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 T 0017-2013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pdf
《WW T 0017-2013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W T 0017-2013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pdf(3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A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WW/T 0017 2013 2013-08-05发布 2013-08-15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发 布 WW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regist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tutions (报批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regist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tu
2、tions WW/T 0017 20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主编 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 E-mail: 北京达利天成印刷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 开本:880毫米1230毫米1/16 印张:2.25 2013年12月第1版2013年12月第1次印刷 统一书号:1150101815定价:20.00元 I WW/T 0017 2013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馆藏文物登录的主要信息 1 4.1概述 1 4.2馆藏文物基本信息 1 4.3馆藏文物管理信息 2 4.4馆藏文物影像信息 2 5馆藏文物登录流
3、程 3 6馆藏文物登录的相关文档 3 6.1概述 3 6.2文物鉴定表 3 6.3入馆凭证 4 6.4馆藏文物编目卡 4 6.5博物馆藏品总登记账(文物) 5 6.6馆藏文物分类账 5 6.7其他辅助账册 5 6.8藏品档案 5 附录A(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基本信息登录说明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馆藏文物管理信息登录说明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馆藏文物影像信息登录说明 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馆藏文物类别说明 19 附录E(资料性附录)馆藏文物定名说明 21 附录F(资料性附录)馆藏文物年代标示说明 25 附录G(资料性附录)馆藏文物完残状况说明 28 参考文献 29 II WW/T
4、0017 2013 III WW/T 0017 2013 前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是对WW/T 00172008馆藏文物登录规范的修订,并代替和废止WW/T 00172008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本标准规定了馆藏文物登录的主要信息、登录的流程、登录的相关文档,本 标准与WW/T00172008馆藏文物登录规范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充实了馆藏文物登录的主要信息,包括馆藏文物基本信息、馆藏文物管理信息、馆藏文物影 像信息的登录内容,并提出相应的登录要求。 修订、完善了馆藏文物登录流程的部分内容。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文物保护标准
