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云南省建水县建民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四种现象,不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A地面高低起伏 B海边望船,先见桅杆 C登高可以望远 D麦哲伦环球航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是一个球体,从由远及近海上行船船体的变化、登高望远、麦哲伦环球航行等证据都能说明地球是球体。而地面高低起伏是地球表面地形的状态,不属于地球形状的证据,所以本题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 点评:地球是一个球体,自然界中有众多自然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形状。比如从由远及近海上航行的船,会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的船身,船的这种变化,证明
2、地球是一个球体。登高望远,因地球是一个球形,站在高处,视觉角度会比平面角度大的多,所以站得高,就能望的更远。麦哲伦从西班牙出发,围绕地球航行一周又回到西班牙,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现在人们通过地球卫星照片,可以确证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从众多事实证据,明确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形状特点。 下列描述表示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A学校教学楼高 30米 B死海 -415米 C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 D吐鲁番盆地 -154.31米 答案: A 试题分析:死海、珠穆朗玛峰、吐鲁番盆地的高度,都是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属于海拔高度。而学校教学楼的高度是相对地面的垂直距离,属于相对高度。所以本题 A为正确选项。 考
3、点:本题考查地面高度的两种表示方法,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点评:在地面的高低起伏中,有两种表示地面起伏的高度。海拔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学校教学楼高 30米,是指教学楼相对于地面来说的相对高度,而死海 -415 米,是指低于海平面 415 米。珠穆朗玛峰 8844.43 米,是指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 8844.43米,吐鲁番盆地 -154.31米,是指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 154.31米。相对高度可以表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而海拔表示高于海平面的高度。 下列不是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的是 A昼夜长短和正午时刻物
4、体影子的变 B四季变化 化 C五带的形成 D昼夜更替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受太阳光热辐射程度不同,不同季节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季节变化 、热量差异明显。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所以本题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与公转过程中产生的重要现象。 点评: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围绕地轴自西向东不停的自转。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照亮的一半是白天,未被照亮的一半是黑夜。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也就不停的更替。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自西向东公转。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的倾斜,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
5、,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同地区昼夜长短、 太阳高度不同。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高度高;冬季昼短夜长,太阳高度低;春季和秋季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差不太多。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根据不同纬度获得太阳光热分布不同,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下图中有可能形成小河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试题分析:河流形成于山谷中,图中甲、丙、丁地都是山脊,山脊上不会形成小河。乙地是山谷,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通过读图,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山谷地形以及河流分布在山谷的特点。 点评:河水会随地势影响,
6、由高的地方流到低的地方。在山地地形中,河流往往会在山谷中流淌,不会在隆起的山脊上流。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变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的部位凸出为山脊,通过读图可以判断甲、丙、丁地都是山脊。而乙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的部位凸出为山谷,所以称为河流的流经地。通过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谷与山脊的区别,掌握河流受地形影响的特点。 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 40E和 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 A他们不会相遇 B他们可在南极相会 C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 距最远 答案: D 试题分析:在地球表面可以画无数条经线,所有经线都交汇于南北两极,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 40E和
7、 20W向北行进,他们会在北极相遇。因为地球是球体,不同位置相距距离不同。当到达赤道时,两点距离最远。所以本题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经线纬线的特点。 点评: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有的经线都交汇于南北两极地区,从南极同时出发,沿 40E和 20W两条经线向北,一直向北方向不变会在北极相遇。因为地区是一个球体,纬线长短不同,在向北行进过程中,不同的纬度的长短不同 ,所以两人间的距离会随纬度而发生变化。赤道是地球最长的纬线,所以两人行进到赤道上时,两人之间的距离最远。通过两人的行进距离和方向,掌握经线、纬线长度、指示方向等特点。 下列图例中,表示运河的是 答案: B
