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B卷)(带解析).doc
《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B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B卷)(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湖北省黄冈教育网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与答案( B卷)(带解析) 选择题 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蒸发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自行车胎充气过多爆炸 D节日燃放烟花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水蒸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只是水的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B、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自行车胎充气过 多爆炸,只是压强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节日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
2、碳、二氧化硫等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下图中 “”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下表的选项中,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选项所给的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进行分析。 A、碳在氧气不充分的情况下,不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碳、一氧化碳以及氢气都具有还原性,都能还原氧化铜得到铜;铁能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铁也能与硫酸铜等铜盐溶液反应生成铜,正确; B、过氧化氢溶液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与氢气反应生成水,甲烷能在氧气中
3、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与碱液反应生成水,正确; C、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氧化镁、氢氧化镁都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氢氧化镁还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硫酸镁能与 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正确; D、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钠、碳酸钙都能与稀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碳酸氢钠不能反应生成盐酸,错误。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因 “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 而获得 2
4、009年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生成氨基酸,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 (一 NH2,具有碱的性质 )和羧基 (一 COOH,具有酸的性质 )。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A只能与硫酸反应,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B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硫酸反应 C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D既不能与硫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氨基酸分子含有氨基,因氨基具有碱性,所以氨基酸能和酸反应; 同时,氨基酸分子又含有羧基,因羧基具有酸性,所以氨基酸也能和碱发生反应,即氨基酸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故选 C 考
5、点:酸的化 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点评:熟练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在反应 A+3B=2C+2D中 ,A和 B的质量比为 7: 24.已知 2.8克 A与一定质量的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3.6克 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参加反应的 B的质量是 3.2克 B、此反应可能是复分解反应 C、 A与 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 7: 11 D、此反应中 B和 C的质量比为 8: 11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反应 A+3B=2C+2D中,已知 A和 B的质量比为 7: 24,有 2.8gA参加反应,则参加反应的 B的质量 =2.8g =9.6g,故 A错;根
6、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由于已知参加反应的 A与 B的质量总和 =2.8g+9.6g=12.4g,则反应生成的 C与 D的质量总和也应为 12.4g,而已知反应生成了 3.6gD,则反应生成的 C的质量 =12.4g-3.6g=8.8g,则在此反应中 B与 C的质量比 =9.6g: 8.8g=12: 11,故 D错; 设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d,则 A+3B=2C+2D a 2d 2.8g 3.6g A: 2d= 2.8g: 3.6g 解得, a: d=14: 9,故 C错; 根据反应的表达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
7、成物都是两种物质,故可能是复分解反应,正确。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并能灵活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间固定的质量比进行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有一组含氮物质,按某种规律排列如下: NH3、 N2、 N2O、 N2O4、 HNO3,则该排列规律为:( ) A氮元素质量分数从高到低排列 B氮元素化合价从低到高排列 C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有小到大排列 D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由少到多排列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A、 N2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故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因此 NH3、 N2、N2O、 N2O
8、4、 HNO3的排列规律不可能是按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从高到低排列的,错误; B、 NH3、 N2、 N2O、 N2O4、 HNO3五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 -3、 0、 +1、+4、 +5,故氮元素的化合价是从低到高排列的,正确; C、 NH3、 N2、 N2O、 N2O4、 HNO3五种物质中,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 17、 28、 44、92、 63,故表示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的,错误; D、每个 NH3、 N2、 N2O、 N2O4、 HNO3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依次为 4、 2、 3、 6、5,故不是按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的由少到多来排列的,错误。故选 B 考点:元素的质量
9、分数计算,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点评:本题涉及的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铝中分别加入足量且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具体变化时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结合图像分析判断。 A、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
