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山东省济南市初三年级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铁杵磨成针 B司马光砸缸 C凿壁偷光 D火烧赤壁 答案: D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铁杵磨成针,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司马光砸缸,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 凿壁偷光,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火烧赤壁,是燃烧,所以的燃烧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D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已知某 CO和 0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
2、、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4,现取12g该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A 3 8g B 8 8g C 12g D 13 2g 答案: B 试题分析:设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X,氧气质量为 Y,碳元素的质量为 12x/28,氧元素的质量为 Y+16X/28,根据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4,可以得到8X=7Y, 现取 12g该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点燃 ,其中氧气质量为 96/15,一氧化碳质量为 84/15,根据反应方程式 2CO + O2 = 2CO2,可以算的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4 4g故选 B 考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将过量的铁粉加入 Cu(N03)
3、2和 AgN0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说明中,不正确的是 A滤渣中一定含有银 B向滤渣中滴入稀盐酸,有气泡放出 C滤液可能为蓝色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答案: C 试题分析:铁粉加入 Cu(N03)2和 AgN03的混合溶液中,铁和硝酸铜硝酸银都能反应,由于铁是过量的,所以充分反应后滤液中只有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银都被完全反应,滤渣中除了有过量的铁之外,还有反应生成的铜和银, A中滤渣中一定有银, B滤渣中有铁,所以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滤液为浅绿色,蓝色为硝酸铜的颜色,而溶液中此时已经没有硝酸铜了,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氯化亚铁与稀盐酸不反应,所以无明
4、显现象,故选 C 考点: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滤渣和滤液成分的分析 现有一瓶无色液体 X,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分别向其中加入少量的碳酸钾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产生的 现象如下表所示。则该无色液体 X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加碳酸钾溶液产生无色的气体,所以 X是一种酸,盐酸或硫酸,与碳酸钾反应的时候会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加氯化钡出现白色的沉淀,可以确定为硫酸,因为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氢,而盐酸与氯化钡是不反应的,加硫酸钠,硫酸和硫酸钠也是不发生反应的,所以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无色溶液 X为稀硫酸溶液,故选 C 考点:物质之间的反应和物质的推断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5、是 A用蒸馏的方法从食盐水中获得淡水 B用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硫酸铜溶液 C用酚酞试液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固体是否变质 D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用过量碳酸钙粉末调节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为中性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从食盐水中获得淡水,用蒸馏的方法是可以的,水变成气态先从体系中分离出来, B硫酸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其中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的, C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变质会生成碳酸钠,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都是碱性的,所以无论氢氧化钠有没有变质,滴加酚酞都变红色, D用过量碳酸钙粉末调节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为中性,是正确的,当不在产生气泡为止,说明其中的盐酸恰好和碳酸钙 完全
6、反应,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氯化钙溶液,过量的碳酸钙可以过滤的方法除去,故选 C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 济南市公交系统目前已经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下图为公交车燃料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B物质甲的化学式是 CH4 C物质乙中的元素化合价呈 -2价 D图示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肯定发生改变,而根据元素守恒,原子的种类是不发生改变的, B甲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五个原子,一个是碳原子, 四个氢原子,所以甲的化学式为 CH4, C表示的物质是氧气,氧气是单质,所以其中氧元素的
7、化合价为 0,单质价态总为 0, D化合反应是指两种物质或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强调产物只有一种,而上面的反应有两种,所以此反应不是化合反应,故选 A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B在一氧化碳炼铁过程中,一氧化碳是还原剂 C在潮湿的空气中,铁制品通常容易锈蚀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够促进物质的充分燃烧 答案: A 试题分析: A中只有当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的时候,它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但如果是反应物,它的质量会发生改变, B中 一氧化碳在炼铁的过程中,作为还原剂,能将铁还原出来, C中在潮湿的空气中有氧气和水,铁制品在有氧气和
8、水存在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D中物质充分燃烧的条件就是要与氧气充分的接触,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是物质和氧气充分的接触,物质可以充分的燃烧,故选 A 考点:一氧化碳的作用,铁制品的生锈,物质充分燃烧的 条件 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焚烧废旧塑料,减少 “白色污染 ” B深埋废旧 电池,防止地表污染 C增加水库排污口,多向分流污水 D研发新技术工艺,力争无污染生产 答案: D 试题分析:绿色化学理念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 A、废旧塑料属于白色污染,但如果焚烧处理的话,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所以不能进行焚烧处理; B废旧电池应进行分类回收,不能深埋,深埋处理
9、也会产生污染,特别是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 C增加水库排污口,并不能从源头上解决污染,所以不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 D、研发新技术工艺,力争无污染生产,即从源头上解决污染,所以属于绿色化学思想,故选 D 考点:绿色化学的理念 我们生活品 质的提高离不开化学工业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衣,服装面料中,常含有多种化学合成纤维 B食,粮食生产中,应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C住,建筑工业中,常采用钢筋水泥等天然材料 D行,汽车飞机中,多使用从石油中分离出的燃料 答案: C 试题分析: A、衣服面料通常有涤纶,腈纶,聚酯纤维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B农业生产中,应该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农药化肥使用不当会造
10、成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另外粮食中也会有农药的残留,所以要合理使用,C钢筋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但 它不是天然材料,而属于复合材料;D、通过石油的分馏可以得到汽油,柴油等用途很广的燃料,值得注意的是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是利用各物质的沸点不同,故选 C 考点:化学与生活 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最外层是 6个电子,所以容易得到两个电子而形成稳定结构; B最外层已经有八个电子,已经是稳定结构,所以化学性质稳定, C核外电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表示的是钠原子,不是离子; D、是 17号元素,是氯元素,非金属元素,故选 C 考点:微
11、观离子的示意图 实验操作中须注意安 全、规范。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B实验室制取气体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 D测定溶液 pH时,可将 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 答案: D 试题分析: 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因为氢气是可燃性的气体,不纯的氢气在点燃的时候会发生爆炸; B实验室制取气体前,一定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防止产生的气体中混有其他的杂质, C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引起液体的飞溅,对人造成伤害; D、测定溶液 pH时,不可将 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
12、中,因为药品可能会被污染,故选 D 考点:基本的实验操作规范 填空题 ( 4分)请按要求从氮气、铜、氧化钙、氢氧化钙、氢氧化铁、氯化钠、盐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 1)空气中的一种单质 ( 2)一种可溶性的盐 ; ( 3)可作干燥剂的氧化物 ; ( 4)一种难溶性的碱 答案: N2 CaO NaCl Fe(OH)3 试题分析:空气中的单质有氮气, 化学式为 N2,几种物质中只有氯化钠是盐,盐的组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只有氯化钠是盐,可作为干燥剂的是氧化钙,且氧化钙也是氧化物,几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有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铁,但氢氧化钙是微溶,而氢氧化铁是难溶。 考点: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东省 济南市 初三 年级 学业 水平 模拟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