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市昌平区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年北京市昌平区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北京市昌平区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北京市昌平区初三年级第二次统一练习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四个物理量的单位,是以科学家瓦特的名字命名的是 ( ) A电阻 B电功 C电功率 D电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物理学中为了纪念物理学家在某一方面做出的特殊贡献,就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物理量的单位。电阻的单位是欧姆,是以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的名字命名的;电功的单位是焦耳,是以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的名字命名的;电功率的单位是以英国科学家瓦特的名字命名的;电流的单位是以法国物理学家安培的名字命名的。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 关于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铁球从空中由静止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小铁球的惯性逐渐增大 B
2、用力提起静止在地面上的水桶,水桶离开地面时,它所受力的合力一定不为零 C只用水平拉力使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若接触面不变,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就始终不变 D跳水运动员用力踏跳板起跳时,脚对跳板的压力大于跳板对人的支持力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惯性是反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程度的一种性质,惯性大表示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小表示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惯性的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惯性大,小铁球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故 A选项错误,不合题意; B.水桶原来静止在地面上,在力的作用下离开地面,在这个过程中,水桶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改变了,所以它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
3、作用,故受力的合力一定不为零。故 B正确,合题意;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只用水平拉力使小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表示小木块对水平面受到的 压力不变,而接触面不变,故小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就始终不变。故 C正确,合题意; D.脚对跳板的压力与跳板对人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故 D错误,不合题意。 考点:惯性,平衡力的分析,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相互作用力的判断 电能的利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带来危害,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遇到雷雨天气时,在大树下躲雨 B保险丝熔断后,只要立即更换上新的保险丝就可以
4、恢复供电 C不允许多个大功率用电器同时使用一个插座 D使用试电笔时,不能用 手接触到笔尾的金属体 答案: ABD 试题分析: A. 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因为雷电容易接触高的物体,把电流引向人体,发生雷击现象。故 A 选项错误,合题意; B. 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后,应该查找熔断的原因,排除故障后,换用合适的保险丝,不能用更粗的或者铜丝代替,因为这样起不到保险作用。故选项 B错误,合题意; C.每个插座都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超过 这个
5、最大电流,插座会在单位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会烧坏插座,甚至引起火灾。如果多个大功率的用电器同时使用,会造成总功率过大,根据 P=UI 可知:电压一定,功率越大,电流越大。这样就有可能超过插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故 C正确,不合题意; D.试电笔是用来辨别零线和火线的工具,使用时要把试电笔的笔尖金属体接触导线(人千万不能接触笔尖属体),人接触笔尾金属体,这样导线 人体 大地就组成一个闭合的电路,如果接触的是火线,试电笔的氖管就会发光,如果接触的零线,氖管不发光(零线与大地之间无电压)。故 D错误,合题意。 考点: 安全用电常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零下 18 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 B炎
6、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 “白气 ”是雪糕升华形成的 C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物在室外也能变干,是冰化成水滴从衣物上滴落的缘故 D初冬,地面上出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 答案: BC 试题分析: A.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且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故 A正确,不合题意; B.“白气 ”是小水珠,是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的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 “白气 ”,故 B是错误的,合题意; C.寒冷的冬天,气温在 0 以下,
7、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而冰冻的衣物在室外也能变干,这是因为冰直接从固态变为了气态,发生了升华。故 C是错误的,合题意; D.霜是小冰晶,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故 D是正确的,不合题意。 考点:物态变化的判断 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定向移动的电荷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B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 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的 N 极指向决定的 C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科学家研制出电动机 D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W 斯特实验证明了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流的磁场。而电荷的定向移动会形成电
8、流,故定向移动的电荷周围一定存在磁场。 A选项正确。 B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和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指向是一致的不能说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静止时 N 极指向决定的,因为磁场某点的磁场方向跟是否放小磁针没有关系 B选项错误 。 C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制成的, C选项正确。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消耗了机械能得到了电能,故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选项错误。 考点:电流的磁场,磁场的方向 如图所示,在盛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内放有一木块 A,在木块 A的下方用轻质
