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安徽安庆九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安徽安庆九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安徽安庆九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安徽安庆九年级上期末教学质量调研监测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书,受到的平衡力是( ) A书的重力和书对桌子的压力 B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的重力 C书的重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书受到的重力,书是受力物体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是受力物体,不是同一个受力物体,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B、书对桌面的压力受力物体是桌子,方向竖直向下,课桌受到的重力,受力物体也是桌子,方向也是竖直向下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都是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平衡力符合题
2、意 D、书对桌面的压力,桌面是受力物体,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书是受力物体不是同一个受力物体,不是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考点:平衡力的辨别 点评:判断物体是否是平衡力,四个条件逐个分析,缺一不可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很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不同点:平衡力只有一个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有两个受力物体;平衡力是发生在三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 如图所示,一长方体木块,置于同一粗糙水平面上,甲图木块竖放,乙图木块平放,丙图木块平放并在其上加一重物,在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匀速拉动长方体所需的水平力
3、分别为 F 甲 、 F 乙 、 F 丙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 F 甲 F 乙 F 丙 C F 甲 F 乙 =F 丙 D F 甲 =F 乙 F 丙 答案: D 试题分析:( 1)木块无论是平放还是侧放,因为其重力不变,所以其对接触面的压力大小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变化的是接触面的大小,而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所以这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相等,即 F 甲 =F 乙 ; ( 2)在木块上加放一个重物后,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变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变大; 由以上分析可得: F 甲 =F 乙 F 丙 故选 D。 考点: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点评:
4、( 1)此题考查了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如图所示,小车处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则小车( ) A将继续向前匀速运动 B运动的将越来越慢 C将立即停止运动 D受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小车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在水平方向上小车只受摩擦阻力,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来越慢,当桌面足够长时,小车会静止 故选 B 考点:惯性 点评:此题主
5、要考查的是 :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分析各个力的施力物体各是什么,这道题很容易被复杂化,所以做题的时候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才好,同学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和领会 用斜面和滑块做 “测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 A 10cm/s B 9cm/s C 8cm/s D 7cm/s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知,滑块的路程由图知,滑块的路程 , 运动时间 , 滑块的平均速度 ; 故选 B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滑块的平均速度,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掌握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
6、键 铅笔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学习用品,对于一支新的普通木制铅笔,下列说法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它的重力是 1N B它的体积是 1dm3 C它的长度是 18cm D它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是1.25104Pa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一支新的普通木制铅笔的质量约为 10g,即 0.1N,不符合实际,故 A错误 B、一支新的普通木制铅笔的体积约为 6.8cm3-7cm3,不符合实际,故 B错误 C、一支新的普通木 制铅笔的长度是 18cm,符合实际,故 C正确 D、它平放时对桌面的压强约是 2.6103Pa,不符合实际,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长度的估测;重力大小的估测;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点
7、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 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以上说法都对 答案: A 试题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A正确。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键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类似公式: 、 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
8、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的 1/2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甲图中吸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下的拉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受大气对吸盘的压力和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对平衡力;因此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与钩砝的重力没有任何关系,故 A错误; B、乙图中吸盘受到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和物体对下面的拉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砝的重力;故 B错误; C、由 A选项的分析可知,甲图不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不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故 C错误
9、; D、由 B选项的分析可知,乙图能求出大气对吸盘的压力,故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点评: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知道静止状态是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计算有用力的大小;重点是明确测定大气压的原理 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撑一把雨伞在雨中行走,当一阵大风吹来,伞面可能被 “吸 ”得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 “吸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B伞面被向上 “吸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面被向下 “吸 ”,伞上方的空气压强大于下方 D伞面被向上 “吸 ”,伞上方的空气压强大于下方 答案: B
