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 T 2188-2016 电梯安全评估规范.pdf
《DB51 T 2188-2016 电梯安全评估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51 T 2188-2016 电梯安全评估规范.pdf(4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1.140.90 Q 78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21882016 电梯安全评估规范 2016 - 06 - 24 发布 2016 - 07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21882016 I 目 次 前 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基本原则 . . 2 5 基本规定 . . 2 6 安全评估方法 . . 3 7 安全评估 判定规则 . . 4 8 安全评估程序 . . 4 9 安全评估报告 . . 9 10 评估结果的运用 . . 10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2、电梯安全评估项目、内容及要求 . 11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曳引式电梯安全评估报告(格式) . 27 DB51/T 2188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 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 A 是规范性附录,附录 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四川科莱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快速电梯有 限公司、成都市特种设备检验院、绵阳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成都吉高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广元市特 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内江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绍
3、义、赵斌、魏钢、李林、王河、樊晓松、于海跃、李杰、李于洪、谢振宇、 於浩、李小川、李文田、张弛、陈旸、赵书全、柳光利。 DB51/T 21882016 1 电梯安全评估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曳引驱动电梯安全评估的基本原则、基本规定、评估项目内容及要求、评估方法、评 估程序、评估结果应用和安全评估报告。 本规范适用于曳引驱动乘客、载货电梯的安全评估。 本规范不适用于强制驱动载货电梯、液压电梯、防爆电梯、杂物电梯、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的安 全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4、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 8903 电梯用钢丝绳 GB 24804 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 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T 10058 电梯技术条件 GB/T 10060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T 12974.2 交流电梯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GB/T 20900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 GB/T 24478 电梯曳引机 GB/T 31821 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TSG T5001 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质检特函201557号 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曳引驱动电梯(试行
5、) 3 术语和定义 GB/T 7024、GB 7588 和GB/T 20900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安全评估 评估机构接受委托方委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由该机构和人员依照相关程序, 以实现电梯安全为目的,通过查找设备本体、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等一个或多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 隐患,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和评定,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的活动。 3.2 重大修理 DB51/T 21882016 2 是指更换同规格控制柜、驱动主机及其主要部件(如电动机、制动器、减速器、曳引轮)以及不同 规格的悬挂及端接装置进行的施工活动。 3.3 改造 采用更换、调整、加装等作
6、业方法,改变原电梯主要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控制系统,致 使电梯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改变的施工活动。 3.4 更新 指投入使用后的电梯因各种原因导致安全隐患突出、无法满足使用需求,且无重大修理、改造价值 或重大修理、改造成本过高,而对电梯整机进行拆除,安装新电梯的施工活动。 3.5 电梯安全评估委托方 电梯产权单位(所有人)、使用单位、管理单位以及需要对电梯进行安全评估的单位。 4 基本原则 4.1 安全评估过程应遵循客观、公正、真实、科学的原则; 4.2 评估结论应遵循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兼顾重大修理、改造、更新成本合理性原则。 5 基本规定 5.1 电梯安全评估受理范围: a) 政
7、府或行政机关委托的安全评估; b) 使用十五年(含)以上的电梯; c) 运行次数超过制造单位设定极限值的; d) 因其它原因需要对电梯进行安全评估的。 5.2 评估机构、检测设备及人员 5.2.1 电梯安全评估应由取得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电梯检验检测机构、整机型式 试验机构或者经司法部门许可的特种设备司法鉴定机构进行; 评估机构应按照本规范的基本规定以及附 录 A电梯安全评估项目、内容及要求等内容,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性文件。 5.2.2 评估中所使用的仪器、检测设备应处于计量检定合格有效期内,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测量范围和 精度应该满足评估要求。具体使用设备由评估
