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卷.doc
《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卷.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卷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16分 ) 塞外的春天 说到长城外边,古代的诗人们,常常想作永久的荒凉。 “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疑不到天涯 ”、 “三春那得桃杏花 ”,好像塞外是常冬常寒,除了飞沙飘雪以外,什么都没有。其实塞外自有动人的春天,也绮丽,也温馨,使人热辣辣,软绵绵,所看到听到的充满了生命的愉快欢欣。 首先报道春消息的是 “啦啦 ”的白乌鸦,跟 “嘎嘎 ”的长颈雁。它们回来了,也就是说真要 “大地回春 ”了。到了 “惊蛰 ”,蛰伏的昆虫们可并不惊动,只是沙滩可以看见惊鸿,树上新飞来了鸣鸠,陪衬上旧有的百灵、沙鸡 天上地上,声音色泽都起了新
2、的变化。简单的复杂了,素朴的绚烂了。 “春分河自烂 ”,冷冰冰静悄悄的黄河,长眠了四个月,忽然塌陷龟裂,接着流起凌来,大块的像山,小块的像床,有长条,有方块,你撞我,我挤你,筑成了冰坝,拦高了春水,大渠小渠,黄水汤汤,有金色鲤鱼在跳跃。当家家尝到开河鱼的鲜味儿的时候,宏哗咆哮的黄河流 凌完了,平滑如镜,皮筏子、平底船都等着下河了。 清明确是天清日朗,可是走遍原野,也看不见一点嫩绿苹芽。春雨贵如油,那是华北的话,要是在塞外,清明时节雨纷纷,简直是百年不遇的事。碰到阴天,也说不定还是飘几片白雪。杏花要到谷雨节才能看到,天气太干了吧,薄薄的花瓣,小小的花朵,像憔悴多病的荚人。从谷雨到立夏,世界可要剧
3、变了。娇艳是榆叶梅,芬芳是丁香,高雅是真珠穗,泼辣是马兰苹,海棠夭桃,应有尽有,葡萄藤萝,到处都成架。如果您立在归绥城头上看去,真是烟云雾树,家家锦绣,百花烂漫,万紫千红。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 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踏上去,有的软绵绵,有的沙沙响,可算是十分春色,布满了人间。 要想看看塞外的嬉春图,那么,黄昏的平沙落雁,清晨的乳鸠争巢,当然很有意思。不过最有情趣的还是艳阳天芳草地里看牧场。时间最好在太阳刚刚西斜的当儿,成百成千的牛羊驼马,都吃得饱欣欣地,胖油油地,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精神。您看吧,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特角;有
4、的追,有的跑,有的抱,有的跳;有三角的趣剧,有四角的笑料,有勇武的正生,有滑稽的丑角。胜利的拉开嗓子唱歌,失 败的夹着尾巴逃走。形形色色,画不出也写不出。这儿的爱情广场,没有金钱、地位、门第的问题,各自凭了先天的毛色,当下的健康,平常的人缘,一时的机智,决定成功跟失败,大体上看,是 “天地皆春,百兽率舞 ”。 我看过幽燕的上林春色,我看过江南的草长莺飞,这些都不能使我忘情于塞外的渠口春涨,绕郭柳烟。我参与过陕坝的 “手栽杨柳三千树 ”,我抚摸过归绥的 “春风十万散榆钱 ”。六七年来,却是越走越远,越走越向南,哪里是天上,哪里是人间 哪里是中原,哪里是九边 我怕听嘎嘎的雁声,因为它还是海阅天空,
5、有去有还。我愿藉春风寄语,我想请 海水传言,看饱了繁花似锦,听够了软语如绵;最好是青春结伴,最快是人在春先,我希望再踏草原,我希望飞度阴山,看天青日白,万家胜欢,埋骨在黄河湾处,大青山前。 选自深山书简,有删节。作奢栗容若,原籍河北行唐,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移居台湾。 【小题 1】 【小题 2】品味、赏析下面的句子。 (5分 ) (1)轻浮的柳絮,精制的扬花,滥造的榆钱,随着风,飘来飘去,自由地成堆成垛。 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 (2)有的比肩晒太阳,有的卧着说家常,有的双双在散步,有的成对儿比犄角。 从修辞运用的 角度: 【小题 3】第 段中 “我怕听嘎嘎的雁声,
6、因为它还是海阔天空,有去有还。 ”结合全文说说 “我 ”为什么怕听嘎嘎的雁声。 (3分 ) 【小题 4】仔细晶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部分,结合全文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 答案: 【小题 1】百鸟报春图 黄河开冻图 百花闹春图 时间 【小题 1】 (1)参考答案: “轻浮 ”写出了柳絮轻盈飘逸的情状; “滥造 ”突出了榆钱数量之多。 (2)参考答案:运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把动物的活动描写得丰富多彩而富有情趣。 【小题 1】参考答案:因为 “我 ”听到大雁嘎嘎的叫声,就会 由大雁的 “有去有还 ”,想到 “我 ”却远离家乡,有去无还。 【小题 1】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思念家
7、乡、热爱家乡,希望尽快回到家乡,叶落归根的思想感情。 【小题 1】评分: 4分。每空 1分。 【小题 1】( 1)评分: 2分。每词 1分。 ( 2)评分 3分。修辞 1分,表达效果 2分。 【小题 1】评分: 3分。大意对即可。 【小题 1】评分: 4分。大意对即可 现代文阅读 I(15分 )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 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 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爱因斯坦曾经预言: “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
8、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 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 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 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 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 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潮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
9、,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 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 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 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 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 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
10、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 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 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 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 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 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 联合国将 2010年定为 “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 “害虫 ”和 “益虫 ”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 “使命 ”。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
11、贡献呢 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 其实,由 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小题 1】文章说明了 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 (4分 ) 【小题 2】根据第 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3分 ) 【小题 3】第 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 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分 ) 【小题 4】第 段中加点词语 “特定的 使命 ”指的是 。 (2分 ) 【小题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第 段中 “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 ”中 “或许 ”表猜测,体现了
12、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 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 段中 “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 “像瘟疫一样 ”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顺序进行说明。 答案: 【小题 1】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 【小题 1】 a授粉 b农作物 c饲料植物 【小题 1】列数字 作比较 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 【小题 1】参考答案: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 (或维持生态平衡 )。 【小题 1】 D 【 小题 1】评分: 4分。每空 2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山东省 烟台市 初中 毕业 升学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