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2及答案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试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2.论述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苏州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3.结合文学实例论述文学审美的基本特点。(兰州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分数:2.00)_5.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
2、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分数:2.00)_6.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了哪几个要素?(分数:2.00)_7.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哪些因素?(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8.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与相关的三种文学观念。(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说明。(厦门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10.恩格斯指出,有“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领域”。谈谈你对这句话。即对经济基础与文学艺术之间所存在的各种“中介”,“变量”及“不平衡性”等的理解。(厦门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11.文学
3、的功利性、非功利性。(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12.谈你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13.怎样理解话语蕴藉?(湖南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三、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1,分数:22.00)理性_15.情感性(分数:2.00)_16.认识性(分数:2.00)_17.语言与言语(分数:2.00)_话语_19.话语蕴藉(分数:2.00)_含蓄_含混_22.话语蕴藉。(北京师范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23.文学。(南京师范大学 2005 年)(分数:2.00)_24.话语。(南京师范大学 2005
4、 年)(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牲)-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4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试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的普遍属性在于,它是一般意识形态;文学的特殊属性在于,它是审美意识形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
5、、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属性绝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正是由于具有自身特有的审美风貌,文学才能巧妙地体现出社会属性。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文学愈是审美的,便往往愈能寄寓社会意图;反之,文学愈具有社会性,便往往
6、愈注意突出审美属性。)解析:2.论述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苏州大学 2003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情感,这里指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理智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作者的主观评价态度,同时也表达其客观理智认识。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一些人物形象,就倾注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评价,卡西莫多的外丑内美,主教的外善内恶等,这里面的主观毁誉、褒贬态度并未直接陈述,而需读者对形象仔细体味,可见这些人物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
7、是可以被归纳出来的,正如雨果本人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解析:3.结合文学实例论述文学审美的基本特点。(兰州大学 2004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为无功利性与功利性、形象性与理性、情感性与认识性的相互渗透。其中,无功利性、形象性、情感性属于审美范畴,是直接的;功利性、理性、认识性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隐含在深层,是间接的。无功利性指人的文学活动不寻求实际利益的满足,功利性指文学的社会影响作用。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形象是文学
8、的特有存在方式,是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理性指作品有其理性的思想,在文学中,理性是以特殊的形式存在的。文学直接地是形象的,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的显现。情感指作品中总充满了作家的喜怒哀乐情感;认识指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笔下形象事物的思想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的,理性认识则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性、形象、情感等审美因素中包含着功利、理性与认识等非审美的意识形态因素,因而具有审美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双重属性。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文学的属性绝不是单一的而总是双重的
9、;审美与意识形态复杂地缠绕在一起。由此看,文学具备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既是审美的又是社会的。正是由于具有自身特有的审美风貌,文学才能巧妙地体现出社会属性。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文学愈是审美的,便往往愈能寄寓社会意图;反之,文学愈具有社会性,便往往愈注意突出审美属性。)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4.什么是话语蕴藉。怎样理解文学话语蕴藉属性?试结合具体作品加以说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作为话语,与日常话语、哲学话语、政治话语、科学话语、新闻话语等一般话语不同,具有“蕴藉”特点,从而具体地表现为话语蕴藉。“蕴藉”来自中国古典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常用
10、概念,强调文学的语言与意义应当蕴蓄深厚、余味深长。在考察文学话语的特点时,蕴藉是个有用的概念。蕴藉可以被赋予较为广泛因而更具包容性的含义:指一种内部包含或蕴含多重复杂意义,从而产生多重不同理解可能性的话语状况。这样,蕴藉就可以用来描述文学话语的如下特殊状况: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涵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只能通过这种话语蕴藉参与到文学活动之中,只不过,作者主要创造话语蕴藉,而读者则力求阅读和理解作者创造的这种话语蕴藉。可以说,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