8、机构确定。 5.2.3 评估组及评估人员要求: a) 从事电梯安全评估工作的评估人员应有三年以上与电梯相关检验检测或三年以上电梯专业技 术工作的经历; b) 安全评估机构应组成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应由 3 名(含)以上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组成。评估 小组组长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电梯检验师(含)以上资格; DB51/T 21882016 3 c) 组建评估组时,应考虑到不同品牌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技术的不同以及评估组成员知 识和工作经验的差异,必要时可邀请电梯相关领域技术专家参与。 5.3 安全评估条件 5.3.1 电梯安全评估委托方应当提供与评估相关的技术资料。 5.3.2 被评估设备状态一般
9、应处于可运行状态,并满足评估条件。 5.3.3 电梯安全评估委托方应安排具有电梯相关资质专业人员配合现场评估。 6 安全评估方法 依据本规范中的风险要素、伤害严重程度、风险等级、风险类别以及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利 用综合安全状况等级计算公式,得出电梯综合安全状况等级,提出降低或消除风险的措施或方法。 表1 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 说明 1高 死亡、系统损失或严重的环境损害 2中 严重损伤、严重职业病、主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3低 较小损伤、较轻职业病、次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4可忽略 不会引起伤害、职业病及系统或环境的损害 表2 概率等级 概率等级 说明 A频繁 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经常发生 B很可能
10、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会发生数次 C偶尔 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至少发生一次 D极少 未必发生,但在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 E不大可能 在使用寿命内很不可能发生 F不可能 概率几乎为零 表3 风险等级 严重程度 概率等级 1-高 2-中 3-低 4-可忽略 A-频繁 1A 2A 3A 4A B-很可能 1B 2B 3B 4B C-偶尔 1C 2C 3C 4C D-极少 1D 2D 3D 4D E-不大可能 1E 2E 3E 4E F-不可能 1F 2F 3F 4F DB51/T 21882016 4 表4 风险类别 风险类别 风险等级 取值 所采取的措施 I 1A、1B、1C、2A、2B、1D、2C、3A
11、、 3B 0 需要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降 低风险。 II 1E、2D、2E、3C、3D、4A、4B 1 需要复查,在考虑解决方案和社 会价值的实用性后,确定进一步 采取防护措施是否适当。 III 1F、2F、3E、3F、4C、4D、4E、4F 2 不需要采取任何行动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计算公式: = = = = = n i i n i i n i i vif n v vif D 1 1 1 0,100 2 0,0 注1: 假设 vi(i=1, n)为对应于第 i个风险情节的风险类别的取值,其中 n为所有进行评估的风险情节的个数。 注2: D:表示为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表5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D
12、 D95 95D85 85D0 0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7 安全评估判定规则 根据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判定,综合存在的风险和降低风险保护措施的成本,安全评估组可以按照下 列原则给出相应的安全评估结论: 1)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一级,需要加强管理防止风险; 2)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二级,需要采取安全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3)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三级,应当立即采取安全措施消除风险; 4)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四级,应当建议电梯立即停用,采取安全措施消除风险。 8 安全评估程序 8.1 申请 电梯安全评估委托方应向评估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提供技术资料。 8.2 受理 DB51/
13、T 21882016 5 评估机构按规定做出是否受理评估委托,对不受理的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委托方,并说明理由。 8.3 按照本规范 5.2.3 要求成立评估组。 8.4 评估要求 8.4.1 前期准备 8.4.1.1 在安全评估过程开始之前,应与委托方协商确定评估目的和评估内容并书面确认。 评估内容可包括至少以下的一个或多个内容: a) 设备本体; b) 使用管理; c) 日常维护保养。 8.4.1.2 评估人员根据确定的评估内容准备相应的现场评估记录。 8.4.2 设备本体 设备本体的风险隐患查找应当根据确定的内容,选择下列评估内容,包含以下一个或多个,但不 限于下列项目内容: a) 基本情况
14、 1) 档案、记录等资料管理情况; 2) 零配件的更换及供应情况; 3) 运行状况; 4) 故障及维修情况。 b) 机房区域及警示标志 1) 机房环境及通往机房和滑轮间的安全通道; 2) 机房及滑轮间警示标识; 3) 机房和滑轮间的防滑地面; 4) 机房地面高度差和凹坑; 5) 机房和滑轮间有足够的照明; 6) 机房内用于搬运设备的金属支架或吊钩; 7) 温度控制; 8) 机房噪音(定量); 9) 工作安全区间; 10) 旋转部件的安全防护。 c) 减速箱和曳引轮 1) 渗漏油情况; 2) 齿轮油; 3) 齿轮副间隙; 4) 啮合面状态; 5) 齿轮点蚀情况; 6) 轴承; 7) 振动; 8)
