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海南省海口市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doc
《2010~2011年海南省海口市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1年海南省海口市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2011年海南省海口市初二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 选择题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验电器 ,甲不带电,乙带正电,用金属杆将甲、乙连接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B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乙到甲 C电流方向是从甲到乙,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 D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是从甲到乙 答案: D 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 答案: A 通常条件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 A干木材、橡皮、铅笔芯、硬币 B铜、汽油、石墨、酱油 C玻璃、金 、自来水 、人体 D石蜡、橡胶、空气、陶瓷 答案: D 用丝绸摩擦过的
2、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答案: 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 C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D与任何物体摩擦后的玻璃一定带正电 答案: C 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按钮开关的构造截面图,图中 C是按钮, D是外壳, A、B各有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接,其中 ( ) A A、 B、 C是导体, D是绝缘体 B A、 B、 D是导体, C是绝缘体 C A、 B是导
3、体, C、 D是绝缘体 D C、 D是导体, A、 B是绝缘体 答案: C 实验题 (4 分 )小明想找到一种让物体快速冷却的方法为此小明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小明注意到妈妈是把饭菜放在空气中冷却的,而厨房中适合用来冷却的另一种物质就是水水和空气哪个的导热性能好呢? 为此小明用两个相同的牛奶瓶,都装入热牛奶,一个放在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中,另一个就放在空气中,为了尽量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他把两个瓶都用木块垫起来,放在同一个桌面上如图所示实验时他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一次甲、乙两温度计的示数,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 /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甲的示数 / 70 60 5
4、3 47 42 39 37 35 34 33 乙的示数 / 70 66 61 58 55 52 50 48 46 44 ( 1)对甲、乙两个瓶中的牛奶,小明要控制它们哪些量相同? ; ( 2)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正确结论是什么? ; ( 3)进一步分析表中甲的示数,小明又发现,在冷却过程中,牛奶冷却的快慢前后并不一致,是越来越 的小明想用 “冷却速度 ”(用字母 V代表 )来定量表示冷却的快慢程度,请你给物理量下个定义: 叫做冷却速度 答案:( 1)牛奶的质量和初温 ( 2)水的导热性能比空气好 ( 3)慢 单位时间内物体降低的温度 ( 3分)一般物质都是 “热胀冷缩 ”的,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
5、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下表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质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 (铜、铝线的横截面积相同 )。 实验序号 材料 原长 m 温度升高 伸长量 mm 1 铜 1 10 0.19 2 铜 2 10 0.38 3 铜 1 30 0.57 4 铝 1 30 0.69 5 铝 2 10 0.46 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 1)如果要研究伸长量与升高温度的关系,应该选择 两组数据。 ( 2)比较实验序号 1与 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 ( 3)相同条件下铜、铝这两种材料,线膨胀程度大的是 。 答案:( 1) 1、 3 ( 2)当物体的材料、升高的温度和横截面积相同时,物体的原长越长,其
6、伸长量越大(没有条件不得分) ( 3)铝 ( 6分)( 1)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 “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 ”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 (正确 /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 是 ,根据探究过程可知,冰熔化时温度 (升高 /不变 /降低),具有这种熔化特点的固体叫 (晶体 /非晶体)。 ( 2)如图所示,用 A、 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选填 “A”或 “B”),就使用方法而言,去掉不正确操作后,木块的边长是 。答案:( 1)正确 使物体均匀受热 不变 晶体(每空 1分) ( 2) A 2.20cm(每空 1分) ( 10分)在探究凸透
7、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 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 “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 10cm,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 1)该小组在探究实验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 A、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 ;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B、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 “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 ”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2)实验时,首先调节光源、凸
8、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 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40cm时,在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 (选填 “实 ”或 “虚 ”)像。 ( 3)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 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 4)光源 “F”放在 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已经破碎的上半
9、部分凸透镜做实验,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答案:( 1) A、平行光源、光屏、刻度尺( 1分,缺少不得分)实验示意图如 图所示( 2分) B、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具有偶然性( 1分) ( 2)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观察 实 (每空 1分) ( 3) D ( 2分) ( 4) C ( 2分) ( 8分)小红和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在水平桌面上用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白纸、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1)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做实验,其好处是: ,玻璃板应该 _ 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 2)小红经过仔细观察,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蜡烛的两个挨得很近的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2011 海南省 海口市 初二 学期 物理 期末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