是要回家吗? 我回去干嘛?又没事,我上个月刚回去过。 可是,你刚才哭着喊着说要回去的。 我现在又不想了。 李生转身向回走,一座大楼的十一楼上,有他打开的电脑,没干完的工作。 (选自 2012年第 5期小小说,略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准备回家的李生被警察封路的消息吓慌了,他更加迫切地想回到家乡亲人身边,那样心里才踏实,所以就匆匆上路了。 B作者用词极其精妙,如 “被扔在小城里 ”里的 “扔 ”字和 “陷入了迷宫 ”里的
19、“陷 ”字,都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李生强烈的孤独感和恐慌心理。 C李生的手机打不出去,充分说明在浓雾锁城之时,所有的人也像他一样,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回到亲人身边却又回不去。 D作者写到一条黑色小腊肠狗时,用到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李生开始从小狗那里得到了些许安慰却很快被小狗抛弃,最终仍是孤独一人。 E文中提到了李生的爸妈妹妹和姬小凡,他们是李生的精神寄托,尤其在这样的大雾天,只有他们才能让惊慌失措的李生感到踏实。 【小题 2】 “孤城 ”作为 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 “孤城 ”内涵的理解。( 6分) 【小题 3】作者在小说中多次写到浓雾,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你结合全文的内容简要地
20、回答。( 4分) 【小题 4】当大雾锁城时,李生拼命要出城回家,雾散之后又不想回家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这种矛盾的心理历程。请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一下李生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 6分) 答案: 【小题 1】 AC 【小题 1】标题 “孤城 ”,一语双关。 表面上指一座被大雾封锁,交通中断(出城的道路被封锁)的城市。( 2分) 暗指主人公自己就是一座孤城:处境上,作 为外来的农村人孤独地在城市里打拼;心理上,在这个城市,与亲人隔绝,没有朋友,没有可以交流的对象,内心倍感孤独。( 4 分)(意近即可,酌情给分。) 【小题 1】 交代了故事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烘托了人物紧张、慌乱的心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区高二 下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