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的数据最接近真实情况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0.05 m3 B一只铅笔的重力约为 2N C一只公鸡的质量约为 200g D一本初二物理书的质量约为 10kg 答案: A 试题分析:常见的物理量的估测要结合实际生活,甚至要进行计算。中学生的体积不常见,但质量较常见,可以利用公式 进行计算,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50kg,人的密度接近水的密度约为 1103kg/m3,人的体积接近 0.05 m3。铅笔的重力约为 0.2N,一只公鸡的质量约为 2kg,一本初二物理书的质量约为 200g。 考点
2、:物理量的估测 如图拉动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变的水平桌面上向右做直线运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B桌面对木块的压力和木块对桌面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如果拉力大小改变,摩擦力大小也会改变 D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5N,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不一定为 5N 答案: D 试题分析:摩擦力是指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用弹簧测力计向右拉木块,木块受到桌面向左的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运动快慢、加速、减速运动无关,只有当物体做匀速时,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拉力。 考点:摩擦力的测量 滑块被固定在光滑斜面底端的压缩弹簧弹出。滑块离开弹簧后沿斜面
3、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图中关于滑块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于斜面光滑,滑块在运动时不会受到摩擦力,在向上运动时滑块受到重力和支持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是垂直于 接触面向上的。 考点:受力分析 下列选项中属于用相同方法改变摩擦力的一组是 ( ) 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气垫船行驶时在船体与水面间形成高压空气层 自行车的中轴加入的滚珠 、单杠运动员手上涂抹镁粉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受到的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不平花纹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气垫船行驶时在船体与水面间形
4、成高压空气层是利用接触面分离的方法减小摩擦;自行车的中轴加入的滚珠是利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的;运动员手上涂镁粉是利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 考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 行星 “葛利斯 581d”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 “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 “葛利斯 581d”,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 ) A天平示数为 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N B天平示数为 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2N C天平示数为 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N D天平示数为 2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2N 答案: B 试题分析:质量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
5、多少,它是物体的属性,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及地理位置无关。重力的大小可以利用 G=mg进行计算,质量不变, g是重力常数,在行星上的重力是地球表面的两倍,即 g是地球的两倍。 考点:质量与重力的大小 小明测木块的密度,他先测出干木块质量为 15g,将木块完全浸沉在量筒中,测得体积为 20 cm3,然后测湿木块的质量为 17g,则木块实际密度约为( ) A 0.75 g/cm3 B 0.83 g/cm3 C 0.62g/cm3 D 0.68g/cm3 答案: D 试题分析:木块的密度可以利用 进行测量,利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利用量筒可以测木块的体积,但木块放入水中会吸水,把木块放入量筒中
6、吸水,会使放入水后量筒内水面会下降,使测得木块的体积偏小。木块放入水前后质量的变化就是吸的水质量为 2g,吸入水的体积为 V 吸水 =2cm,所以木块的体积为22cm3。木块的 密度 。 考点:木块密度的测量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有层次的天体系统 B “破镜难圆 ”这个例子无法说明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C汤姆生建立了原子的结构模型,这个模型类似于太阳系 D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花粉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现象 答案: B 试题分析: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太阳系中行星绕太阳转,太阳系又是银河系的一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部分,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汤姆
7、生建立的原子结构模型是枣糕模型,是一个相对静止的结构,类似于太阳系的原子结构模型是指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但分子间作用力只有在分子间距离非常小时,对外才体现出分子作用力,当距离过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几乎为零, “破镜难圆 ”是因分子间距离太远,分子作用力太小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显微镜中看到的花粉不是单个分子,无法说明分子运动。 考点 :粒子的组成 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答案: A 试题分析:自然界中只在两种电
8、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静电现象是原子可以再分的有力证据,物体本身不带电,因为原子是由更小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通过摩擦起电说明原子是可分的。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考点:静电现象 三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现在将质量相同的铜铁铝三个实心小球分别放入这三个杯中,放入后液面都升到烧杯口(无液体溢出)。请问三杯液体密度最大的是( )(已知 铜 铁 铝 ) A装铜球的杯子 B装铁球的杯子 C装铝球的杯子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试题分析:在烧杯内放入三个实心小球后,液面相平,说明金属和液体的总体积相等。三金属密度不