10、入硝酸钾晶体,硝酸钾会继续溶解,直至溶液达到饱和,故溶质质量分数会不断增大,但当溶液饱和时,溶液质量 分数则不再改变,错误;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硫酸和硫酸铜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硫酸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铜沉淀会与溶液中的硫酸反应,又会生成硫酸铜,故相当于加入的氢氧化钠会先与硫酸反应,当硫酸完全反应后,才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开始时加入氢氧化钠,并没有沉淀生成,错误; C、由于稀盐酸呈酸性,故 pH 7,加入氢氧化钠后,二者发生中和反应,故 pH增大,由于氢氧化钠过量,故最终所得溶液显碱性,故 pH 7,错误; D、当滴加的质量
11、分数相等的稀硫酸的量 不足时,酸会完全反应掉,由于氢气来自于酸,故相等量的酸完全反应所产生的氢气的量相等;当硫酸过量时,相同质量的镁和铝都会完全反应,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知,等质量的镁、铝与足量的酸完全反应时,铝产生的氢气较多,正确。故选 D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溶液酸碱性与 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化学反应中定量关系和图象相结合的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要准确解答此类题,关键要对化学反应知识熟练,并能结合图象的数学意义,综合考虑;图象的意义要抓住三点: 抓图象的起点, 抓图象的终点, 抓图象的变化过程。 市售的某种含氟牙膏中有一
12、种化学药物的化学式为 Na2FPO3,已知 F为 -1价, 则 P元素化合价为 ( ) A +5 B +3 C +1 D 3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Na2FPO3中,已知 Na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 O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F元素的化合价为 -1价,设该物质中 P元素的化合价为 x价,根据其化学式和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的原则,则有( +1) 2+( -1) +x+( -2) 3=0,解得 x=+5。故选 A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化 合价的计算,正确利用化学式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结合化合价的计算原则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来计算即
13、可。 下图是 “尾气催化转换器 ”将汽车尾气中有毒 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 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1 1 D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的模拟图 ,可判断该变化为两种化合物的分子通过原子的重新结合生成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 A、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正确; B、化学变化前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个数都没有改变,即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正确; C、观察图示可知,反应前后都有 1个构成相同
14、的化合物的分子,说明该分子未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2: 2=1: 1,正确; D、由于生成物分子中有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因此反应中有单质生成,错误。故选 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且同 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是化合物分子;只要能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与粒子个数关系,就能正确解答本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 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4 18 10 1 反应后质量 (g) 待测 2 21 10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
15、正确的是 ( ) A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一定是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为 2:11 C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一定为 11: 9 D甲反应后的 质量为 0g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物质质量总和 =反应后物质质量中,即 4+18+10+1=待测 +2+21+10,则甲的待测值 =0;由此可知,质量减少的物质是甲、乙,即二者均为反应物;质量增加的物质是丙、丁,即二者均为生成物,故该反应可表示为:甲 +乙 丙 +丁。 A、由于无法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故无法判断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错误; B、参加反应的甲、丙的质量比 =4: 11,错误; C、由于无法确定
16、化学反应中的各计量数,故无法判断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错误; D、根据上面的分析 ,甲反应后的质量为 0g,正确。故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首先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判断反应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增大的物质为反应的生成物、质量减小的物质为反应的反应物;解答本题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下面是某学生学完化学用语后一次练习的部分内容,其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2MnO4 :表示 2个锰酸根离子 B Ar:表示氩气、氩元素和一个氩原子 C 2CO2:表示 2个二氧化碳分子 D 维生素 C( C6H8O6)
17、:表示 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 A、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故 2MnO4 表示 2个高锰酸根离子,错误; B、由于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其元素符号可表示这种物质、元素和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正确; C、标在分子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故 2CO2表示 2个二氧化碳分子,正确; D、由维生素的化学式 C6H8O6可知,该物质是由碳、氧、氢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故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 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
18、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 某合作 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自来水和蒸馏水都是混合物; 天然气和煤都是可再生能源; 使用乙醇汽油可以防止 “温室效应 ”; 不锈钢和目前使用的硬币都是合金; 使用无磷洗衣粉防止 “白色污染 ”; 烧碱和纯碱都是碱。其中 说法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知识分析。 自来水中含有次氯酸、氯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只含 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使用乙醇汽油能够减少污染,但仍然能够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防止 “温室效应 ”,错误; 不锈
19、钢是铁的合金,目前使用的硬币有铜镍合金和不锈钢等,都属于合金,正确; 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而 “白色污染 ”指的是塑料污染,错误;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不是碱而是显碱性的盐,错误。故选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 点评:本题涉及的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都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湖北省 黄冈 教育网 九年级 中考 模拟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