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及答案解析.doc(1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及答案解析(总分:725.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1,分数:171.00)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范畴是A意识范畴 B实践范畴 C物质范畴 D认识范畴(分数:1.00)A.B.C.D.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其他哲学的不同在于它是A一切知识的总汇 B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C研究智慧、聪明的学问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分数:1.00)A.B.C.D.3.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是A共产主义原理 B共产党宣言C资本论 D反杜林论(分数:1.00)A.B.C.D.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
2、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分数:1.00)A.B.C.D.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C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D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分数:1.00)A.B.C.D.6.哲学是关于A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C一切知识总汇的科学D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分数:1.00)A.B.C.D.7.从古至今人类根本对立的世界观是A有神论和无神论 B唯物论和唯心论C宿
3、命论和唯意志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分数:1.00)A.B.C.D.8.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或一致的A只是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B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观点C只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D是一切哲学的观点(分数:1.00)A.B.C.D.9.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整体同部分的关系 B共性同个性的关系C理论同实践的关系 D物质同意识的关系(分数:1.00)A.B.C.D.10.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有两类现象A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物质和意识C主体和客体 D运动和静止(分数:1.00)A.B.C.D.11.“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
4、的最高问题”,这是指A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 B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C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问题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问题(分数:1.00)A.B.C.D.12.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来就有的?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标准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分数:1.00)A.B.C.D.1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即是否承认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 B世界的统一性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 D世界的可知性(分数:1.00)A.B.C.D.14.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的运动变化
5、B世界的存在性C世界的物质性 D意识的能动性(分数:1.00)A.B.C.D.15.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解释世界、说明世界,这种观点是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法 D形而上学(分数:1.00)A.B.C.D.16.唯心主义产生的最初根源在于A人类及其意识的产生 B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的出现C产生灵魂不死观念和自然力被人格化 D宗教的出现(分数:1.00)A.B.C.D.17.“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即指“不离”)这一观点是A有神论 B庸俗唯物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分数:1.00)A.B.C.D.18.“自然界只是观念的外化,它在时间上不能发展,只是在空
6、间中层示自己的多样性”,这一观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 D唯心主义又是形而上学(分数:1.00)A.B.C.D.19.认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而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20.“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这是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心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2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其含义是A世界观是唯物主义,方法论是唯心主义B自
7、然观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唯心主义C自然观是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心主义D自然观是唯心主义,历史观是唯心主义(分数:1.00)A.B.C.D.22.解决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是A物质 B精神 C实践 D自然界(分数:1.00)A.B.C.D.23.唯物主义的基本前提是A物质对意识的先在性、客观性、独立性 B意识对物质的派生性、可知性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D意识对物质的主观性、独立性(分数:1.00)A.B.C.D.24.哲学上称之为一元论的是指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的C世界是发展的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分数:1.00)A.B.C.D.25.认
8、为“个人的主观性”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分数:1.00)A.B.C.D.26.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没有科学的实践观C不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不承认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分数:1.00)A.B.C.D.27.把世界看作是从来如此、始终不变的自然界,人不过是从属于自然的一部分。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28.对事物“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邵解”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
9、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29.对事物既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又从主体方面去理解,这是A折中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3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着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D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斗争(分数:1.00)A.B.C.D.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 O(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是确立A科学的物质观 B科学的实践观C科学的矛盾观 D科学的历史观(分数:1.00)A.B.C.D.32.被西方媒体评选为千年
10、思想家的马克思一生有两个发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A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B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C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D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规律(分数:1.00)A.B.C.D.3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A人类一切知识总和的科学B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D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分数:1.00)A.B.C.D.34.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之为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关键是A继承了以往一切哲学的积极、合理的成果B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哲学的优秀成果C坚持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数:1.
