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北京市房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其他成分1%。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选 A。 考点:空气的组成。 点评: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有 78%的氮气, 21%的氧气, 0.03%的二氧化碳, 0.94%的稀有气体, 0.03%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 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答
2、案: D 试题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正常,则是空气,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选 D。 考点: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点评: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通过火焰的不同现象来区分,氧气助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答案: A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3、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而相互转化。选 A。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 点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下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图中 A 表示的物质是化合物。B表示单质, C、 D表示的是混合物。选 A。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单质与化合物。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
4、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下列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以保证安全;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选 B。 考点:化学与安全。 点评:家用电器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不能用水浇,防止火势扩大。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不能浇水,防止火势扩大。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C+ O2CO2
5、 B CO+ O2 点燃 CO2 C Zn+2HClZnCl2+H2 D CO2+H2O H2CO3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C+ O2 CO2 B、 CO+ O2 CO2 C、 Zn+2HCl ZnCl2+H2 D、 CO2+H2O H2CO3 选 D。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客观事实和质量守恒定律两个原则,注意化学式要正确,不要忘记反应条件、气体或者沉淀符号。 苹果酸钠盐 (C4H5O5Na)是一种低钠盐 ,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 关于 C4H5O5Na说法正确的是 A由 C、 H、 O、 N 四种原子构成 B是一种化合物 C相对分子质
6、量为 156 g D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化学式 C4H5O5Na 可知:苹果酸钠盐由 C、 H、 O、 N 四种元素组成;苹果酸钠盐是一种化合物; 相对分子质量为 156;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选 B。 考点:化学式的意义;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分子质量。 点评:化学式表达了物质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分数、原子个数比等信息。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 CO2中的 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滴加适量稀盐酸 C 鉴别纯水和矿泉水 滴加适量肥皂水 D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滴加稀盐酸
7、答案: A 试题分析: A、除去 CO2中的 CO,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则二氧化碳将被反应掉,一氧化碳不能反应; B、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可以滴加适量稀盐酸,铁可以和盐酸反应,铜不能; C、鉴别纯水和矿泉水,可以滴加适量肥皂水,矿泉水中会产生较多的沉淀物,而纯水没有; D、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可以滴加稀盐酸,因为假黄金中含有锌,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有气泡出现,真金则没有。 选 A。 考点:除杂;物质鉴别。 点评:除杂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能除去主要物质,也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鉴别物质,要根据物质的性质不同,通过不同的实验现象来区分物质。 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
8、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熄灭后应立刻打开弹簧夹 B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实验时,取用极少量红磷,既减少污染又不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 B 试题分析: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红磷要足量,装置不能漏气,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等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结果。最终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有其他气体。选 B。 考点: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点评:空气中含有 21%体积的氧气,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红磷要足量,装置不能漏气,点燃红磷前先用弹簧夹夹
9、紧乳胶管,等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观察结果。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上述循环体系中包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中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图示可得: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 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上述循环体系中包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选 D。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化学变化和物理
10、变化。 点评: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保持不变;化学反应中往往伴随发生能量的转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下列 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 B C D 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电解水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二氧化锰的量应该是从无到有,应该从 0点开始增加,后保持不变;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 1,质量比是 1: 8; C、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质量不变,因为二氧化锰是
11、催化剂; 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固体的质量应该不断增加,然后保持不变。 选 C。 考点: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催化剂。 点评:分析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要根据反应的进程,分析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 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但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具有相同的分子数。取同温同压下相同体 积的 CO和 O2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反应后的气体为纯净物 B.参加反应的 CO和 O2的体积比为 2:1 C.反应后的气体中 C、 O 原子的个数比为 1:2 D.生成的 CO2与原混合气体的分