9、细线悬挂一体积与之相同的金属块 B,金属块 B浸没在液体内,而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液面正好与容器口相齐某瞬间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 h1;然后取出金属块 B,液面又下降了 h2;最后取出木块 A,液面又下降了 h3由此可判断 A与 B的密度比为( ) A h3: (h1+h2) B h1: (h2+h3) C (h2-h1): h3 D (h2-h3): h1 答案: A 试题分析:理解本题中液面下降的高度是关键。设液体的密度为 ,物体 A的密度为 A,物体 B的密度为 B,容器的底面积为 S。 先对绳子没有断时 A物体作受力分析:如图 A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力知识可得
10、出: F 浮 1=F+GA 再对绳子断后 A漂浮时作受力分析:如图 A受两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得出: F 浮 2=GA 对比可知:绳子对物体 A的拉力就等于物体 A减小的浮力。 细线突然断开,待稳定后液面下降了 h1; 细线断开后,木块 A减小的浮力(即绳子拉力 F): F=F 减浮 =gV排 1=gSh1; 再对绳子没有断时 B物体作受力分析:如图 B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根据平衡力的知识可得出: GB=F 浮 B+F(绳子对 B的拉力与绳子对 A的拉力大小是相等的) 取出金属块 B,液面下降了 h2; 金属块的体积是: VB=Sh2 金属块 B所受浮力 F 浮
11、B=gSh2, 金属块 B的重力: GB=BSh2g=gSh1+gSh2 取出木块 A,液面又下降了 h3,说明当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时,排开液体的体积是 Sh3 又 A3hhHHH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物体 A与 B的体积相等,都是 Sh2 F 浮 2=GA,即: gSh3=ASh2g 求 A与 B的密度比可以把 式与 式相比得: 故选 A 考点:受力分析,浮力的计算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 18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接 “0 0.6A”量程,电压表接 “0 15V”量程,灯泡上标有 “6V 3W”字样,不考虑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0.2A B当
12、电流表的示数为 0.4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 4.8V C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的最大阻值为 36 D为了保证电路的安全,滑动变阻器允许接入的最小电阻是 24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灯泡上标有 “6V 3W”字样指的是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功率,故灯光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故选项 A错误; B.灯泡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电压表测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要求电压表示数要先求出灯泡两端电压,再用电源电压减去灯泡两端电压即可。灯泡的电阻: 当电流是 0.4A时,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 电压表的示数: 保证电路安全就是要注意电表不能超过所选的量程,电流不能超过灯泡
13、的额定电流或灯泡两端的电压不超过其额定电压。 C.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变小,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故电压表有被烧坏的可能,为了保护电压表,当电压表的示数为量程时(即15V),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先计算出灯 泡两端电压,再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最后计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电阻。 灯泡两端电压: 电路中的电流: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 D.当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小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变大,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小,故电流表或灯泡有被烧坏的可能,先比较电流表的量程( 0-0.6A)和灯泡的额定电流( 0.5A),发现灯泡的额定电流小于电流表的量程,故为了保护灯泡,电路中的最
14、大电流不超过 0.5A。先计算出当电路中的电流是 0.5A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再减去灯泡的电阻就可得到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电阻。 当电路 中的电流是 0.5A时,电路的总电阻: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故选项D正确。 考点:电路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小芳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研究 “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它的电阻关系 ”,实验中她进行了多次测量,我们以她分别用 5和 10的电阻做的两次实验为例,请你回答,完成第一次实验后,断开开关,小芳将 A、 B两点间的电阻 R由 5更换为 10,闭合开关后,应该如何操作才能继续完成实验( ) A. 保持滑动变阻器
15、滑片不动 B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 C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向左移动 D调高电源的输出电压值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 “研究电流跟电阻关系 ”的实验中应控制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通过多次改变电阻的阻值,记下电流的大小进行分析。 方法一:当把电阻 R由 5更换为 10时,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的特点(电阻越大分压越大),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变大,而要保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就一定要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阻的两端的电压减小,即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大,故要把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调大(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压越大),将滑片向右移动。 方法二:将 AB两点间 5的电阻更换为 10的电阻,闭合开关, 电源电压不变,电路总
16、电阻变大,电流变小(电流表示数减小),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没有移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是不变,根据欧姆定律可知,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会减小,因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故 AB间的电压增大(电压表的示数增大);为保持 AB间的电压不变,要移动滑片使 AB间的电压减小: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增大时,即将变阻器滑片向右移动,电路中电流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 AB间的电压减小; 考点: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B在 “摩擦生热 ”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