11、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 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都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学活动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等环节组成的整体,无论其中心任务或目的如何,都必须依据具体的语言活动构成的话语系统。从作者的创作来看,任何表达意图,任何社会权力关系的纠缠都必须蕴含到话语系统中,通过话语系统去显现。从阅读和批评来看,处于社会语境中的读者对文学意义和属性的任何理解,都必须依据这种话语蕴藉。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不存在文学活动。文学活动作为话语蕴藉,主要是指文学的属性和意义存在于特定话语系统的创作和接受过程中,仿佛具有无限的生成与阐释的可能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
12、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文本,即有待于阅读的具体对象,毫无疑问是由话语系统的蕴藉构成的。离开话语系统的蕴藉便无所谓文本。文本作为话语蕴藉,则是指文本内部由于话语的特殊组合仿佛包含有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这就是说,文本是特定的,但文本的意义似乎是无限丰富的。这两层意思在文学中是统一起作用的,不便分开。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落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人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文本中的话语蕴藉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时看起来用得平常的词语,也有可能蕴藉着普通话语所没有的丰富意蕴。例如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
13、“更”字至少可以表达出三层意义:一是再次登楼,比如人生行为的重复出现;二是继续登楼,比喻人生境界的继续提升;三是永远不断地继续向上登楼,比如人生境界永远不断地向上继续提升。一个“更”字,聚合了登楼可能体现的三重意义,使得这一平常动作能同至高的人生境界追求紧紧地联系起来,从而使诗人的登楼体验能越出平常的同类体验而生发、开拓出更为丰富而深长的意义空间,造成丰富的话语蕴藉效果。)解析:5.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关于文学的含义,一般认为有古义和今义之分。古义文学泛指文化学术。今义又
14、分广义和狭义。狭义只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审美形态;广义文学指带有文学色彩,即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非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属性的观点有许多:(1)模仿论:古希腊学者认为,文学是对自然的模仿。(2)言志论:一些中国古代文论认为,文学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言志”,“诗缘情”)。(3)表现论:18世纪西方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克罗齐等)认为,文学是自我表现。至于表现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托尔斯泰认为表现情感;弗罗伊德等认为主要表现无意识;日本人厨川白村认为表现苦闷,文学是苦闷的象征。(4)再现论:19 世纪俄国民主主义文论家别林斯基等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再现。(5)形式主义论:现代西方形式主义认为,文
15、学就是文学,文学是一个独立自足体,其意义只在于形式,与生活、与作家的心灵、与读者等毫无关系。(6)反映论:解放后,我国的教材从苏联移植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反映论,后来逐步达到如下共识: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用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7)感受论:感受论文艺学认为,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生活感受,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8)蕴藉论:把文学视做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四个方面:(1)文学是意识形态;(2)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3)文学是话语;(4)与其他话语相比,文学是具有蕴藉性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
16、的可能性。)解析:6.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了哪几个要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共有五个要素:(1)说话人(体现在文本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主体之一);(2)受话人(是阅读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3)文本(是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言语系统,这是话语活动的符号形式);(4)沟通(是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5)语境(是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文学作为包含五要素在内的话语行为,正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它绝不只是个人
17、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绝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话语实践。)解析:7.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含哪些因素?(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了五个要素:(1)说话人,体现在文本中的叙述者或抒情者角色和作家因素,这是话语活动的主体之一;(2)受话人,阅读文本的接受者角色和读者因素;(3)文本,供阅读以便达到沟通的特定言语系统,这是话语活动的符号形式;(4)沟通,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通过文本阅读而达到的相互了解或融洽状态,这是话语活动的目的;(5)语境,说话人和受话人的话语行为所发生于其中的特定社会关联域,包括具体语言环境
18、和更广泛而根本的社会生存环境。文学作为包含五要素在内的话语行为,正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它绝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绝不只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话语实践。)解析:8.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与相关的三种文学观念。(南京师范大学 2002 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文学的文化含义:即广义的文学。文学就是文化,是一切口头的书面的语言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义的文学,也包括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文化形态。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最初居于主导地位的是文学的文化含义。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最初并不是指今天所谓“语言艺术”或“美的艺术”,而是泛指广义的文化过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研究生 入学考试 文学理论 文学 活动 审美 意识形态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