8、试题分析:在地图图例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地理事物。 A代表常年河、湖, C代表水库, D代表公路。 B代表运河,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部分常用图例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点评:图例是地图三要素之一。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它可以帮助我们掌握不同的地理事物。不同地理事物用不同图例符号来表示,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可以通过读图,掌握各种图例符号。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是 A亚洲、太平洋 B南极洲、北冰洋 C亚洲、北冰洋 D南极洲、太平洋 答案: B 试题分析:位于经线交汇处的南北两极地区跨经度最广,位于北极地区的北冰洋和位于南极地区的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9、和大洋,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 点评:在地球表面 有一些特殊的地区。经线可以画无数条,地球表面所有经线都交汇于南北两极点,在南北两极地区的位置跨的经度就最多。南极洲地处南极地区,所有经线交会于此,故跨越经度最多;北冰洋地处北极地区,所有经线交汇于此,故跨经度最多。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地球表面一些特殊的地区。 在三合中学读书的初一年级小明通过网络结交了一美国网友,请问小明结交的这个网友的故乡可能位于以下的哪个大洲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试题分析:美国是北美洲南部的国家,图中甲是亚洲,乙是非洲,丁是南美洲。所以本题 C为正确选项
10、。 考点:本题通过读图考查美国所在的大洲。 点评:不同国家所在大洲位置不同。美国是北美洲南部的一个国家。根据图示,不仅掌握美国所在大洲,而且还要掌握大洲的形状特征。甲是亚洲,乙是非洲,丁是南美洲,而美国位置并不是位于以上几个大洲的国家。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学说是 A板块构造学说 B大陆漂移学说 C海底扩张学说 D地壳运动学说 答案: B 试题分析: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学说是大陆漂移学说,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学说。 点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凹凸非常吻合,便推测非洲和南美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某种力的作
11、用才破裂分离的。从这一偶然的发现,开始了大陆漂移的研究,通过搜集资料和实地考察,从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等方面找到了一些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证据。两年后,魏格纳正式提出 “大陆漂移假说 ”。 海底扩张学说,是海底地壳生长和运动扩张的一种学说,是对大陆漂移说的进一步发展。 它是 20世纪 6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 H H赫斯和 R S 迪茨分别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得 到一致认同的学说,即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壳及组成物质岩石相对某一参照物发生的位置变化叫做地壳运动。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来说,绿色表示 A海域 B平原 C山脉 D高原 答案: B 试题分析:在分
12、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来说,蓝色代表海洋,山地因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陡峻,海拔越高红色越深。高原因海拔在 500米以上,地面平坦广阔,海拔较高黄色。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颜色表示的地形。 点评:分层设色地形图是根据海拔高度的变化 ,按照越高越亮或者越高越暗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表示出地面的高低起伏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蓝色越深表示海洋越深。在陆地上,绿色代表平原,海拔在 200 米以下的地区。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地势陡峻的地区,红色越深代表海拔越高。高原海拔在 500米以上,地面平坦广阔,边缘地
13、区较陡,海拔越高黄色越深。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中颜色的变化,掌握地表的高低形态以及起伏状况。 下面四个与地震相关的短信中,可信的是 A北美洲南部的海地地震引发海啸时,天津沿海地区的居民要马上 撤离 B有人预测 2012年 11月 10日上午 8点建水将发生 6.5级地震 C最近蚂蚁频繁搬家,肯定要地震了 D地震发生时在室内要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边或者桌子底下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当地人类生命财产会带来众多损失。北美洲南部的海地地震引发海啸时,我国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天津沿海地区的居民不必担心或紧张。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中产生的一种自然灾害,人为是不可预测的,需要的是科学
14、技术来预测。蚂蚁搬家属于一种生物现象,与地震无关。当地震发生时,要注意在室内要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边或者桌子底下,以保护自己。所以本题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相关知识。 点评: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会带来众多危害。所以对于地震、防震要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才能减少灾 害带来的损失。地震往往发生在板块交界地带,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由此发生地震。地震灾害是需要科学观测的,而不是人为预测,否则会造成恐慌等社会不稳定现象。在地震来临之前,可以观察一些动物的异常现象。比如动物的惊恐反应,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行为异常迟缓、不知所措、冬眠的蛇出洞
15、,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都可以作为地震前兆的 “活仪器 ”。但动物的异常活动也不一定与地震有。在地震发生时,要注意避震。在室内要注意尽量关闭电源、煤气,躲在床边或者桌子底下等。通过地震相关知识 ,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依据板块构造理论,下列属于火山地震多发区的是 A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地带 B澳大利亚 C亚欧大陆内部地区 D太平洋中心地区 答案: A 试题分析:火山、地震带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地壳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地震。太平洋中心地区,地处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地震。所以本题 A 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火
16、山地震带的地区分布特点。 点评: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众多板块拼合而成。地球大致可分为六大板块和若 干小板块,且各大板块在不断的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处于板块内陆地区的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世界的火山地震带有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带。 读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先后过程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漫长认知过程。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经历了天圆地方 -不规则的球体 -圆球体的结论。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
