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届北京市海淀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其中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78%,氧气约占 21%,故选 A。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点评:熟记空气的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B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7 C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7 D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电子 答案: D 试题分析: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
2、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 A、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核外有三层弧线,即有三个电子层,故 A 正确; B、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上的数字为 7,表示氯原子最外层电子为 7,故 B正确; C、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圈内的数字为 17,表示氯原子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 17,故 C正确; D、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为 7,大于 4, 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电子,故 D错误。故选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点评:元素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
3、数小于 4,易失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易得电子。 下列有关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A都产生浓厚的白烟 B都能放出热量 C都有气体生成 D都有蓝色火焰产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木炭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能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硫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 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故木炭、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共同现象是都能放出热量。故选 B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
4、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是否放热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锰酸钾( K2MnO4)中, Mn元素的化合价为 A -7 B +7 C +6 D -6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锰酸钾中 Mn元素的化合价为 x,则有:( +1) 2+x+( -2) 4=0,解得 x=+6,故选 C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合价规律和原则 点评:解得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和掌握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即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下列化学用语的含义表达不正确的是 A 2N:表示两个氮原子 B :表示负二价的氧元素: C 3CO2:
5、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D 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答案: B 试题分析: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 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因此 2N表示两个氮原子,故 A正确; B、根据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且正负符号在前,数字在后,故 表示负二价的氧元素,故 B错误; C、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因此 3CO2表示三个二氧化碳分子,故 C正确; D、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
6、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因此 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故 D正确。故选 B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 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条的质量等于它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D 12 g碳和 16 g氧气反应,可生成 28 g二氧化碳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
7、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镁条燃烧,是镁与氧气反应的过程,故镁燃烧后的生成物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多出了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故错误; B、蜡烛燃烧时逐渐变短,是因为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气体逸出,水份蒸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错误; C、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总质量,就等于生成的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总质量,故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12g碳和 16g氧气反应,碳有剩余,不能生成 28g二氧化碳,故错误。故选 C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即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在实
8、验室中为了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醋酸溶液,同学们提出了下列几种方法: 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分别滴加酚酞溶液 闻气味 品尝 分别加入一小段镁带 分别加入大理石。其中可行的是: A都可以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氢氧化钠和醋酸的不同性质分析解答。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氢氧化钠显蓝色,遇到醋酸显红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酚酞在氢氧化钠中会变成红色,在醋酸中不变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醋酸具有酸味,氢氧化钠无味,可以通过嗅闻的办法鉴别; 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品尝,不能鉴别; 镁会与醋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
9、碳(有气泡产生),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 C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点评:解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掌握需要鉴别的物质 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使之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某固体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氨味,证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B某物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但该物质不一定只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钠 D某物质能与水反应,将少量该物质加到饱和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该物质一定是二氧化碳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
10、有关实验现象分析判断。 A、铵态氮肥可以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 气,这个反应常用来检验铵根离子,故正确; B、某物质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但也有可能含有氧元素, 如酒精含有碳、氢和氧元素,它燃烧时就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正确; C、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但不一定是碳酸钠,如碳酸钙也可以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 D、氧化钙可以和水反应,当把氧化钙放入饱和石灰水中时,因与水反应而使溶剂减少、溶质析出,从而导致饱和的石灰水变浑浊,即产生此现象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不正确 。故选 D 考点:物质的鉴