5、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首都博物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武俊玲、金瑞国、赵昆、邢鹏、刘丞、马生涛、叶晔。 本标准代替和废止WW/T00172008。 WW/T0017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WW/T00172008。 IV WW/T 0017 2013 1 WW/T 0017 2013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馆藏文物登录的主要信息、馆藏文物登录流程和所需相关文档(包括纸质文档和电 子文档)的基本内容和填写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文物收藏单位的文物登录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6、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408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WW/T0020文物藏品档案规范 3术语和定义 WW/T0020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馆藏文物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tutions 由文物收藏单位正式入藏并登记入账的文物。 3.2 馆藏文物登录registr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
7、tutions 对馆藏文物进行鉴定、登记、管理、备案、维护及相关信息记录的过程。 3.3 博物馆藏品总登记账(文物)general accounts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tutions 用来记录收藏单位所有馆藏文物的账目,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账。 3.4 馆藏文物分类账ledger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tutions 根据文物收藏单位藏品分类的具体情况,按照不同类别和分库管理的状况,分别建立的账册。 3.5 馆藏文物编目
8、catalog of cultural relics in the collection of cultural institutions 对馆藏文物各种基本信息进行详细登记的过程。 4馆藏文物登录的主要信息 4.1概述 馆藏文物登录的主要信息包括:馆藏文物基本信息;馆藏文物管理信息;馆藏文物影像信息。 4.2馆藏文物基本信息 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总登记号; 2 WW/T 0017 2013 b)名称(含原名); c)年代; d)质地; e)类别; f )数量; g)尺寸; h)质量; i)级别; j)来源; k)完残状况; l)保存状态; m) 入馆日期。 填写方法见附录A。 4.3馆藏
9、文物管理信息 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保管信息; b)基本情况; c)鉴定信息; d)考古发掘信息; e)来源信息; f)流传经历; g)损坏记录; h) 移动记录; i )修复记录; j)展览信息; k)著录信息; l )收藏单位信息; m) 其他信息。 填写方法参见附录B。 4.4馆藏文物影像信息 4.4.1概述 具体内容包括:馆藏文物影像基本信息、影像采集工作的信息。馆藏文物(含相关附属物)登记 入库时的正视图照片至少1张,其他图片类型的照片数量不限。 填写方法见附录C。 4.4.2馆藏文物影像基本信息 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收藏单位代码; b)总登记号; c)图片类型; 3 WW/T
10、 0017 2013 d)图片顺序号。 4.4.3影像采集工作的信息 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拍摄单位; b)拍摄地点; c)拍摄日期; d)拍摄人。 5馆藏文物登录流程 5.1由本单位或省级文物行政部门组织有关人员对馆藏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文物鉴定表。填写 入馆凭证。 5.2馆藏文物影像资料采集,包括拍摄照片、绘图、拓片等。 5.3馆藏文物编目,填写馆藏文物编目卡。 5.4填写博物馆藏品总登记账(文物)。 5.5填写馆藏文物分类账。 5.6填写藏品档案。并按照WW/T 0020建立文物档案,按照规定进行备案。对藏品的历史档案、 历史账册等均应妥善保管。 5.7将发生变更的文物信息记录更新到文
11、物档案中,同时将发生变更的文物信息记录到博物馆藏品 总登记账(文物)、馆藏文物分类账、其他辅助账册及相关的信息数字化文档中。 6馆藏文物登录的相关文档 6.1概述 馆藏文物登录工作中应填写的文档,包括文物鉴定表;入馆凭证;馆藏文物编目 卡;博物馆藏品总登记账(文物);馆藏文物分类账;其他辅助账册;藏品档案。 6.2文物鉴定表 记录文物的鉴定信息。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原编号; b)名称; c)年代; d)数量; e)尺寸; f)质量; g)质地; h)完残状况; i)来源; j)级别; k)鉴定单位; l)鉴定人; m) 鉴定意见; 4 WW/T 0017 2013 n)鉴定日期。 6.3入