17、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点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受认知能力的影响,古代人认为地面是平的,天是方的,故有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 ”的说法。后来随着认知视野的扩大,人们认为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的说法。随着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到现在,人们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上拍到的地球照片,更加准确的证明地球是圆球体的结论。通过了解人类认识科学知识的过程,树立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精神。 当生活在建水的小明迎来了 “十一黄金周 ”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A南半球很多地区秋高气 爽 B南半球正春暖花开 C北京的昼长大于夜长 D南半球大部分地区将进入寒冬 答案: B 试
18、题分析:北半球进入 “十一黄金周 ”时,正值北半球秋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所以南半球是春暖花开的春季,不会出现秋高气爽和寒冬的景象。北半球秋季时,昼夜平分。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南北半球季节差异。 点评:地球在公转过程中,由于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形成四季的变化,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的 “十一 ”处于北半球的秋季,秋季太阳直射赤道附近,南北获得光热差不多,昼夜长短平分。 当北半球处于秋季时,南半球就处于春季。根据自然景观,可以推测南半球的季节情况,不会出现秋高气爽、进入寒冬的景象。而北京也不会出现昼长夜短的情况。通过排查,掌握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表
19、面季节、昼夜长短、自然景观的差异特点。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 A大洋洲 B非洲 C南极洲 D南美洲 答案: C 试题分析:全部位于南半球,是指位于赤道以南的位置。大洋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小部分位于北半球。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地跨南北半球。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地区,地跨南北半球。所以本题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 点评: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世界七大洲地理位置不同。按照所属南北半球位置来看,大洋洲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南,大部分位于南半球,小部分位于北半球。赤道穿过非洲中部,地跨南北半球。赤道穿过南美洲北部地区,地跨南北半球。南极洲完全位于赤道以南,所以南极洲全部位于南
20、半球。 下列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经线总共有 360条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本初子午线最长 D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之分 答案: D 试题分析:地球表面经线可以画无数条经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南北方向。所以本题 D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经线特点。 点评:经线是指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在地球仪上可以画无数条经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通过排查,掌握经线的特点。 小明和小强从建水出发,一直往正南方向直下,当他们到达南北半球分界线时,两人并绕着该分界线跑了一圈,在该分界线上两人合起来约跑了多长的路程是 A 12742千米 B 40000千米
21、 C 80000千米 D 6378千米 答案: C 试题分析:南北半球分界线是赤道,赤道周长约 4万千米,两人跑一圈,合起来共跑了 80000千米。所以本题 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赤道长度。 点评: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其中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长度约为 4万千米。一个人一圈约 4万千米,两人一起跑一圈,共跑了约8万千米的距离。以赛跑为切入点,通过简单计算,帮助学生巩固赤道长度,认识赤道。 当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时间为 9月 10日 10点时,位于东七区的建水的时间为 A 9月 10日 8点 B 9月 10日 9点 C 9月 9日 9点 D 9月 9日 10点 答案:
22、B 试题分析:东七区与东八区相邻,且位置偏西,时间比东八区晚一个小时。当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时间为 9月 10日 10点时,东七区的建水的时间为 9月 10日 9点,所以本题 B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时区计算。 点评: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规定将全球划分 为 24个时区 (东、西各 12个时区 )。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为中时区(零时区)、东 1-12区,西 1-12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 15度,时间正好是 1小时。最后的东、西第 12区各跨经度 7.5度,以东、西经 180度为界。每个时区 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
23、,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 1小时。同在东时区时,时区数大的时间早、小的晚;同在西时区时与之相反。计算时差:同减异加,东加西减。 “同 ”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例如东八区和东七区都在东时区,则 10-9=1) “异 ”则相反。 地球公转时,地轴始终是保持倾斜的,其北端始终指向 A北极星 B火星 C土星 D太阳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球公转时,公转轨道是个椭圆轨道,而且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点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火星、土星是行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所以本题 A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特点。 点评: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自转轴对地球轨道面是倾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云南省 建水县 中学 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地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