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卷.doc
《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重点高中高二下学期联考语文卷 其他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 ( 1)于是置酒高会,劳赐歙,班坐绝席,在诸将之右,赐歙妻缣千匹。( 5 分) 译文: ( 2)又臣兄弟不肖,终恐被罪,陛下哀怜,数赐教督。( 4分) 译文: 答案:( 1)于是光武帝购置美酒、举行盛宴,慰劳、赏赐来歙,席面独特、座位分开,安置在将领们的上首,并赐给来歙的妻子一千匹绸缎。 ( 2)还有,我的兄弟们不贤,最终恐怕犯法判罪,请陛下可怜他们,时常教诲监督。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5分) ( 1) 用之则行, ,惟我与尔有是夫。 ,则不复也
2、。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 。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 ,则远怨矣。 ( 2) ,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人生几回伤往事,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当时枉杀毛延寿。(王安石明妃曲) 衰兰送客咸阳道,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人生得意须尽欢, 。(李白将进酒) 答案: ( 1) 舍之则藏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勇者不惧 则修文德以来之 躬自厚而薄 责于人 ( 2) 风鸣两岸秋 山形依旧枕寒流 意态由来画 不成 天若有情天亦老 莫使金樽空对月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侪( j)辈恪( k)守粳( jng)米戛( ji)然而止 B傣( di)族龃龉( y
3、)纨( wn)绔 波诡云谲( j) C砧( zhn)板踟( ch)躇鞭挞( t)潸( shn)然泪下 D联袂( mi)菜畦( q)譬( p)如呶( n)呶不休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九嶷山是一个瑶族聚居区,瑶族的瑶歌、长鼓舞,以及瑶家姑娘出嫁 “坐歌堂 ”的婚俗,都是极富情致的活动,使人永志不忘。 B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暇接,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C “妈妈,打人是不对的,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你不能打人! ”说话的那个小朋友语气极其郑重其事,应该是幼儿园老师教育他们时用的口气。 D多
4、数时间封闭训练,两场热身赛全不对外公开,就连队员接记者电话也战战兢兢:正在成都备战亚洲杯的女足成了神秘之师。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各个部门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等方式,提高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B我国最大的渔政船 “中国渔政 311号 ”开赴南海,担负在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及其周边海域护渔护航,同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 C “网络问政 ”制度的设立,不仅有利于政府随时接受舆论监督,提高行政效率,而且有助于民众更加便捷地参政议政,维护自身的权利。 D上千名中国留学生在马德里市中心的西班牙广场举行游行集会,反对西藏
5、分裂,抗议西方某些报刊、电视台 和媒体歪曲报道西藏暴动事件。 答案: C 为下列语句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又仿佛是一块块耀眼的黄金 油菜整块整块地铺在大地上 油菜花在四周里舞动的时候 那种芳香让人想到雅致,想到端庄,想到优美的舞姿 仿佛江南女子晾晒的方巾 就有股色彩的芳香浓浓地灌进了周庄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题。 通感得 “道 ” “妙 ”,在中国古典哲学、文论、画论、书论中是一重要范畴,可以称之为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关键词。 “妙 ”的涵义有一个渐变历程。先秦时期,它偏于哲学内涵,到了汉代,开始转向审美领域,成为美中见真、诗中观道、 “妙语 ”
6、开“天 ”、 “笔补造化 ”的独特范畴。 “妙 ”的本质是艺术通 “道 ”之代言。它借助于美学的形式,最终走向 “道 ”的哲学家园。所以,通感可以得 “妙 ”其实也就是通感可以得 “道 ”。 “道 ”在我国古代一直是哲学的中心概念和最高范畴,享有万物本体的尊严,是哲学所欲洞穿的根本问题。所以,通 “道 ”意味着通感深层的确存在有一种 “哲性 ”品质。 通感是一种感觉、一种心理现象。如果我们把 “通感 ”放在中国诗学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其 “通感可以得道 ”的哲性品格就会显得更为清晰。我们知道,艺术是“情 ”、 “思 ”的表征。其中,个体的情与思直接受制于群体的情与思,受制于 “集体无意识 ”、