10、试题分析: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同时通过伞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由于上表面弯曲,下表面平直,所以空气通过上表面的流速大,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 因为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伞下方的空气流速小,压强大,所以伞面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伞被向上 “吸 ” 故选 B。 考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看准伞面向哪弯曲,找出伞的上下方的空气流速特点 图甲、图乙是由相同的滑轮组装的滑轮组,甲乙两人分别用两装置将质量相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 B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的 3倍 C乙拉绳子的速度是甲拉绳子速
11、度的 2倍 D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一半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知,重物重力相同为 G,物体升高的高度相同为 h; ( 1)对于图甲,因为两个都是定滑轮,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所以 ,拉力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升高的高度: ; ( 2)对于图乙,因为是一个定滑轮、一个动滑轮, n=2,空气阻力、摩擦、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均不计,所以 ,拉力移动的距离等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 2倍: ;综合以上得出,甲拉绳子的距离等于乙拉绳子距离的一半,由于题目中没有说明重物升高所用时间,也就无法确定两者的速度。所以 ABC错误, D正确。 故选 D 考点:滑轮组绳子拉力的计算;滑轮组接力速
12、度、距离特征 点评:题是选择题,实质是一综合题,考查了两种滑轮组拉力、距离、拉力移动速度的计算,要求灵活运用滑轮组的特点。 一块长为 L,质量分布均匀的木板 A放在水平桌面上,板 A右端与桌边相齐(如图所示)。在板的右端施一水平力 F使板 A右端缓慢地离开桌边 1/3,在板 A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对桌面的压强不变 B A对桌面的压力不变 C A对桌面的压力不断变小 D A对桌面的压强不断变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来自于自身的重力,此时压力和重力相等, 因为木块的重力不变,所以在这一过程中,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也不变; 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随着
13、物体被缓慢推出,受力面积逐渐减小, 因此由公式 可知,压强逐渐增大 所以 A、 C、 D不符合题意, B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压强大小比较 点评:本题考查压强公式的应用,此题中要先分析压力的变化,明确压力是不变的,再根据压力不变时,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判断出压强是增大的 我国的航母正按计划进行各项训练。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 “辽宁号 ”号训练时的图片。当飞机飞回航母后( ) A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B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C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1)航母原来漂浮在水面上,浮力等于重力;飞
14、机飞回航母后,航母总重增大,但仍然漂浮,所以浮力相应增大; ( 2) 因为航母受到的浮力增大,在水的密度一定时,由公式 知,航母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也就是要沉下一些 故选 B 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点评:物体只要是漂浮,浮力始终等于重力,浮力的变化决定于重力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如图所示,用水平拉力 F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 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当物体 B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关于该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 ) A A对 B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B A对 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 B所受摩
15、擦力 D弹簧测力计对 B的拉力小于 A对 B的摩擦力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因为 A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因此 A对 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说法错误; B、因为 A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 A受到地面对 A和 B对 A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则 A对 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说法错误; CD、由于 B处于静止状态,因此 B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 A对 B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 C正确, D说法错误; 故选 C 考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暗含的条件,讲台桌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受力平衡 实验题 学习了密
16、度知识后,同学们准备测量物质的密度,选取的器材有:酸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小新和小洋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测量酸奶密度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酸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m2;则这些酸奶的质量为 _;( 3)再将烧杯中酸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酸奶的体积 V;( 4)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 方案二:( 1)用调好的天平 测出装有适量酸奶的烧杯的总质量 m1;(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酸奶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酸奶的体积 V;( 3)测出烧杯和剩余酸奶的总质量 m2;计算出酸奶的密度 =_。 分析与交流发现:方案一中测量体积偏 _,测出密
17、度偏 _。(选填 “大 ”、或 “小 ”) 答案: m2-m1 ( m1-m2) /V 小 大 试题分析:方案一:已知烧杯的质量 m1和倒入酸奶后的总质量 m2,所以酸奶的质量为 ; 方案二:量筒中酸奶的质量为 ,体积为 V, 所以酸奶的密度为 ; 方案一将酸奶倒入量筒时,由于烧杯壁上 不可避免地沾有部分酸奶,导致用量筒测出的酸奶体积偏小;在质量一定时,由 知,体积偏小,所以密度偏大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点评:实验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考虑到导致误差增大的因素,可能的情况下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 在探究 “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实验中: ( 1)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安徽 安庆 九年级 期末 教学质量 调研 监测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