9、同,体积不同,根据 可得,质量相同时,体积与密度成反比,密度越小,体积越大。三个金属中铝的密度最小,体积最大,则放铝块的液体体积最小,三个杯中液体质 量相同,根据 可得,放铝球的杯子液体密度最大。 考点:密度计算 关于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砝码有破损,则测量值会偏大 B若左盘放物体,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显示的质量之差 C测量前,不可以通过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 D天平移动位置后,应重新调节平衡 答案: B 试题分析:天平使用前要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盆中央;称量时要把物体放在左盘,右盘放砝码;通过加减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指针再次指到分度盘中央;物体的质量等于
10、砝码质量与游码读数之和。在天平使用中要注意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拿,砝码破损会使砝码质量减小,在称量时需要加的砝码数量变多,读数变大。天平两次平衡,称量前调节平衡螺母,不能调游码;称量时调游码和砝码,不能能调平衡螺母。天平移动位置后,应重新调节平衡。 考点:天平使用 下列关于物质的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潜水艇的外壳用钛合金是因为其导电性好 B用泡沫塑料做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是利用泡沫的密度大 C电线的内芯通常用铝或铜制作,主要是因为铝或铜的强度大、抗拉性好 D热水壶的手柄通常用胶木制作,是因为胶木的隔热性好 答案: D 试题分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物理属性,我们在利用不同材料时,主要是利
11、用不同材料的不同物理属性。如潜水艇外壳用钛合金主要是利用其密度小、硬度大的物理属性;泡沫塑料做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是利用泡沫的密度小,同体积质量小;电线的内芯通常用铝或铜制作,主要是因为铝或铜的导电性能好。 考点:物质的物理属性 下列有关物质的密度说法 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密度一定比固体的密度小 B由公式 可知,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C某容器中的物质用去一部分后,其密度可能会改变 D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它和状态无关 答案: C 试题分析:密度是物质的物理属性,它的大小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它的大小可以利用 进行计算,此公式只是一个密度的计算式,与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不同物质
12、密度一般不同,但与物体的状态有关。固体密度一般大于液体密度,但也有液体密度比固体大的,如水银的密度为 13.6103kg/m3大于大部分固体密度。固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改变后,密度一般不变,但气体使用后密度会发生改变。 考点:密度的物理意义 双选题 如图所示是锂原子的结构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锂原子内有 _个质子。电子带 _(选填: “正 ”、 “负 ”)电荷,它与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 _(丝绸、玻璃棒)带电性一样。 答案:负 丝绸 试题分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等量的正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摩擦起电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
13、力不同,摩擦 时会发生电子的转移,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考点:原子结构模型 水的密度为 _ kg m3 ,表示的物理含义是 _,质量为 18g的冰块将它完全熔化为水,体积会 _(增大 /减小) _cm3( 冰 =0.9103kg m3)。 答案: 103 1m3的水的质量为 1103kg 减小 2 试题分析: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物理意义就是每立方米水的质量为 1103kg。物体的质量与状态无关,冰熔化成水其质量不变。 18g冰的体积为 熔化成水的体积为 ,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小了 2cm3。 考点:密度的物理意义及计算 将 50ml水和 50ml酒精充分混合后
14、,总体积 _(大于、等于、小于)100ml,这是因为 _。 答案:小于 分子间有空隙 试题分析: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把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减小。水和酒精分子间存在空隙,所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会相互进入对方的空隙间。 考点:分子间有空隙 实验题 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 N 0 l 2 3 4 5 6 甲弹簧的长度 cm 6.0 9.0 12.0 18.0 21.0 24.0 表二 乙弹簧受到的拉力 N 0 l 2 3 4 5 6 乙弹簧的长度 cm 6.0 7.5 9.0 10
15、.5 12.0 13.5 15.0 ( 1)表一中空缺的数据为 _ ( 2)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_ (选壤 “大 或 “小 ”)。 ( 3)如图所示的 A、 B两弹簧测力计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精确度较高的是 (选填 “A”或 “B”)测力计。量程较大的是 _(选填 “A”或 “B”)测力计 ( 4)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 _ 答案:( 1) 15.0 ( 2)大 ( 3) A B ( 4)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正比 试题分析:弹簧测力计是利用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正
16、比的原理制成的。在甲弹簧中根据前面所给数据找出规律是拉力每增加 1N,弹簧伸长 3cm,从而可以得出当拉力为 3N 时弹簧的长度为 15cm。当拉力均为 6N时,甲伸长了 18cm,乙伸长了 9cm,甲伸长的长度比乙大。若把它们做成弹簧测力计,伸长相同长度,甲需要的力小,所以甲做成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较小,相同长度,甲的刻度可以刻画的更密,分度值可以做的更小,精确度更高。 考点:弹簧测力计制作原理 某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 1)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弹簧测力计和 _。 ( 2)上表空白处比值 G m的平均值为 _。 ( 3)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南京市 第三中学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