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 T 3403-2018 小麦品种(系)抗腐霉根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pdf
《DB37 T 3403-2018 小麦品种(系)抗腐霉根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7 T 3403-2018 小麦品种(系)抗腐霉根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pdf(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 B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4032018 小麦品种(系)抗腐霉根腐病田间鉴定技术 规范 Rule for Field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Wheat Varieties (Lines) against Pythium Root Rot 2018-08-17发布 2018-09-17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T 3403 2018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
2、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悦丽、齐军山、张博、马立国、李长松、祁凯、徐作珽、路兴涛。 DB37/T 3403 2018 1 小麦品种(系)抗腐霉根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小麦品种(系)抗腐霉根腐病田间鉴定的接种体制备、田间抗性鉴定和抗性评价的技 术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山东小麦品种(系)抗腐霉根腐病的田间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 2.1 接种体 通过人工制备能够侵染寄主并引起相应病害的病原体。 2.2 抗性评价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定性描述。 3 接种体制备 玉米粒用温水浸24 h,煮沸1 h,经121 高
3、压灭菌2 h,冷却后接种当地优势腐霉菌( Pythium spp.) (病害症状和病菌形态特征见附录A)菌丝块,25 恒温培养15 d20 d,直至玉米粒表面长满白色菌 丝,取出备用。 4 田间抗性鉴定 4.1 鉴定圃 鉴定圃应设置在人工营造的病圃或病害常发区,具备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病圃内每个品种(系) 种植5行,行长1.5 m,行距0.25 m。品种之间间隔0.5 m。每品种重复3次。 4.2 播种时间 鉴定圃播种时间与大田生产播种时间相同。 4.3 接种方法 小麦出苗后15 d紧贴播种行的一侧开沟、接种,开沟深度和播种深度一致,将接种体均匀撒在沟内, 每米均匀撒50 g接种体,盖土,浇水
4、。将麦苗和接种行覆0.008 mm0.01 mm厚的地膜保湿48 h,揭膜。 DB37/T 3403 2018 2 4.4 田间管理 不追施肥料,其它按一般麦田管理。 4.5 调查方法 翌年小麦拔节初期调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取20株。将麦苗从土中挖出全根,冲净根部,进行 分级。 5 抗性评价 5.1 抗性级别划分 5.1.1 病情分级标准: a) 0 级:植株地上部正常。根部无病; b) 1级: 地上部基本正常。 根部可见浅褐色水渍状病斑, 根部病斑面积小于等于根表总面积的 1/4; c) 2 级:地上部生长衰弱,植株变矮。根部病斑连片,根部病斑面积大于根表总面积的 1/4 小于 等于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7 3403-2018 小麦品种系抗腐霉根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 3403 2018 小麦 品种 抗腐霉根腐病 田间 鉴定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