15、 曳引轮绳槽磨损。 d) 联轴器 1) 径向跳动; DB51/T 21882016 6 2) 轴向窜动; 3) 联接情况。 e) 电动机 1) 轴承润滑; 2) 轴承振动; 3) 绝缘; 4) 电机运转状况; 5) 电机运转温度; 6) 过热保护; 7) 编码器。 f) 制动器 1) 工作状况; 2) 维持电压; 3) 松闸装置; 4) 制动器线圈温升; 5) 制动器型式; 6) 制动器磨损情况。 g) 救援装置 1) 设置; 2) 标识; 3) 功能有效性; 4) 平层标记。 h) 层门、轿门与门锁 1) 门锁结构; 2) 证实层门、轿门闭合、锁紧的电气装置; 3) 滚轮磨损; 4) 开关门
16、轮磨损; 5) 门滑块磨损与固定; 6) 层门紧急开锁装置; 7) 层门地坎与层门地平之间高度差; 8) 层门自动关闭装置; 9) 门的运行与导向。 i) 供电设备 1) 总电源开关设置; 2) 电源进线; 3) 电动机和其它电气设备的保护; 4) 总电源开关容量; 5) 照明(开关)。 j) 井道 1) 随行电缆; 2) 补偿绳(链)及二次保护; 3) 顶层高度; 4) 底坑深度; DB51/T 21882016 7 5) 安全门有效情况; 6) 井道照明; 7) 门刀与层门地坎间隙 8) 门刀与开关门轮间隙; 9) 层门侧井道壁凸出物; 10) 井道孔洞封闭与防护。 k) 对重装置 1)
17、护栏; 2) 对重轮防护情况; 3) 对重块、架损坏和紧固; 4) 对重靴衬间隙、磨损。 l) 运行区域的安全保护 1) 轿厢运行极限位置的开关的有效性; 2) 平层感应装置。 m) 导轨 1) 导轨形式; 2) 固定情况; 3) 导轨顶面偏差。 n) 悬挂装置 1) 钢丝绳磨损; 2) 钢丝绳断丝; 3) 绳头组合和绳头板情况; 4) 钢丝绳张力; 5) 其他类型的悬挂装置。 o) 轿厢 1) 轿厢照明、通话、风扇和应急照明; 2) 自动门防止夹人装置功能可靠; 3) 轿厢有效面积与额定载重量的关系; 4) 安全窗; 5) 轿顶检修装置; 6) 通风孔。 p) 底坑 1) 底坑扶梯; 2)
18、缓冲器完好、固定、功能可靠; 3) 停止装置、照明; 4) 底坑底人可到达空间的保护; 5) 限速器张紧轮(位置、防护); 6) 补偿装置。 q) 控制柜 1) 接线状况; 2) 接地导通性能; 3) 绝缘性能; 4) 变频器工作温度; DB51/T 21882016 8 5) 相序保护装置; 6) 继电器、接触器工作情况; 7) 安全电路; 8) 印刷电路板; 9) 紧急电动运行; 10) 切断制动器电流的接触器的设置; 11) 切断主回路电流的接触器的设置; 12) 门锁回路继电器的设置。 r) 功能试验 1) 平衡系数; 2) 超载保护; 3) 曳引能力; 4) 平层准确度; 5) 安全
19、钳-限速器联动; 6) 空载上行制动距离; 7) 操作信号; 8) 上行超速保护。 s) 乘运质量 1) 全程运行时间; 2) 运行噪音; 3) 启动加、减速度; 4) 电梯运行速度偏差; 5) 轿厢最大水平振动; 6) 轿厢最大垂直振动。 8.4.3 使用管理 a) 电梯使用登记证有效性; b) 电梯保养合同的有效性; c) 电梯制造、安装、维保、修理、改造单位资格符合性; d) 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安全管理人员落实情况; e) 建立各项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情况; f) 各项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和检查制度落实情况; g) 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职责履行和记录情况; h) 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情况;
20、 i) 日常维护保养及维修改造资金落实情况; j) 运行环境(包括电梯使用频次和使用者遵守安全使用说明的情况等)。 8.4.4 日常维护保养 a) 维护保养单位及人员资质的有效性; b) 作业指导文件的有效性; c) 维护保养单位履行职责义务情况; d) 维护保养工作执行情况; e) 维护保养单位的自检情况; DB51/T 21882016 9 f) 维护保养单位对维保质量的考核情况; g) 使用单位对维保服务质量评价情况; h) 维护保养人员技术能力。 8.5 编制评估方案 一般情况评估机构应按照本规范附录 A评估的项目、内容及要求编制评估方案;特殊情况可按 委托方提出的要求编制有针对性的评
21、估方案 。 8.6 现场评估方式 8.6.1 询问:询问电梯维护保养、电梯安全管理、电梯的使用者等相关人员。 8.6.2 查阅:查阅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维护保养记录、检验报告以及事故和故障的历史记 录、电梯运行状况记录等相关资料。 8.6.3 现场勘验:依据本规范进行勘查、相关试验。 8.6.4 在线监测:必要时进行一段时间的运行监测,识别电梯的风险。 8.6.5 综合分析:评估人员根据采集的电梯相关信息,综合分析电梯的风险。 8.7 风险分析 8.7.1 根据采集的电梯的相关情况以及风险、风险状态识别,依据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 对其风险状态进行综合分析。 8.7.2 必要时
22、可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研讨分析。 8.8 措施及建议 根据安全风险的判定,提出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措施。 9 安全评估报告 9.1 电梯安全评估报告文字应简洁、准确,严谨、明确地提出相应描述及评估建议。 9.2 在安全评估报告中,对电梯有安全风险的相关各部件应做出如下描述及评估建议: 按照附录 A电梯安全评估项目、内容及要求的规定,根据电梯安全风险评估的情况,对被评估 电梯存在风险的相关部件进行描述,提出消除或降低安全风险的建议。 9.3 评估建议应考虑以下因素: a) 新部件之间、新部件与现有部件之间的匹配; b) 结合电梯使用安全管理情况、维护保养情况,提出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与维护保养的建议
23、,对存 在的安全风险采取对应的措施; c) 分析存在风险类别为和项目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重大修理、改造、更新投 入成本与实际价值的综合考虑; d) 其它情况等。 9.4 评估报告综合结论 在各子系统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各子系统存在的风险和降低风险保护措施的成本,安全评估报告中 对于评估的电梯,最终的评估总体意见至少应为下列之一: a) 该电梯经安全评估,未发现存在本规范所列的风险要素; DB51/T 21882016 10 b) 该电梯经安全综合评估为一级,该电梯存在风险,建议按照 TSG T5001-2009电梯使 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电梯的使用管理及维护保养工作;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51 2188-2016 电梯安全评估规范 2188 2016 电梯 安全 评估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