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 T 5019-2019 平原地区小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指南.pdf
《DB13 T 5019-2019 平原地区小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指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3 T 5019-2019 平原地区小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指南.pdf(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03.120 A 00 DB13 河北省 地方标准 DB 13/T 5019 2019 平原地区小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编制指南 2019 - 07 - 04 发布 2019 - 08 - 01 实施 河北省市场监 督管理局 发布 DB13/T 5019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衡水市交通运输局、衡水市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石家庄铁道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世东、杨永亮、赵青、卜宝峰、陈队永、谢灏、刘博航、李万峰、许洪亮、 马智勇、秘霄龙、杨念、蔡鑫、秦春阳、马光、牛长松、刘
2、会新、郭意、邢晓静。 DB13/T 50192019 1 平原地区小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编制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原地区小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术语和定义、总体要求、基本规定、交通调查、 交通发展 战略、交通需求预测、对外交通、道路系统、公共交通系统、停车系统、客运枢纽、货运系 统、慢行系统、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和近期规划。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平原地区小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T 51149
3、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平原地区 Plain area 指地形宽广平坦或略有起伏,地面自 然坡度很小的地区。 3.2 小城市 Small city 指城区常住人口 50万以下的城市,其中 20万以上 50万以下的城市为型小城市, 20万以下的城市 为型小城市。 4 总体要求 4.1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旨在科学配置交通资源,发展绿色交通,合理安排城市交通各子系统关系, 统筹城市内外、客货、近远期交通发展,形成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4.2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的战略性规 划,应以国家
4、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国家和省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和省相关综合交通专业规划 为为依据。 4.3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编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规划的依据,对外交通、道路、公共交通、步行 与自行车交通、交通枢纽、停车、交通管理、交通信息化建设等子系统规划及近期规划应符合城市综 合交通体系规划。 DB13/T 50192019 2 4.4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遵循安全、绿色、公平、高效、经济可行和协调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 规划,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发展、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 4.5 应贯彻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战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统筹各交通子系统 协调发展
5、。 4.6 应遵循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在交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 学判断城市交通的发展 趋势,合理制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方案。 4.7 应统筹兼顾城市规模和发展阶段,结合主要交通问题和发展需求,处理好长远发展与近期建设的 关系。规划方案应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且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的交通要求 4.8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 基本规定 5.1 规划期限 应包括远期规划和近期规划,远期规划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年限一致,近期规划年限宜为 3 5年。 5.2 编制范围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时应对规划编制范围进行说明。 5.
6、3 主要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主要 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交通调研和调查; b) 交通发展战略; c) 交通需求预测; d) 对外交通规划; e) 道路系统规划; f)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g) 停车系统规划; h) 客运枢纽规划; i) 货运系统规划; j) 慢行系统规划; k) 交通管理与交通信息化; l) 近期规划。 6 交通调研和调查 6.1 调查原则 应遵循客观真实、流程规范、技术先进及资源节约的调查原则。 6.2 调查目标 DB13/T 50192019 3 应通过收集城市和交通的相关基础资料,调查采集各类人口、车辆出行特征数据,分析城市交通 出行规律,为编制城
7、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提供数据支持。 6.3 基础资料调研和收集 6.3.1 应收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利 用、交通基础设施等基础资料,数据来源应准确可靠。 6.3.2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应包括调查年人口、就业、教育、医疗、机动车保有量、经济发展等总 量及分布。 6.3.3 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应包括道路设施、公共交通系统(线路、站点、场站)、综合枢纽(公路客 运站、火车站)、停车设施、货运场站等。 6.3.4 公共交通运营数据应包括线路配车数、车辆额定载客人数、行车计划表、卫星定位数据、刷卡 数据和票务数据等。 6.3.5 出租车运营数据应包括出租车总量、单双班车数量、卫星定位数据和计价器数据等
8、。 6.3.6 综合枢纽运营数据应包括分时段公路客运、铁路等方式到发车流量和客流量。 6.3.7 道路交通管理数据应包括禁行道路、限行道路、公交专用道、潮汐车道等设施数据及监测流量 数据。 6.4 交通调查主要内容 6.4.1 居民出行调查:包括城市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出行率、出行目的与方式、出行时间与距离、出行 时空分布、出行意愿等信息。 6.4.2 车辆出行调查:包括机动车的出行率、出行时间与距离、出行空间分布、载货状况等信息。 6.4.3 道路交通运行调查:包括道路断面机动车、非机动车、步行交通特征、进出交叉口机动车、非 机动车、步行交通特征、各级道路行程车速等信息。 6.4.4 公交运行调