12、馆凭证 记录馆藏文物入馆时的详细信息。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原编号; b)总登记号; c)分类号(或其他辅助账号); d)名称; e)年代; f)数量; g)尺寸; h)质量; i)质地; j)完残状况; k)来源; l)级别; m) 文物移交方和接收方签字; n)入馆日期。 6.4馆藏文物编目卡 对馆藏文物进行编目时填写的记录文物藏品信息的卡片。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原编号; b)入馆凭证号; c)总登记号; d)分类号(或其他辅助账号); e)名称; f)年代; g)数量; h)尺寸; i)质量; j)质地; k)完残状况; l)来源; m) 级别; n)形态特征; o)题识情况; p
13、)流传经历; q)鉴定单位; r)鉴定意见; s)鉴定人; t)文物照片; 5 WW/T 0017 2013 u)制卡人(签字); v)制卡日期。 6.5博物馆藏品总登记账(文物) 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登记日期; b)总登记号; c)分类号; d)名称; e)时代; f)数量; g)尺寸、质量; h)质地; i)完残状况; j)来源; k)入馆凭证号; l)注销凭证号; m) 级别; n)备注; o)账册页码。 6.6馆藏文物分类账 对馆藏文物的分类管理账。其基本内容应包括: a)登记日期; b)总登记号; c)分类号; d)名称; e)年代; f)数量; g)尺寸; h)质量; i)质地
14、; j)完残状况; k)来源; l)级别; m) 库房(库区)名称及编号; n)保存位置; o)备注。 6.7其他辅助账册 包括:文物的历史账册、文物流水帐册等。 6.8藏品档案 记录与藏品相关的各类详细信息。 6 WW/T 0017 20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馆藏文物基本信息登录说明 A.1总登记号 总登记号指馆藏文物在现收藏单位博物馆藏品总登记账(文物)上的登记号。 总登记号一件(套)一号。总登记号一经确定即永久使用,不能更改和重复使用,馆藏文物注销 后原总登记号仍应保留。 总登记号应用小字清晰地标写在馆藏文物上,书写位置以不妨碍观瞻和不易摩擦为宜;不宜直接 书写的馆藏文物,应贴、
15、挂编号标签,标签贴挂应确保牢固,避免遗失。 如此号中有冒号、逗号、正反斜杠、星号、问号、各种括号、竖杠等特殊符号,输入电子计算机 时必须输入为全角。 A.2类别 类别包括:玉石器、宝石;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铁器、其他金属器;漆器;雕塑、造 像;石器、石刻、砖瓦;书法、绘画;文具;甲骨;玺印符牌;钱币;牙骨角器;竹木雕;家具;珐 琅器;织绣;古籍善本;碑帖拓本;武器;邮品;文件、宣传品;档案文书;名人遗物;玻璃器;乐 器、法器;皮革;音像制品;票据;交通、运输工具;度量衡器;标本、化石;其他。 每件馆藏文物只选择并登录一种类别。 类别选择时如有交叉,应按以质地为主、兼顾功用的原则进行选择。
16、复合或组合质地的文物,以 其主体或主要质地选择类别。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化石,按照“标本、化石”类别登录。 参见附录D。 A.3名称(含原名) A.3.1名称 经审核认定的馆藏文物科学、准确、规范的名称。 名称含时期年代、作者、产地、工艺技法、文饰题材、质地、器形等特征内容。 定名规则参照WW/T0020。自然标本定名参见相关学科国际命名法规。 参见附录E。 A.3.2原名 馆藏文物在现收藏单位博物馆藏品总登记账(文物)上的原有名称。 A.4年代 A.4.1年代类型 分为:制造年代、使用年代、形成年代、生存年代。兼有两种及两种以上年代类型者填写一种主 要年代类型。 制造年代:指馆
17、藏文物的最初制作时间。 7 WW/T 0017 2013 使用年代:指馆藏文物的实际使用时间。 形成年代:指岩矿标本的最后形成时间。 生存年代:指古生物、植物、动物类标本的存活年代。 A.4.2年代表示方式 分为:公历纪年、地质年代、考古学年代、中国历史学年代、帝王纪年、其他纪年(如外国纪 年,历史事件纪年等)。 A.4.3具体年代 经审核认定的馆藏文物本体的时间信息。 “具体年代”应与“年代类型”、“年代表示方法”相对应。 示例1:公历纪年:1921年7月23日 示例2:地质年代:早更新世 示例3:考古学年代:新石器时代 示例4:中国历史学年代:清 示例5:帝王纪年:清乾隆六十年 示例6:外
18、国纪年:日本明治四十二年九月 示例7:历史事件纪年:抗日战争时期 参见附录F。 A.5质地 A.5.1质地类别 分为:单一质地、复合或组合质地。 单一质地分无机质、有机质。无机质分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机质分植物质材料、动物质材 料和其他有机质材料。 复合或组合质地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 有新性能的材料。分无机复合或组合质地、有机复合或组合质地、有机无机复合或组合质地。 A.5.2具体质地 构成馆藏文物主体的物质材质。如系多种材质复合或组合而成,应写明主要材质。 A.6数量 根据构成馆藏文物基本物质的自然属性和所形成的社会属性,区分和统计馆藏文
