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江苏无锡前洲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1)(带解析).doc
《2013届江苏无锡前洲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1)(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江苏无锡前洲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1)(带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江苏无锡前洲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 1)(带解析) 选择题 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给自行车打气 B苹果腐烂 C蔗糖溶解 D用砂纸去铁皮表面的铁锈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给自行车打气、蔗糖溶解、用砂纸去铁皮表面的铁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苹果腐烂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如图所
2、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 B可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为化合反应;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构成水的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对比反应前后分子构成,判断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是否改变;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 0,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 A、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两种单质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分子,表示该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3、;故 A正确; B、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生成物的分子由两个不同种类的原子构成,与水分子构成完全不同,不可能为水分子,该反应不表示氢气和氧气的反 应;故 B不正确; C、反应前的两种原子在反应后构成了生成物的分子,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 C正确; D、反应前两物质的分子都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其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为 0,反应前后两种元素化合价一定发生改变;故 D正确 故选 A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 B2( C17H14O6), 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下列关于黄曲霉素 B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黄曲霉素 B2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 B黄曲霉素 B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黄曲霉素 B2由 17个碳原子、 14个氢原子和 6个氧原子构成 D黄曲霉素 B2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7:14:6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黄曲霉毒素 B2的化学式结合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黄曲霉素 B2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故 A正确;黄曲霉素 B2中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217: 114: 166=102: 7: 48,黄曲霉素B
5、2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30.6%,其他元素的质量分数可以按此方法类推,比较即可。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D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火焰熄灭,则能使火焰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
6、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不是指氧气的单质,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与; B、单质是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也就是单质除要求元素的种类是一种外,还要求该物质必须是纯净物; C、常见的不带电的微粒有多种,如分子、原子、中子等,所以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小木条火焰熄灭,但是能使火焰熄灭的气 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比如氮气也可以。 考点:氧化反应;二氧化碳的性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点评:本题考查类推法的应用,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7、 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常温常压下给水施加一个弱电场,水能结成冰,俗称 “热冰 ”(见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结成 “热冰 ”的过程中原子个数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在弱电场下,热冰中的分子停止运动 D利用该 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答案: D 试题分析:可以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水结成 “热冰 ”的过程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变化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间隔发生了变化 C、由图中可知,在弱电场下,水分子运动从无序转变为有序,但仍在运动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8、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的判断方面的知识 下列关于水的电解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B正极产生的气体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C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 D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正极(阳极)和负极(阴极)所产生的气体特点,和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特性回答本题阳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即所得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应为 1: 2;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
9、度,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证明氢气不纯;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考点:电解水实验 点评:要熟记电解水实验时: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即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即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1: 8,氧气具有助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 化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举一个 “缓慢氧化 ”的例子,大家积极发言,有下列不同的答案:,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丝生锈 B食物的腐烂 C酒和醋的酿造 D蜡烛的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缓慢氧化是一种反应速率很慢,几乎不易被察觉的化学反应,而燃烧则属于剧烈的化学反应。铁丝生锈、食物的腐烂
10、、酒和醋的酿造都属于缓慢氧化;蜡烛的燃烧属于剧烈的化学反应。 考点:缓慢氧化的概念。 点评:本题是一题概念题,很简单,只要熟记缓慢氧化的概念及其特征接可以轻松应付。 2011年 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 l31 I(碘 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已知 l31 I原子中含有 53个质子, 78个中子。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 l27I,它和 131I同属于碘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31 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78 B l27I原子的质子数为 53 C l27I原子的中子数为 78 D l27I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31 答案
11、: B 试题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于 131I原子中含有 53个质子,所以 1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53;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 131I原子中含有 53个质子,所以 127I原子的质子数为 53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的概念;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碘元素有关的问题,重点是对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 下列会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是( )
12、A用口杯接水刷牙 B为了节约时间,一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洗 C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 D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口杯接水刷牙,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或循环利用,改漫灌为喷灌、淋灌或滴灌等都可以节约用水 考点: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点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我们也应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稀有气体可以做霓虹灯 D氢气用作火箭、宇宙飞船的燃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通过化学变化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稳定性、毒性等 不需要
13、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等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下列图示的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答案: D 试题分析: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着手心;过滤液体时,要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 ”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图所示操作正确。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测量容器 -量筒;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滴加少量液体药品 点评:
14、本题难度不 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日常生活常接触到 “含氟牙膏 ”、 “高钙牛奶 ”、 “碘盐 ”、 “富硒茶叶 ”、 “加铁酱油 ”等用品,这里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 A单质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答案: D 试题分析:可以根据人们的习惯说法和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含氟牙膏 ”、 “高钙牛奶、碘盐 ”、 “富硒茶叶 ”、 “加铁酱油 ”等用品中的氟、钙、碘、硒、铁指的是元素 故选 D 考点:元素的概念;物质的元素组成;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日常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江苏 无锡 中学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