9、查:主要调查公交线路客运量、断面客流量、主要上下站量、客流流向、满载率 、 公交车通过量、公交乘客特征等信息。 6.4.5 出入境交通调查:包括出入口道路的进出境机动车流量、流向、车辆构成等信息。 6.4.6 停车调查:包括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规模、停放时间、停车特征、泊位周转率等信息。 6.4.7 吸引点调查:包括主要公共设施的吸引规模、方式、分布、吸引强度等信息。 6.4.8 货运调查:包括主要货物种类及重要集散点分布、货运组织模式等信息。 6.5 调查流程 交通调查流程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明确调查目标; b) 调查准备工作; c) 调查方案设计; d) 预调查; e) 正式调查
10、; DB13/T 50192019 4 f) 数据录入; g) 样本数据分析; h) 数据加权扩样; i) 数据综合调校; j) 成果编制 ; k) 成果存档发布。 6.6 注意事项 6.6.1 交通调查中各项调查应选择无重大事件及恶劣天气的工作日同时开展,或结合具体情况分别开 展。 6.6.2 宜充分分析平原地区小城市建成区面积较小,居民出行的距离较短,部分居民中午回家休息的 现象,除对早晚高峰进行重点调查以外,还应特别注重对午高峰出行数据的调查。 6.6.3 宜结合小城市现状经济发展水平和被调查者文化程度,客观分析被调查者的积极性,可通过现 场问答形式,给予被调查者一定的奖励以激发其参与调
11、查的积极性。 7 交通发展战略 7.1 编制要求 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目标,优化选择交通发展模式,确定交通发展 与市域城镇布局、 城市土地使用的关系,制定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分区发展目标、交通方式结构,提出交通发展政 策和策略。 7.2 主要内容 交通发展战略应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明确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方向、策略和目标; b) 确定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 c) 制定完善的城市交通政策; d) 定位不同交通方式的功能。 7.3 与其他规划的衔接 应与上位规划、相关规划密切联系,应特别注重与相邻大中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配合与衔 接。 7.4 外围车辆影响 应充分分析中心城
12、区与周围乡镇的联系,宜充分分析外围地区的车辆进入城市内部后所造成的影 响。 7.5 步行与非机动车 出行 应对平原地区小城市一般步行与非机动车出行比例较高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 8 交通需求预测 DB13/T 50192019 5 8.1 预测要求 应综合运用交通调查数据、统计数据、相关规划定量指标,建立交通分析模型,形成科学地交通 需求分析方法。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定量化信息,为道路、停车、公交等方案规划提供分析基础。 8.2 需求分析主要内容及预测模型 可采用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方法,亦可采用出行链法或其它方法,但都应对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 系统标定。需求分析的主要内容及模型包括: a) 出行生
13、成:包括各交通小区的人员、车辆出行生成,一般可采用回归分析模型、生成率模型、 聚 类分析模型等进行测算。 b) 出行分布:包括人员出行分布和车辆出行分布,一般可采用增长率模型、重力模型、介入机 会模型等进行测算。 c) 出行方式:包括各种交通方式的构成比例和分布,一般可采用转移曲线模型、 Logit 模型、 重力转换型模型等进行测算。 d) 出行分配:包括各种交通方式反映在道路网络上的交通量和客运网络上的运输量,按照需求 分析目的不同,一般可采用平衡分配模型、最短路分配模型、多路径概率模型、容量限制模 型等进行测算。 e) 利用通用的交通分析软件进行交通需求分析时,应对交通模型参数进行重新标定
14、。 f) 交通需求分析时,可以根据技 术条件和模型技术发展趋势,采用组合交通模型或 g) 其他形式模型。 8.3 重视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 宜充分分析平原地区小城市建成区以外地区的出行发生量占预测总出行发生量比例相对较大的特 点,重视分析周边地区与建成区的交通联系。 8.4 交通分布参数标定 宜充分分析平原地区小城市居民出行特性随建成区规模变化而变化明显的特点,在规划年建成区 与现状建成区规模变化较大时,应对各交通方式的交通分布参数进行系统标定。 8.5 交通小区划分 8.5.1 交通小区的划分应综合考虑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街区分区、组团分区和国土资源的空间分区。 8.5.2 交通小区的划分应与
15、人口、就 业等普查小区边界相协调。 8.5.3 交通小区划分应保持延续性,如需调整宜基于既有交通小区细化。 8.5.4 宜充分分析交通小区划分的个数对平原地区小城市需求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特点,人口分布愈 密集的地区交通小区划分个数愈多,交通小区划分总个数不宜过少。 9 对外交通 9.1 编制要求 依据城市具体情况研究对外交通系统网络和区域交通设施布局,处理好与相关专业规划的关系。 9.2 主要内容 DB13/T 50192019 6 应明确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a) 对外交通发展目标; b) 对外交通体系结构; c) 对外交通规模; d) 对外交通功能等级; e) 对外交通与区域交通、城市交通的
16、相互衔接。 9.3 编制要求 应整合各专业 部门的规划,与市内交通规划有效衔接,实现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充分整合,并 与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 9.4 妥善处理衔接关系 宜充分分析平原地区小城市中心城区与各相邻乡镇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妥善处理 中心城区 与各相邻乡镇之间的有机衔接。 9.5 规划建设绕城公路 宜充分分析平原地区小城市中心城区的现状过境交通相对较大的特点,宜重点规划建设绕行城市 中心城区的公路。 9.6 结合相邻大中城市的发展需求 宜充分分析许多平原地区小城市受相邻大中城市发展的影响,在对外交通规划时宜与相邻大中城 市的发展需求充分结合。 10 城市 道路系统 10.1 编制要
17、求 10.1.1 应 与 交通需求 相 适应,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土地使用布局相互协调,有利于公共交通发展,满 足内外交通系统 的 有机衔接 。 10.1.2 城市道路在满足道路功能的前提下, 应 反映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 。 10.1.3 为地上、地下工程管线和其 它 市政公用设施提供空间 。 10.1.4 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和大型装备运输的要求。 10.2 道路网密度 应建立互联互通的道路交通网络,城市建成区道路网密度应达到 8 km/km2以上,道路面积率应达 到 15 %以上 。 10.3 街区路网 宜进行街区路网结构优化,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 10.4 道路网布局 DB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3 5019-2019 平原地区小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编制指南 5019 2019 平原 地区 城市 综合 交通 体系 规划 编制 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