17、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温度越高的物体,表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越激烈,放不放出热量要看与周围的物体间有没有温度差,会不会发生热传递。即使发生了热传递,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也跟物体的温度无关。故 A错误; B在 “摩擦生热 ”的过程中,消耗了机械能,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 B错误; C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规则运动和分子间有间隙,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太小,分子间的作用力大,故 C错误; D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小,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砂石的温度变化大。故
18、D正确。选 D。 考点:内能、温度、热量的关系,分子间的作用力,比热容的应用,能量的转化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 ”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 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会不同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闻其声而知其人 ”是因为不同人说话的声音品质不同,主要是通过音色来判断的,故 A选项正确; B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在声源与人耳之间,所以是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故 B选项
19、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 C选项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同一音叉发声的音色是相同的,音调也是相 同的,用不同的力敲会使音叉振动的幅度发生变化,故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 D选项错误,本题答案:是 D。 考点:声的特性,减弱噪声的方法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将开关 S闭合,灯 和灯 均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灯 和灯 并联 B通过灯 和灯 的电流一定相等 C电流表 A1的示数一定大于电流表 A2的示数 D灯 和灯 两端的电压一定不相等 答案: A 试题分析:分析电路可知:开关闭合后,两灯并联,电流表 A1测通过 L2
20、的电流,电流表 A2测干路中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因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所以灯 和灯 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故 D选项错误;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 A2 的示数一定大于 A1 的示数,故 C选项错误;如果两个灯 L1和 L2是完全一样的,则通过它们的电流一定相等,如果两灯不一样,则通过两灯的电流不相等,所以 B选项错误。故选 A。 考点: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下列物品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 A铅笔芯 B橡皮 C金属小刀 D不锈钢笔 答案: B 试题分析:善于导电 的物体叫导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大地、人体、石墨、酸
21、碱盐的水溶液等,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的绝缘体有:橡胶、玻璃、塑料、干木材等。铅笔芯的主要成份是石墨,故是导体,金属小刀和不锈钢笔都是金属做的,故也是导体,橡皮是绝缘体。 考点:导体与绝缘体 以下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柳树的影子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 C桥在水面上出现 “倒影 ” D用放大镜观察到书上的字被放大 答案: 试题分析:常见的光现象有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等。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及平面镜的成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影子、小孔成像、站队看齐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人一种介质中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及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2、。 A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柳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水池底看起来比实际浅,是光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发生折射造成的; C桥在水面上出现 “倒影 ”是因为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倒影 ”是物体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用放大镜观察到书上的字被放大应用了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 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选 C。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的认识 下列用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笔记本电脑 B电冰箱 C电风扇 D电暖器 答案: D 试题分析: 电流有三大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1)电流通过电阻要发热,这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白炽
23、灯、电炉、电烙铁、电焊等都是主要应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2)电流通过导电的液体会使液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电流的这种效果叫做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蓄电池充电等;( 3)奥斯特通过实验发现任何通有电流的导线,都可以在其周围产生磁场的现象,称为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电动机、电磁扬声器等都是电流的磁效应的应用。笔记本电脑、电冰箱、电风扇主要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电暖器主要用来发热,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故选 D 考点: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 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自行车轮胎上制有凹凸的花纹 B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 C自行车轴承中装有滚珠 D骑自行车的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昌平区 初三 年级 第二次 统一 练习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