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 学年江苏省仪征市大仪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 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面停止了振动,鼓声消失了。 考点:声音的产生 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新鞋在竖直的 “试鞋镜 ”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该( ) A使身体离镜子近一些 B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 C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 D弯腰或下蹲 答案: D 试题分析:鞋
2、子在试鞋镜中成像的光路图如下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人弯腰或下蹲时,反射光线才能射入人眼,人才能看到新鞋的像。 考点:平面镜成像 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 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 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 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答案: D 试题分析:只要有折射光线射入人眼,人就能看的鱼的虚像,所以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考点:光的折射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 8s,甲在乙前面 1 6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 答案
3、: C 试题分析: A、由图象知甲乙的 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图象知 , , ,故 A错误。 B、读图可知,经过 8s,甲运动了 ,乙运动了 ,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 处,故B错误; CD、因为 ,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 C正确, D错误。故选 C。 考点: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答案: A 试题分析: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缝隙成的像,是
4、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竹子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铅笔在水面折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陶罐在镜中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考点:光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紫外线传到地球上面来的 B验钞机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 C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D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而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答案: C 试题分析: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红外线传到地球上面来的, A错;验钞机原理是利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的特点来工作的, B错;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 C对;光年是长度单位, D错。 考点:看不见的光 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5、在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 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被测温度一定在水银的熔点和沸点之间,使水银处于液态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热量比较多电冰箱的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吸收热量,在冷凝器放出热量液化 A、衣柜里放樟脑片,过一段时间樟脑片变小或没有了,樟脑片直接升华成气体不符合题意 B、水银的熔点等于凝固点,气温在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时,水银是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
6、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符合题意 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不符合题意 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在冷凝器中液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物态变化 最近一段时间仪征也出现了雾霾天气,其中 PM2.5 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的颗粒物,单个 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入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 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 位换算正确的是 ( ) A 2.5m=2.5 m10-6m B 2.5m=2.510-6cm C 2.5m=2.5
7、10-5dm D 2.5m= 2.5 10-9m 答案: C 试题分析: 1m=10-6m,所以 2.5m=2.510-6m, A、 D错; 1 m=10-4cm,所以2.5m=2.510-4cm, B错; 1m=10-5dm,所以 2.5m=2.5 10-5dm, C对; 考点:长度单位换算 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各选项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A 熔化; B 液化; C 凝华;D 熔化。 考点:物态变化 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 A到 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 B到 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8、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答案: A 试题分析:栏杆的长短不同,敲击时发声的音调就不同,长的产生低音,短的产生高音。 考点:音调 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 “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 B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 C “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 D “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答案: B 试题分析:同样的一杯热水,质量一定,室温高时说明它与环境温差小,室温低时说明它
9、与环境温差大,所以较为科学的探究课题是 “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 、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 ”。 考点:科学探究方法 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 ) 答案: B 试题分析:各个图像的意义是: A 晶体熔化图像; B 晶体凝固图像;C 非晶体熔化图像; D 非晶体凝固图像。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 实验题 ( 7分)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温度 /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 1)小明观察到同学们测水温的操
10、作有如图中所示四种,你认为正确的是( )( 2分) (2)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继续给沸腾的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 “升高 ”、 “不变 ”或 “降低 ”). (3)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 100 ,你认为可能是 造成的 .(只需要写出一个可能原因 ) (4)水沸腾时,可以观察到气泡上升时 _ _(选填 “越来越小 ”、 “大小不变 ”或“越来越大 ”),也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 “白气 ”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 答案:( 1) B;( 2) 98;不变;( 3)当地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4)越来越大;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试题分析:( 1)使用温度计时,让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且不能碰到容
11、器底和容器壁,所以 B正确; ( 2)实验中水的沸点是 98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 3)液体的沸点和大气压有关,气压大,沸点高,气压小,沸点低,所以水的沸点低于 100 ,可能是由于当地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 4)水沸腾时,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水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其中的水蒸气; “白气 ”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考点:水的沸腾实验 ( 6分)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 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 ON折转的 E、 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 E板沿AO 方向射到 O 点,在右侧 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 OB。 、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
12、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 “镜面 ”或 “漫 ”)反射。 、如果让光线逆着 OB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OA 方向射出,这表明: 、若将 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 F板上 (填 “能 ”或 “不能 ”)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 “在 ”或不在 ”)同一平面内。 、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写出两条 ) ; 。 答案:( 1)漫;( 2)光路可逆;( 3)不能;在;( 4) 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试题分析:( 1)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是向四面八方的,所以从各个角度都能看到光的路径; ( 2)
13、光线沿着 BO 入射,一定会沿着 OA反射,因为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 3)将 F板向后折转,在上面就看不到反射光线了,因为反射光线还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 4)光屏的作用一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二是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 考点:光的反射 ( 5分)小红同学在做 “探究 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 A和 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 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A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时,小红应在
14、 (填 “A”或 “B”)侧观察蜡烛 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实验中,小红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5)该实验最好在 (选填 “较明亮 ”或 “较暗 ”)的环境下进行 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 3) A;( 4)试验次数太少,具有偶然性;( 5)较暗 试题分析:( 1)如果使用平面镜做实验,就看不到后面的蜡烛了,没有办法确定像的位置; ( 2)两根蜡烛完全相同,说明 , B与 A的像 A重合,说明 ,根据等效替代法可知 ,所以这样来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学年 江苏省 仪征市 中学 年级 上学 期期 测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