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pdf
《DB11 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pdf(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120.40 CCS P 30 DB11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of heritage buildings 2022-09-29 发布 2023-01-01 实施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11/T 20162022 I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2 4.1 检测机构.2 4.2 检测人员.3 4.3 检测仪器设备.3 4.4 检测质量和安
2、全.3 4.5 文物建筑保护要求.3 5 检测流程.3 5.1 接受检测申请.3 5.2 现场踏勘.3 5.3 制定检测方案.4 5.4 实施检测.4 5.5 出具报告.4 6 检测内容和要求.4 6.1 接闪器.4 6.2 引下线.5 6.3 接地装置.7 6.4 等电位连接.7 6.5 电涌保护器(SPD).8 6.6 防雷击电磁脉冲屏蔽.9 6.7 防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9 7 检测报告.10 8 档案管理.10 参考文献.11 DB11/T 20162022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
3、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由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市文物局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中心、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北京万云安德防雷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京校、李如箭、房志玲、俞勇佩、张涛(北京市避雷装置安全检测中心)、王浩、张仲、符琳、霍沛东、张涛(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陈海量、张磊、李国伟、李杨、李秀文、高源、齐谦、张宇龙、孙秀忠、张宏文。DB11/T 20162022 1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的基本要求、检测流程、检测内容与要求、检测报告和档案管理。
4、本文件适用于检测机构对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的定期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1431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32938 防雷装置检测服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QX/T 319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 QX/T 401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规范 QX/T 560 雷电防护装置检测作业安全要求 DB11/T 634 建筑物电子系统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
5、范 DB11/T 7412021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文物建筑 heritage buildings 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和构筑物。来源:QX 1892013,定义3.1 3.2 雷电防护装置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LPS 防雷装置 用于减少闪击击于建(构)筑物上或建(构)筑物附近造成的物质性损害和人身伤亡,由外部雷电防护装置和内部雷电防护装置组成。来源:QX/T 5602020,定义3.1 3.3 防雷装置检测 insp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按
6、照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标准确定防雷装置满足标准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全过程。DB11/T 20162022 2 注:改写GB/T 214312015,定义3.23 来源:QX/T 4062017,定义3.2 3.4 电涌保护器 surge protection device;SPD 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电涌电流的电器。注1:电涌保护器至少包含一个非线性的元件。注2:SPD具有适当的连接装置,是一个装配完整的部件。来源:GB/T 18802.112020,定义3.1.1 3.5 接地 earth;ground 一种有意或非有意的导电连接,由于这种连接,可使电路或电气设备接到
7、大地或接到代替大地的某种较大的导电体。注:接地的目的是:a.使连接到地的导体具有等于或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b.引导入地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来源:GB/T 17949.12000,定义4.1 3.6 接地装置 earth-termination system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用于传导雷电流并将其流散入大地。来源:GB 500572010,定义2.0.10 3.7 接触电压 touch voltage 接地的金属结构和地面上相隔一定距离处一点间的电位差。此距离通常等于最大的水平伸臂距离,约为1m。来源:GB/T 17949.12000,定义4.17
8、3.8 跨步电压 step voltage 地面一步距离的两点间的电位差,此距离取最大电位梯度方向上1m的长度。注:当工作人员站立在大地或某物之上,而有电流流过该大地或该物时,此电位差可能是危险的,在故障状态时尤其如此。来源:GB/T 17949.12000,定义4.18 4 基本要求 4.1 检测机构 4.1.1 检测机构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4.1.2 检测机构应按照 QX/T 401 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具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4.1.3 检测机构应配备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检测员等。4.1.4 检测机构应配备相应的检测仪器设备和工具。4.1.5 检测机构