7、“民族精神气候 ”、 “民族心理传统 ”。我国 “民族心理传统 ”中有一种与自然万物和和相处的 “和 ”的思想意识,它建立在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之上。最高的 “和 ”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作为一种潜在或显在的意识制约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艺术家和诗人也不例外。并且,诗人还是民族精神气 质的最高代言者。当其身处艺术状态,往往会超越小我感受的一己性而以 “集体人 ”身份传达民族心理深层的无意识积淀,于是他就成了集体无意识的代言与傀儡。因而,他的职责和任务就在于 “倾听 ”。就中国来说, “天人合一 ”这一民族深层心理意识自然根深蒂固于每一位真正诗人心中,以一种显意识或潜意识的方式积淀下来
8、,不断与诗人对话,并借诗人之口抛头露面。然而, “天人合一 ”的最高表演并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 “和 ”上,而是要通向无限之 “道 ”境。通感最集中的特点就是由有限之 “感 ”升腾到无限之 “道 ”,从而完成自己 “哲学品格 ”的中国式建构。 “通感可以得道 ”还可以用佛道两家的有关原理来验证。首先,对两家而言,通感是 “参禅 ”、 “观道 ”的一种方式与途径。为了达到 “涅 ”、 “悟道 ”的境界,必须对人的自然感官进行功能上的改造 ,打通五感,诸根互用。如此才能越过有限之域而到达 “思接千载 ”、 “视通万里 ”的无限之境;才能够 “六根归心,九识无碍 ”,进入 “天人合一 ”、 “梵我一体
9、 ”的生命体悟境界。其次,通感本身常被视为体道悟佛的高妙境界和一种直透本心的全息化整体经验。通感不仅是佛道两家修道悟佛的途径,它本身就是一种境界。这样,通感就不仅仅是方法论的概念,还是一种可 以体验高妙圆通境界的认识论和本体论概念。 “道 ”是中国哲学独有的话语范畴,是中国式的 “存在 ”。通感能够得 “道 ”其实诉说了通感的形而上诉求,一种通过非逻辑性心理经验与非语法性话语秩序展开的对于宇宙和世界本体的观照方式。虽然它所操演的一套话语并非哲学的认知性叙事话语,但这套话语的最终指向却与认知话语殊途同归,即试图达到对本体和 “真实 ”的穿透,从而实现对人生和宇宙深层内涵的思考和把握。 (节选自论
10、文学通感的 “哲 ”性向度) 【小题 1】下列对 “通感得 道 ”的理解,错误的一项 A通感得道是有着哲性品格的,如果把通感放到中国诗学的背景下可以清晰地体会出来。 B通感可以把人们有限的感悟上升到无限的 “道 ”上,体现出人们对事物的高层次理解。 C通感得道可用佛道原理验证,体现出人们对生命理解的境界,能够改造人的自然感官。 D通感得道试图达到对宇宙万物和世界本体的认识,是一种非逻辑、非语法的表述方式。 【小题 2】下列对 “天人合一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是比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更高级的包涵在民族心理中的复杂境界。 B天人合一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制约,包括
11、艺术家。 C天人合一集中体现在诗人身上,各国诗人都能在集体无意识中成为代言人的。 D天人合一实际上不是体现在 “和 ”上,而是体现在通往 “道 ”的无限之境上。 【小题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是表现情思的,是人们情思的表现载体,是一种感受和心理现象。 B诗人是民族精神的代表,他们会时时超越小我感受民族心理深层意识。 C通感本身是一种高境界,是佛道修道悟佛的途径,是佛道的高妙境界。 D通感可以实现人们对人生和 宇宙的深层内涵的思考和把握,是认识论。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B 【小题 3】 B 【小题 1】们改造自然感官后,达到通感得道的境界,选项颠倒了
12、因果关系。 【小题 2】 A项, “天人合一 ”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最高境界,不是复杂境界,也不是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高级的境界。 C项, “各国诗人 ”应该中华民族的诗人。 D项, “天人合一 ”不仅仅体现在表象的 “和 ”上。 【小题 3】 “超越 ”的是 “小我感受 ”,同时这种 “超越 ”是当 “其身处艺术状态 ”时,而不是时时刻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题。 早晨 【台湾】肖传文 每天早晨,太阳还没有升上来,稀疏的晨星在天边闪着淡淡的光,有时候甚至下弦月也还挂在天上,我就起来,推开厅堂前的玻璃门,深深地吸一口清凉新鲜的空气。接着走下台阶,在院子里缓缓地散步。木屐踏在草地上全给雾
13、水浸湿了,一股沁人肌肤的凉意侵袭着我的双脚。邻人们还都在睡梦中,这整个的院落彷佛就是我一个人的世界。静悄悄地除掉阵阵的微风吹动美人蕉的叶子,发出习习的响声以外,一点儿声息也没有了。想来所有喜欢唱歌的鸣虫,所要唱的在昨夜都已经唱完,现在正疲乏得睡觉去了。清脆宛转的黄莺自然听不见,连一声麻雀的啁啾也没有。大概在这人 烟稠密的都市里,禽鸟是不喜欢栖息的,她们都爱好在广阔自由的天空飞翔,在幽雅美丽的森林里歌唱,只有最傻的人类,才高兴将自己关在这拥挤狭隘的小天地里,让灵魂忍受煎熬。 我特别喜爱冰冷的露珠,它凉透了我的赤脚,也冷静了我的心,将我昨夜的郁闷和困倦驱散得干 干净净。那茂密而高的草,把我的脚完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河南省 周口市 部分 重点高中 高二下 学期 联考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