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 T 4438-2023 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评价指标体系.pdf
《DB34 T 4438-2023 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评价指标体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4 T 4438-2023 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评价指标体系.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ICS 65.020.40 CCS B 60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4382023 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 评价指标体系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provincial forest city,forest town and forest village2023-03-01 发布2023-04-01 实施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 DB34/T 44382023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
2、责任。本文件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蚌埠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淮北市林业局、淮南市林业局、肥东县林业建设服务中心、岳西县林业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嘉楠、余本付、赵德先、吕志坤、姚建林、张俊亚、陶有德、徐驰、刘家付、戈庆树、王冰。DB34/T 44382023 1 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 评价指标体系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评价指标体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各县(市、区)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的创建与巩固提升建设的动态管理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
3、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81 森林抚育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省级森林城市 provincial forest city 在县(市、区)辖区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统,且各项指标达到本标准要求的城市。省级森林城镇 provincial forest town 在乡镇(街道)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格局,且各项指标达到本标准要求的乡镇。省级森
4、林村庄 provincial forest village 在行政村(社区)管辖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格局,且各项指标达到本标准要求的村庄。城市森林 urban forest 城区及其周边所有森林、树木及其相关植被的总和。森林网络 forest network 各类森林、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道路、水系、农田林网等各类生态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片、带、网相结合的森林生态系统。受损弃置地 wasteland DB34/T 44382023 2 因生产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自然地形和植被受到破坏,且已废弃的宕口、露天开采用地、窑坑、塌陷地等。生态文化 ecologic
5、al culture 反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生态价值的一切文化形式。生态标识 ecological signage 阐释与生态相关的实体、知识、功能、文化等的图形、信号、记号、符号或标志物信息的媒介。4 森林城市指标体系 森林网络 4.1.1 林木覆盖率 淮河以南县(市、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且分布均衡;湿地及水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10%以上的县(市、区),林木覆盖率达25%以上。淮河以北县(市、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且分布均衡。林木覆盖率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4.1.2 城区绿化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乔木种植率达到60%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6、 10 m2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乔木种植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4.1.3 乡镇绿化 县(市、区)辖区内不少于50%的乡镇(街道)为省级森林城镇。4.1.4 水岸绿化 江、河、湖、库、渠等水体沿岸注重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在不影响行洪安全的前提下,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0%以上。水岸绿化率、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4.1.5 道路绿化 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等两侧依法依规、因地制宜开展乔木、灌木、花草等多种形式的绿化,注重结构和配置,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
7、率达80%以上。道路绿化率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4.1.6 农田林网 按照安徽省农田林网建设技术导则(试行)要求建设。农田林网化率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4.1.7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注重科学绿化,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DB34/T 44382023 3 森林健康 4.2.1 树种多样性 城市绿化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单一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的20%;注重常绿和落叶乔木树种合理搭配,乡土树种占绿化树种的80%以上。乡土树种使用率计算方法应按附录A的规定。4.2.2 苗木使用 使用乡土树
8、种、良种壮苗,提倡实生苗、容器苗、全冠苗等优质苗木造林,严禁移植天然大树。4.2.3 森林质量提升 加强现有林经营管理,注重提升森林质量,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10%以上。按照 GB/T 15781 要求进行森林质量提升。4.2.4 资源保护 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创建期间,没有发生非法占用林地、湿地,滥捕乱猎野生动物、乱采乱挖野生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重大案件。4.2.5 生境营造 注重保护和选用鸟类、食源蜜源植物以及其它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乡土植物。4.2.6 灾害防控 建立完善的林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4.2.7 生态养护 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增加绿地凋落物等有机覆
9、盖,实现森林、绿地的近自然管护。生态福利 4.3.1 生态服务 公园绿地 500 m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率达到80%以上,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公园绿地 500 m服务半径覆盖率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或其它面积 10 hm2以上的大型生态旅游休闲场所 2 处以上。4.3.2 绿道网络 城镇建有绿道网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 0.4 km以上。4.3.3 生态产业 发展森林旅游康养、森林食品、木本油料、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绿色生态产业,建立地方特色品牌,促进产业振兴。生态文化 4.4.1 科普教育 DB34/T 44382023 4 建有
10、2 处以上参与式、体验式、公益性的生态课堂、生态场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4.4.2 宣传活动 利用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爱鸟周等节日,每年开展 5 次以上的生态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推进生态文化科普教育入学校、进课堂。4.4.3 生态标识 在辖区范围内所有的公园、自然保护地、生态休闲场所建有森林、湿地等生态标识系统,丰富完善生态文化元素。4.4.4 义务植树 建设义务植树基地,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85%以上。义务植树尽责率计算方法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4.4.5 古树名木 档案齐全,管理规范,保护措施科学,定期巡查和养护,保护率达100%。组织管理 4.
11、5.1 建设申报 拟建设省级森林城市的县(市、区)人民政府需向省林业主管部门申报备案。4.5.2 规划编制 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编制期限 10 年以上的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和财政奖补政策。4.5.3 规划实施 总体规划通过批准后实施2年以上,能按期完成年度任务,并有相应的检查考核制度。4.5.4 生态监测 开展城市森林资源和生态功能监测,为建设森林城市提供科学依据。4.5.5 档案管理 森林城市建设和管理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5 森林城镇指标体系 森林网络 5.1.1 林木覆盖率 淮河以南乡镇(街道)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且分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4 4438-2023 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评价指标体系 4438 2023 省级 森林 城市 城镇 村庄 评价 指标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