12、子个数比为 2:3 答案: B 试题分析: CO和 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O2 2CO2 。参加反应的 CO和 O2的体积比为 2:1,反应后的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物;反应后的气体中 C、 O 原子的个数比为 1: 3;生成的 CO2与原混合气体的分子个数比为1:2.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 点评:化学方程式表达了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表达了物质之间的分子个数比、质量关系等信息。 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无色无味 B铝呈银白色 C碳酸易分解 D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气无色无味、铝呈银白色、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都是描
13、述的物质的物理性质;碳酸易分解描述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选 C。 考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点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导电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O2 B MnO2 C CO2 D H2O2 答案: A 试题分析: O2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 MnO2、 CO2、 H2O2中含有氧元素,不含氧分子;选 A。 考点:物质的构成。 点评: O2由氧分子构成,含有氧分子;注意区分含氧化合物和含有氧分
14、子的不同。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铜丝折弯 C瓷碗破碎 D纸张燃烧 答案: D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汽油挥发、铜丝折弯、瓷碗破碎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纸张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 D。 考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 点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B 试题分析: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选 B。 考点:原子的构成;元素。 点评:原
15、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 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下列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镁 B铜 C锌 D铝 答案: A 试题分析:金属活动性:镁 铝 锌 铜。活动性最强的是镁。选 A。 考点:金属活动性。 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Hg、 Ag、 Pt、 Au。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且位置越靠前,反应越剧烈;位置在前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地壳中含
16、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硅 B氧 C铝 D铁 答案: B 试题分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选 B。 考点: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点评: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过滤 答案: C 试题分析: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标签对着手心,瓶塞倒放; 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借火,防止引起失火; 取用固体粉末,要用药匙或者纸槽送入试管底部,再慢慢直立试管,使药品划入试管; 过滤要用玻璃棒引流,遵守 “一贴二低三靠 ”
17、的原则。 选 C。 考点:倾倒液体;点燃酒精灯;取用固体粉末;过滤。 点评:只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操作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和安全。 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 O2 B N2 C CO D CO2 答案: C 试题分析: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CO。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是没毒的气体。选 C。 考点: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 点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都是没毒的气体,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氮气和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一氧化碳有毒,会与人的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之失去携带氧气的能力,使人窒息。 “墙内开花墙外香 ”,这是因为 A分子质量很小
18、B分子体积变小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 C 试题分析: “墙内开花墙外香 ”,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运动。选 C。 考点:微粒的性质。 点评:微粒的性质有:微粒很小;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 下列符号表示 2个氢原子的是 A 2H B 2H+ C H2 D 2H2 答案: A 试题分析: 2H表示 2个氢原子; 2H+表示 2个氢离子; H2表示氢气或者一个氢分子; 2H2表示 2个氢分子。选 A。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若表示原子个数,就在元素符号前标上适当的数字;分子用化学式表示,表示分子的个数,就在化学式前加
19、上适当数字表示;离子则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上适当的电荷数就行了,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大理石 B蒸馏水 C空气 D合金 答案: B 试题分析:大理石、空气 、合金都是混合物;蒸馏水是纯净物。选 B。 考点:纯净物与混合物。 点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复杂;而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成分单一。 下列图标中,表示 “禁止烟火 ”的是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是爆炸品的标志; B是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志; C是腐蚀品的标志; D是严禁烟火的标志。选 D。 考点:各种安全图标。 点评:识记内容,难度不大,牢记这些图标,在生活中主动遵
20、守有关规定,确保安全。 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O2 B HCl C MgO D H2SO4 答案: C 试题分析: O2 是单质; HCl是化合物,不含氧元素; MgO 是氧化物; H2SO4 是含氧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选 C。 考点:氧化物。 点评: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填空题 ( 6分)元素组成物质。根据给定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下列物质由氢、碳、氧、磷、钙、钠、铁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 1)若某固体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分别生成甲、乙不同的气体。则该固体的化学式为 _。为鉴别甲乙气体,下述方法可行的是 _。(填字母序号) a.分别用燃着
21、木条检验 b.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分别通入水中 d.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 ( 2)若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_。 ( 3)若 A、 B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 ABC,则 B生成 C的化学方程式为_。 ( 4)若某物质与盐酸反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物质中一定含_元素。 ( 5)若某元素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化合物 A,又知 B与 A组成元素相同。工业上用 B 和 H2在 300-350 时反应可制得 A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 1) C abd ( 2) 4P + 5O2 点燃 2P2O5 ( 3) 2H2O 直流电 2H2+ O2
22、(答案:合理给分 ) ( 4)碳元素和氧元素( C和 O) ( 5) 试题分析:( 1)若某固体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分别生成甲、乙不同的气体。则该固体的化学式为 C。为鉴别甲乙气体,可以: a.分别用燃着木条检验,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被点燃的是一氧化碳; b.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否则是一氧化碳; d.分别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否则是一氧化碳。 ( 2)若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 + 5O2 点燃 2P2O5 。 ( 3)若 A、 B两种物质组成元素相同 ABC,则 B生成 C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北京市 房山区 九年级 上学 期末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