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宿迁卷)物理(带解析).doc
《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宿迁卷)物理(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宿迁卷)物理(带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宿迁卷)物理(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能源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煤 B汽油 C秸秆 D太阳能 答案: D 试题分析:保护环境,应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三废,从源头杜绝污染物 煤、石油、秸秆在使用时要进行燃烧,会产生大量废渣、废气污染环境;太阳能在使用时清洁、无污染,而且属于可再生能源 考点: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 点评:本题考查环境保护知识,题目难度不大,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节能减排、低碳已成为新的环保理念 如图,在探究 “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之间关系 ”的实验中,当我们将电阻由 5换成 10后,接下来的操作正确的是( )
2、 A将变阻器滑片 P向左移动,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 B将变阻器滑片 P向左移动,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 C将变阻器滑片 P向右移动,保持电压表示数不变 D将变阻器滑片 P向右移动,保持电流表示数不变 答案: C 试题分析:要研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由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可知,需要保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当电路中的电阻由 5换成 10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是否变化,怎样变化是此题的解题思路 在滑片 P不动的情况下,将电阻由 5换成 10后,闭合开关,电路总电阻变大, I= , 电路中的电流变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可知,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 要使电压表的示数
3、不变,只能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即滑片 P向右端移动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滑动变阻器的使用;电路的动态分析 点评:电源电压不变,两串联电阻,当其中一个电阻增大时,其两端电压也增大,另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减小 以下选项中,不能用 “流体压强与流 速关系 ”解释的是( )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 “弧圈球 ” B深海潜水员要穿特制 “抗压服 ” C并列行驶的军舰不能 “靠得太近 ” D雄鹰在空中 “滑翔 ” 答案: B 试题分析:分析每一项是否用到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A、乒乓球运动员拉出的 “弧圈球
4、”就是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 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深海潜水员要穿特制 “抗压服 ”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故 B错误,符合题意; C、并列行驶的军舰 “靠得太近 ”,会因为中间流速快,压强小,发生撞击,故 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雄鹰在空中 “滑翔 ”就是应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 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流体压强跟流速的关系,并能用流体压强解释有关的现象 如图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 R2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连在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当油
5、面上升时( ) A电压表和油量表示数都变小 B电压表和油量表示数都变大 C电压表示数变大,油量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小,油量表示数变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当油量发生为化时,浮标随之运动,带动与浮标相连的指针运动,则可知滑动变阻器接入电阻的变化,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和 R1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判断电压表示数的变化 由电路图可知, R1与不正确 R2串联,油量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不正确 R2两端的电压当油面上升时,不正确 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 I= , 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油量表的示数变大,故 AC 不正确; U=IR, R
6、1两端的电压变大,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且电源的电压不变, R2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的示数变小,故 B不正确, D正确 考点:电路的动态分析;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欧姆定律的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及滑动变阻器在生活中的应用,要通过对图的分析得出仪器的原理,再由物理规律求解 对于下面四幅图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改变木板倾角 时,悬挂小球的细线总是竖直的,说明重力方向是一定的 B图乙中蹦床运动员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图丙中房屋建在承受面积更大的地基上,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D图丁中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醋分子是运动的,而酱油分子不运动 答
7、案: A 试题分析:(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2)蹦床运动员上升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 ( 3)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 4)分子永不停歇的做无规则运动,不同的物质一般气味不同 A、图甲中改变木板倾角 时,悬挂小球的细线总是竖直的,说明重力方向是一定的,故 A正确; B、图乙中蹦床运动员在上升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和重力势能,故 B错误; C、图丙中房屋建在承受面积更大的地基上,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 C错误; D、图丁中用鼻子嗅气味来鉴别醋和酱油,是因为醋和酱油气味不同,故 D错误 考点:重力的方向;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动能和势能的
8、转化与守恒;分子的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一定的难度 下列做法中,减小摩擦的是( ) A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 B鞋底有凹凸的花纹 C给车转轴处加润滑油 D 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 答案: C 试题分析:影响摩擦力因素: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脱离 A、体操运动员上单杠之前,先在手上涂些 “镁粉 ”,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B、鞋底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 C、给车转
9、轴处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脱离来减小摩擦力符合题意 D、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摩 擦力不符合题意 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点评:握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用控制变量法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实例 如图,对 “书本磁悬浮地球仪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仪悬浮是由于分子间排斥力造成的 B地球仪悬浮是由于惯性的作用 C地球仪悬浮是由于受到空气浮力作用 D地球仪悬浮时受到的重力和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 “书本磁悬浮地球仪 ”受到重力和磁力两个力,其能够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重力和磁力是一对平衡力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惯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
10、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特别注意题目中的暗含条件 下列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 A 水的质量与体积关系 B 石子下落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C 晶体熔化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D 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根据 m=V,水的密度不变,质量与体积成之比,所以 A 错误; B、石子下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做加速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大,所以 B错误; C、晶体在熔化前温度升高,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熔化后吸热温度升高,所以 C正确; D、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而 D为正比例图象,所以 D错误 考点:密度公式的应