11、00)A.B.C.D.35.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征是A理论性和现实性 B系统性和完整性C实践性和阶级性 D革命性和科学性(分数:1.00)A.B.C.D.36.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在于A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B坚持唯物主义观点C反对宗教神学观点D反对形而上学观点(分数:1.00)A.B.C.D.37.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思潮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下班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分数:1.00)A.B.C.D.38.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精髓是A实践论 B矛盾论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12、进(分数:1.00)A.B.C.D.39.物质是客观实在,这是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40.承认自然界对人类意识的先在性、根源性是A一切哲学派别的共识 B唯物主义哲学的前提C唯心主义哲学的共识 D辩证哲学的前提(分数:1.00)A.B.C.D.41.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观变革的突出表现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B人类实践活动也是物质的一种形态C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D实践是解决思维和存在关系的环节(分数:1.00)A.B.C.D.42.物质和物质范畴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具体和
13、抽象的关系 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分数:1.00)A.B.C.D.43.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具有同一性的关系(分数:1.00)A.B.C.D.44.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C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分数:1.00)A.B.C.D.45.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A客观实在 B运动 C时间 D空间(分数:1.00)A.B.C.D.46.“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体现了A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B绝对运
14、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统一 D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分数:1.00)A.B.C.D.47.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在于否认A事物运动的客观性 B事物的绝对运动C事物的相对静止 D事物的绝对静止(分数:1.00)A.B.C.D.48.具有一维性即不可逆性特点的是A物质 B运动 C时间 D空间(分数:1.00)A.B.C.D.49.“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形而上学
15、唯物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50.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的科学依据是A牛顿力学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达尔文进化论 D非欧几何和相对论(分数:1.00)A.B.C.D.51.人们要做好任何工作,都要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是因为A时间、空间是独:立存在的实体B时间、空间是同物质运动不可分割的客观存在C时间、空间是同物质运动无关的客观存在D时间、空间是人们所特有的思想观念(分数:1.00)A.B.C.D.52.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要依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是A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 B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D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不可分
16、割的原理(分数:1.00)A.B.C.D.53.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但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体现了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C物质运动和时空不可分割的观点 D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观点(分数:1.00)A.B.C.D.54.“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55.实践活动区别于意识活动
17、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A主体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现实性(分数:1.00)A.B.C.D.56.实践活动区别于动物活动的本质是实践活动具有A主观性 B自觉能动性 C社会历史性 D客观现实性(分数:1.00)A.B.C.D.57.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活动 B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活动C繁衍人自身的活动 D认识世界的探索性的活动(分数:1.00)A.B.C.D.58.人类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A人类是高等动物 B人类有高度发达的头脑C人类的劳动实践 D人类有理性思维(分数:1.00)A.B.C.D.59.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A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B创造
18、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C能动者与受动者的关系 D限定与超越的关系(分数:1.00)A.B.C.D.60.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A物质 B意识 C实践 D认识(分数:1.00)A.B.C.D.61.意识永远是社会的产物,这是A一切唯物主义观点 B彻底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分数:1.00)A.B.C.D.62.意识的客观性是指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B意识同客观世界的一致性C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世界 D意识的形式源于客观世界(分数:1.00)A.B.C.D.63.人们对于同一对象的认识产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根源是A先天的 B后天的 C主观的
19、 D客观的(分数:1.00)A.B.C.D.64.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不承认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否认了意识形式的主观性 D肯定了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分数:1.00)A.B.C.D.6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决定意识的作用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分数:1.00)A.B.C.D.66.在自然界打上人类意志印记的观点是A夸大人的意识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B承认意识能动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 D一切唯物主义观点(分数:1.00)A.B.C.D
20、.67.“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掩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观点(分数:1.00)A.B.C.D.6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否认意识存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观点(分数:1.00)A.B.C.D.69.“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分数:1.00)A.B.C.D.70.彻底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A坚持世界的物质性观点B坚持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观点C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D坚持一切从实
21、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数:1.00)A.B.C.D.71.“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诡辩论观点 D辩证法观点(分数:1.00)A.B.C.D.72.“是就是,不是就是不是,除此以外,都是鬼话。”这是A是非分明的观点 B无神论观点C有神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分数:1.00)A.B.C.D.7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诗句的哲学寓意是A存在便是被感知B事物的真面目是不可达到的C真理是具体和多元的D克服主观片面性才能获得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分数:1.00)A.B.C.D.74.“
22、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的观点是A一切哲学的观点 B辩证法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分数:1.00)A.B.C.D.75.“一个事物不能同时是自己又是则的东西”,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分数:1.00)A.B.C.D.76.世界是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辩证法观点 D一切辩证法观点(分数:1.00)A.B.C.D.77.承认“非此即彼”,又在适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这是A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分数:1.00)A.B.C.D.78.“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理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