9、应保守国家和受检单位的秘密。DB11/T 20162022 3 4.2 检测人员 4.2.1 检测人员应经过防雷检测培训合格后上岗,熟悉掌握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方法和操作流程。4.2.2 检测人员应具有文物保护意识和安全知识,了解文物建筑的结构和材质特点。4.3 检测仪器设备 4.3.1 主要检测仪器设备及参数应符合 GB/T 21431 要求。4.3.2 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的精度应满足检测项目的要求,仪器仪表和测量工具应定期检定和校准。4.4 检测质量和安全 4.4.1 检测质量应满足以下要求:a)检测质量控制应符合 GB/T 32938 相关要求;b)接地阻值及土壤电阻率的测量应在无降
10、雨、无积水和非冻土条件下进行,宜在相同气候条件下进行;c)雷电防护装置定期检测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12 个月。4.4.2 检测安全应满足以下要求:a)检测人员应遵守受检单位的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b)检测人员现场检测时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 QX/T 560 相关规定。4.5 文物建筑保护 4.5.1 在文物建筑屋顶检测作业时,不应扰动或损毁屋顶瓦件和兽件。4.5.2 测量接地阻值时,接地极宜布置在土壤地段,不应在文物建筑周边受保护地面地砖缝隙处插入接地极。4.5.3 使用梯子等辅助工具时不宜直接接触文物建筑本体,若直接接触应在接触部位用柔软材料包裹做好防护措施。5 检测流程 5.1 接受委托
11、 检测机构接受委托时,应了解以下内容:a)受检单位的检测需求;b)文物建筑保护级别和要求;c)受检单位提供的材料;d)踏勘时间。5.2 现场踏勘 现场踏勘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查看雷电防护装置基本情况;b)查阅雷电防护装置竣工资料、日常维护记录、隐蔽工程记录等雷电防护相关资料;c)了解文物建筑及其周边情况;d)按照 DB11/T 7412021 第 4 章确定文物建筑防雷分类。DB11/T 20162022 4 5.3 制定检测方案 5.3.1 检测机构应根据受检单位委托和踏勘结果制定委托项目检测方案,并应与受检单位沟通和确认。5.3.2 检测方案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项目概况;b)项目负
12、责人;c)检测人员与及其分工;d)检测范围;e)检测内容;f)主要检测方法和现场作业流程;g)所需仪器设备和工具;h)检测作业安全措施;i)检测时间和具体地点。5.4 实施检测 5.4.1 现场检测应不少于 3 人,应进行工作交底、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5.4.2 根据文物建筑现场情况,应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辅助工具或设备:施工脚手架、木梯或钢梯、测量加长杆、升降车、望远镜。5.4.3 应按制定的检测方案执行检测,检测内容及要求按照第 6 章进行。5.4.4 应使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的检测仪器,同时检测仪器的各类标识应完整、清晰,所用测试线等辅助器材完整良好。5.4.5 检测过程中应记录检测仪器
13、使用前后状态,以及仪器开始使用和停止使用时间。5.4.6 检测过程中应记录检测原始数据,原始记录应符合 GB/T 21431 相关要求。5.5 出具报告 现场检测完成后,应对原始记录的检测数据逐项整理、分析、计算,出具检测报告。6 检测内容和要求 6.1 接闪器 接闪器检测内容和要求应符合表 1 的规定。表1 接闪器检测内容和要求 检测内容 要求 检测方式 依据标准 接闪器类型 接闪带(杆/网/线)、独立接闪杆(塔)目测 DB 11/T 7412021 中7.1.1.1 接闪器材料 铜/热镀锌钢 目测或查阅资料 DB 11/T 7412021 中表 3接闪器尺寸 应符合 DB 11/T 741
14、2021 中表 3 器测 DB 11/T 7412021 中表 3接闪器现状 接闪带应平正顺直、无断裂或倒伏;焊接处防腐涂漆应完整 目测 GB/T 21431 接闪器应固定牢靠 目测 接闪器截面不应锈蚀 1/3 以上 器测 DB11/T 20162022 5 表 1 接闪器检测内容和要求(续)检测内容 要求 检测方式 依据标准 接闪带敷设位置 a)平屋面:在女儿墙、屋檐等部位;接闪带应闭合成环状;b)坡度不大于 10%的屋面:在垂脊、戗脊、屋檐、檐角等部位;c)坡度大于 10%且小于 50%的屋面:在正脊、垂脊、戗脊、屋檐、檐角等部位;d)坡度不小于 50%的屋面:在正脊、垂脊、戗脊、檐角等部
15、位;e)对于 c)、d)项,并应根据文物建筑所处的地形特点,如平坦地面或山顶、山坡、陡峭的山石、台阶,当屋檐处于屋脊接闪带的保护范围内时屋檐可无接闪带,当屋檐不在屋脊接闪带的保护范围内时屋檐应有接闪带。目测 DB 11/T 7412021 中7.1.1.3 接闪器连接方式、工艺与质量 夹接或焊接 目测 DB 11/T 7412021 中5.4,7.1.2.1 钢 材 之 间 焊接扁钢/扁钢,三面焊,长度不小于 2D(D为扁钢宽度,下同)圆钢/圆钢,双面焊,长度不小于 6(为圆钢直径,下同)圆钢/扁钢,双面焊,长度不小于 6目测、器测 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处应防腐 目测 铜 材 之 间 或铜
16、材 与 钢 材之间焊接 焊接接头应将被连接的导体完全包在接头内,应保证连接部位的金属完全熔化,并应连接牢固 目测 GB 50601 接闪带转弯角度 应大于 90,在有吻兽、垂兽、戗兽的正脊、垂脊、戗脊上,接闪带应为沿其轮廓随形钝角弯曲 目测 DB 11/T 7412021 中7.1.2.3、GB/T 21431 接闪网格尺寸(m)一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 8 m8 m 或 10 m6 m 二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 10 m10 m 或 12 m8 m三类防雷文物建筑:不大于 20 m20 m 或 24 m16 m器测 DB 11/T 7412021 中表 2接闪带(网)支架间距、支架高度、支架
17、防松零件 支架间距 0.5 m1.0 m 器测 DB 11/T 7412021 中7.1.2.2 支架高度不宜小于 150 mm,但房檐处高度不宜大于 50 mm 器测 GB 50057,DB 11/T 7412021 中 7.1.2.4 屋脊终端处接闪带应向外向上延伸不小于 150 mm 器测 DB 11/T 7412021 中7.1.2.3 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应齐全 目测 GB/T 21431 接闪器上附着情况应无附着电气、电子线路 目测 GB/T 21431 防侧击措施 当处于山顶或孤立的古塔高度超过 30 m 时,除在塔顶、顶层檐应有接闪装置外,从顶层檐向下至 30 m 处,每
18、两层檐应为连接成环状的接闪带 目测 DB 11/T 7412021 中7.1.1.7 接闪器保护范围确定a 按 GB 50057 给出的滚球法计算,其中滚球半径应符合DB 11/T 7412021 中表 1 要求 器测 GB 50057,DB 11/T 7412021 中表 1 a 应测量接闪器的高度、屋脊的高度、文物建筑屋顶的坡度、屋脊与接闪器之间的水平距离等数据,通过滚球法计算确定屋脊、屋檐及屋面设施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6.2 引下线 引下线检测内容和要求应符合表 2 的规定。DB11/T 20162022 6 表2 引下线检测内容和要求 检测内容 要求 检测方式 依据标准 引下线敷设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2016-2022 文物建筑雷电防护装置检测规范 2016 2022 文物 建筑 雷电 防护 装置 检测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