11、别、推断,证明碳酸盐( CO32-检验方法),铵态氮肥的检验 点评:理解和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同时要知道相关反应的现象,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某同学对下列四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方案 1合理、方案 2不合理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目的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固体 方案 1 用适量稀盐酸洗 滴加稀盐酸 点燃 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 方案 2 用适量稀硫酸酸洗 滴加酚酞溶液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
12、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A、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由于铁锈的主要成份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故两个方案都合理,不符合题意; B、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就是检验其中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滴加稀盐酸会有气泡产生的即已变质,故方案 1合理;由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方案 2不合理,符合题意; C、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一氧化碳,用点燃的办法 不合理,因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也就无法燃烧;通入澄清石灰水,只会除去二氧化碳,都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鉴别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固体,加水溶解,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的是氢氧化钠,无明显
13、变化的是氯化钠溶液,合理;加水溶解,测溶液温度,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不变的是氯化钠溶液,合理,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除杂一般有两种方法:将杂质彻底除去或将杂质转化为主物质,所选物质不能与主物质发生反应。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 A C、 CO、 CO2、 H2CO3 B CO、 CO2、 C、 H2CO3 C CaO、 Ca(OH)2、 CaCl2、 CaCO3 D CaCO3、 Ca(OH)2、 CaCl2、 CaO 答案: C 试题分
14、析:将选项中的各种物质代入转换关系中,验证是否能够转化。 A、丁 甲,碳酸不能直接转化成碳,故 A错误; B、丙 丁,碳不能直接转化成碳酸,故 B错误;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故 C正确; D、甲 乙,碳酸钙不能反应直接生成氢氧化钙,故 D错误。故选 C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选项中物质的性质,然后将选项中的物质代入转换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M点表示在 20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B 20 时,分别在 50
15、 g水中加入 50 g甲、乙,加热到 40 时,二者均为饱和溶液 C 40 时,分别在 100 g水中加入 50 g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D 40 时,分别在 100 g水中加入 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 20 ,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物质溶解度都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且甲的溶解度增幅较大。 A、 M点是甲乙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对应温度是 20 ,故表示 20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正确; B、 20 时,分别在 50 g水中加入 50 g甲、乙,加热到 40 时,此时甲的溶解度为 50g,而乙的溶解度为 40g,
16、所以甲乙都有 剩余,所以是饱和溶液,正确; C、 40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加入 50 g甲、乙,此时甲的溶解度为 50g,而乙的溶解度为 40g,所以两者都饱和,且乙有剩余,所以甲的质量分数大于乙,正确; D、 40 时,分别在 100g水中加入 30g甲乙物质时,当降温到 20 ,需要按照20 的溶解度来分析,由于该温度下溶解度都是 30g,所以都饱和,且都无晶体析出,错误。故选 D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 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
17、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某融雪剂由氯化钙、氯化钠组成,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26% 。取一份含有融雪剂的雪样充分溶于水后过滤,得到 200 g 滤液和 2 g 杂质。取 10 g滤液进行测定,假设溶液中氯元素、钙元素、钠元素均来自于融雪剂,且杂质中不含可溶物,其中含钙元素的质量为 0.12 g。则所取样品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为 A 5.68 g B 2.84 g C 14.2 g D 0.71 g 答案: A 试题分析: 根据氯化钙的化学式可求得氯化钙中钙元素质量分数,再利用 10g滤液含钙元素的质量求出所含氯化钙质量, 10g滤液中含氯化钙的质量 =0.12g100%=0.333g, 则该滤液中
18、含氯化钠的质量 =0.333g( 1-26%) 26%=0.117g; 样品中所含氯元素质量即融雪剂中氯化钙所含氯元素与氯化钠所含氯元素的质量和,所以, 10g滤液中含氯元素的质量 =0.333g 100%+0.117g100%=0.284g 所取 200g样品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即 10g滤液中所含氯元素质量的 20倍。则所取样品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 =0.284g20=5.68g。故选 A 考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点评:解答这类题目,就要熟记和理解有关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的方法、步骤和格式等相关知识,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进行解答。根据溶液的均一性
19、,所取 200g样品中含有氯元素的质量即10g滤液中所含氯元素质量的 20倍,此问题,在解答时容易忽略。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取用液体药品 C取用锌粒 D稀释浓硫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 :根据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A、在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利用的是装置内气体的压强改变,有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否则气密性不好,故 A正确; B、取用液体时,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 B错误; C、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并将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故 C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不
20、断搅拌,故 D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评: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就能轻松解答;所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石灰水 C汽水 D冰水 答案: D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分析。 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B、石灰水中含有水和氢氧化钙,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汽水中含有糖、水、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D
21、、冰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正确。故选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果粒橙 B芝麻糊 C生理盐水 D蛋花汤 答案: C 试题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 A、果粒橙中含有不溶于水的颗粒,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B、芝麻糊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 C、生理盐水中含有氯化钠和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正确; D、蛋花汤中含有不溶于水的蛋花,不是均一、稳定的
22、混合物,不属于溶液,错误。故选 C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特征,解答时要从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如果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就属于溶液,反之则不属于溶液。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H2O2 B H2O C O2 D C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微粒分析、判断。 A、 H2O2是由 H2O2分子构成的纯净 物,只含有 H2O2分子,不含有氧分子,错误; B、 H2O 是由 H2O 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 H2O 分子,不含有氧分子,错误; C、 O2是由 O2分子构成的纯净物,当然含有氧分子,正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北京市 海淀区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