19、物数量。以件为 计量单位。输入计算机时必须填写为半角阿拉伯数字。 成套馆藏文物分为实际数量和传统数量两种:组成部分可以独立存在的,按个体编号计件(实际 数量);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的,整体编一个号,每个部分列分号,按一件(套)计算,在实际数 量栏内注明整套馆藏文物的实际数量。 示例1:名称件(套)数件数 清代花盆底鞋12只 示例2:名称件(套)数件数 清平定准噶尔方略一百七十二卷1100册 示例3:名称件(套)数件数 明嵌宝石龙纹带盖金执壶11件 8 WW/T 0017 2013 A.7尺寸 对馆藏文物进行测量所得到的数据。 以厘米作为计量基本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超过100cm的可采用米
20、为单位计量,精确到小数 点后2位。 单体馆藏文物测量方法:平面型馆藏文物顺序测量长和宽,圆形测量直径。立体型馆藏文物顺 序测量长、宽、高;圆面馆藏文物测量自外沿量起的直径。复杂形体馆藏文物按照陈列状态测量最大 长、宽、高。绘画、书法馆藏文物测量画心尺寸,以“纵”、“横”表示。 成套馆藏文物测量方法:成套馆藏文物中组成部分规格基本一致的,按单体馆藏文物测量方法测 量最大一件单体;组成部分大小不一致的,按单体馆藏文物测量方法分别测量各个单体尺寸。 A.8质量 对馆藏文物进行称重所得到的数据。 同一总登记号的多个单体馆藏文物应填写各个单体质量的总和。文物的质量一律不包括附件的质 量。 以千克为计量基
21、本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 A.9级别 经审核认定的馆藏文物的级别。 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一般文物。 参见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 A.10来源 A.10.1来源方式 现收藏单位获得馆藏文物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购买;接受捐赠;依法交换;法律、行政法规 规定的其他方式;通过文物行政部门指定保管或者调拨方式取得文物(如拨交、移交);其他(如旧 藏、考古发掘、采集、拣选)。 A.10.2来源单位(或个人) 现收藏单位获得馆藏文物的来源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 来源方式为“购买”的,是指以有偿形式取得所有权的文物,来源单位(或个人)是指原所有权 单位或所有
22、权人。 来源方式为“接受捐赠”的,是指以无偿或奖励形式取得所有权的文物,来源单位(或个人)是 指原捐赠单位或捐赠人。 来源方式为“依法交换”的,是指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之间依据相关程序交换的文物,来源单位是 指与本收藏单位交换文物的单位。 来源方式为“拨交”的,是指通过行政手段变更使用权或保管权的文物,来源单位是指原拨交单 位。 来源方式为“移交”的,是指公安、海关、工商等执法部门移交罚没的文物,来源单位是指原移 交部门。 来源方式为“旧藏”的,是指收藏单位继承的历史上原有的收藏并保存至今的文物。 来源方式为“考古发掘”的,是指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水)的文物,来源单位是指进行考古发 9 WW/T
23、0017 2013 掘的单位。 来源方式为“采集”的,是指捡拾上交的文物,来源单位(或个人)是指捡拾文物的单位(或人 员姓名)。 来源方式为“拣选”的,是指银行、冶炼厂、造纸厂及物资回收部门将拣选的文物移交给主管部 门指定的文物收藏单位,来源单位是指原移交文物的单位。 A.11完残状况 对单件馆藏文物和成套馆藏文物完残情况的具体描述。 参见附录G。 A.12保存状态 按馆藏文物的实际情况进行保存状态的选择。可以分为:状态稳定,不需修复;部分损腐,需要 修复;腐蚀损毁严重,急需修复。 A.13入馆日期 馆藏文物被现收藏单位接收入馆的日期,即入馆凭证记载的日期。 日期表示方式见GB/T7408。
24、10 WW/T 0017 2013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馆藏文物管理信息登录说明 B.1保管信息 B.1.1说明 保管信息是现收藏单位进行馆藏文物管理工作的相关信息。 B.1.2总登记号 总登记号指馆藏文物在现收藏单位博物馆藏品总登记账(文物)上的登记号。 如此号中有冒号、逗号、正反斜杠、星号、问号、各种括号、竖杠等特殊符号,输入电子计算机 时必须输入为全角。 B.1.3原编号 入藏现收藏单位之前,历次收藏单位给予馆藏文物的编号。 B.1.4库房责任人 馆藏文物库房的责任保管员姓名。 B.1.5入库日期 馆藏文物被现收藏单位登记入库的日期,即博物馆藏品总登记账(文物)登记的日期。 日期表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WW 0017-2013 馆藏文物登录规范 0017 2013 馆藏 文物 登录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