11、用;熔化和凝固的温度 时间图象;速度与物体运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 m-V 图象、 v-t 图象、晶体的熔化图象、 I-R 图象的分析,关键是搞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下列实例中,有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B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 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滚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据此分析判断 A、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受重力的作用,并且在重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重力对人做功,符合题意 B、背着书包在水平路
12、面上前进,移动的方向和受力方向垂直,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不做功,不符合题意 C、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停在空中,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没有移动距离,没有力做功,不符合题意 D、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依靠的是小球的惯性,水平方向上虽然移动了距离,但 是没有力的作用,不做功,不符合题意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点评: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下列物品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筷子 B扫帚 C钓鱼竿 D钢丝钳 答案: D 试题分析:筷子、扫帚、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属于费力杠杆;钢丝钳在使用过程中
1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属于省力杠杆 考点:杠杆的分类 点评:判断杠杆类型的方法有三种: 比较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当然动力小的是省力杠杆; 比较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动力臂长的是省力杠杆; 比较动力和阻力移动的距离,动力移动距离大的是省力杠杆 下列图片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 桥在水中倒影 B 筷子在水面处 “折断 ” C 幕布上的手影 D 金鱼 “变大 ”了 答案: C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 当光照射到物体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来发生反射现象,例如:平面
14、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折射的实例有:筷子变折、池水变浅、彩虹、海市蜃楼等等在日常生活中 A、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桥在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所以本选项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筷子弯折了,即是有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了光的折射的缘故,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幕布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金鱼 “变大 ”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该选 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点评:正确理解光的直线传
15、播、反射、折射现象,会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虽知识点较多,但属于基础题目 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 “白气 ”是汽化现象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 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A、
16、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 “白气 ”,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该选项说法正确; 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 是凝固过程,需要放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吸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实验题 小明利用大铁钉来探究平面镜
17、成像规律,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前的相关准备: ( 1)他应该至少准备 根完全相同的大铁钉; ( 2)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他应该选择 来代替平面镜;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他应该准备一个 ( 4)为了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如果没有方格纸,他还应该准备的测量工具是 答案:( 1)两;( 2)玻璃板;( 3)光屏;( 3)刻度尺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要演示实验,至少要找两根完全相同的铁钉,一个作为物体,还有一个作为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2)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像平面镜一样成像,还能透过平面镜观察对面的物体; ( 3)实
18、像是可以呈现在光屏上的,虚像不能因此要探究是实像还是虚像,应该用一个光屏接受像; ( 4)要比较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就需要刻度尺分别测量像距和物距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定小矿石的密度 ( 1)调节天平时,天平应置于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移到 ,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为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 “左 ”或 “右 ”)调节; ( 2)天平调平后,将小矿石放在左盘,右盘中所加砝码以 及游码位置如图乙,由此可知,小矿石
19、的质量为 g; ( 3)先在量筒中倒人 20mL的水,然后将小矿石浸没在水中,此时水面如图丙所示眼睛应该在 (选填 “A”“B”或 “C”)位置再次读取水的体积,根据观测结果可知该小矿石的体积为 cm3,密度为 g/cm3 答案:( 1)左端零刻度线;( 2) 16.4;( 3) B; 10; 1.64 试题分析:( 1)调解天平时,先要将游码移动左端零刻度线,当指针偏向右端,平衡螺母向左调节; ( 2)矿石的质量 m=10g+5g+1.4g=16.4g; ( 3)观察量筒中液面的位置 ,应该视线与凹液底部相齐平,正确的位置为 B,可以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为 30ml,矿石的体积 V=30ml
20、-20ml=10ml=10cm3, 矿石 = = =1.64g/cm3 考点:固体的密度测量实验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量筒的读数、密度的计算,属于基础题计算时注意单位统一 如图,在探究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中,让小车以相同速度分别滑上三种 “路面 ”,记下小车停下的位置,测出小车在水平 “路面 ”上运动的路程,并记入下表 实验序号 “路面 ”材料 小车运动的路程( cm) 1 棉布 40 2 木板 70 3 玻璃 110 ( 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 “路面 ”,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 由静止滑下; ( 2)通过比较 ,可以判断出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 (选填 “大于 ”“小于
21、 ”或 “等于 ”)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 ( 3)如果有一种 “路面 ”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 (选填“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在玻璃 “路面 ”上运动的路程; ( 4)设想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 “路面 ”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 答案:( 1)同一高度;( 2)小车在水平路面滑动距离;小于;( 3)大于;( 4)一直 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试题分析:( 1)要想让小车以相同速度滑上 “路面 ”,需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 2)由表格中数据知,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大于在棉布上滑动的距离,可知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小于在棉布上受到的阻力;
22、( 3)由上知,路面越光滑,小车运动得越远,所以如果有一种 “路面 ”材料比玻璃更光滑,则小车运动的路程将大于在玻璃 “路面 ”上运动的路程; ( 4)小车在绝对光滑的水平 “路面 ”上运动,即不受阻力作用,小车将会一直运动下去 考点: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点评:此题是探究 “阻力 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实验,根据实验得出阻力与接触表面之间的关系,运动与阻力的关系,根据推理得出了理想实验的情况,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基础 在探究 “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 ”实验中: ( 1)为了探究电热器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小明设计了甲图装置,在烧瓶内安装一根电阻丝,并插入一支温度计,通过比较烧瓶内
23、液体的温度变化,来判断相同时间内不同电流产生的热量多少,这种研究方法叫 若他想让烧瓶内液体在短时间内温度变化更明显,应选用 (选填 “煤油 ”或 “水 ”),理由是 ( 2)小明先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后, 闭合开关,通电 30s再测量烧瓶内液体的温度,得到温度的升高量填入表中;然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电流大小,重复上述操作,获得第二组数据(见表) 实验次数 电流 /A 通电时间 /s 电阻 / 温度升高量 / 1 0.3 30 10 1.5 2 0.6 30 10 6.0 由此得出:同一导体,在通电时间相等时,电流 ,其产生的热量 ( 3)若要探究电热器产生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应保持电流和通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江苏 宿迁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