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2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12及答案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政治-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C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D资本家靠兴办资本主义企业勤劳致富起家(分数:2.00)A.B.C.D.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主要区别在于,商品经济 A.是以交换为目的 B.是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C.所有制是私有制 D.所有制是公有制(分数:2.00)A.B.C.D.3.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是 A.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
2、动规律 B.资本原始积累 C.产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分数:2.00)A.B.C.D.4.马克思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在于 A.使用价值本身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体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分数:2.00)A.B.C.D.5.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郁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分数:2.00)A.B.C.D.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形式 C.同一劳动
3、过程的两个方面 D.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形式(分数:2.00)A.B.C.D.7.马克思说:“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 D.体力劳动(分数:2.00)A.B.C.D.8.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这一段话说的是 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作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C.私人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D.个别劳
4、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及其作用(分数:2.00)A.B.C.D.9.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物只要有用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分数:2.00)A.B.C.D.10.价值的实体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 D.社会劳动(分数:2.00)A.B.C.D.11.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应理解为 A.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B.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C
5、.商品消费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分数:2.00)A.B.C.D.12.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 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 C.商品的生产形式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分数:2.00)A.B.C.D.13.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分数:2.00)A.B.C.D.1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分数:2.00)A.B.
6、C.D.1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通过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分数:2.00)A.B.C.D.16.“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 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分数:2.00)A.B.C.D.17.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 A.抽
7、象劳动为尺度 B.私人劳动为尺度 C.复杂劳动为尺度 D.简单劳动为尺度(分数:2.00)A.B.C.D.18.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分数:2.00)A.B.C.D.1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热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里的“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 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
8、 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 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分数:2.00)A.B.C.D.20.劳动生产率是指 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 C.简单劳动的生产率 D.复杂劳动的生产率(分数:2.00)A.B.C.D.21.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社会或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之间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
9、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分数:2.00)A.B.C.D.22.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分数:2.00)A.B.C.D.23.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价格等于价值 B.价格高于价值 C.价格低于价值 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分数:2.00)A.B.C.D.24.价值形式在发展到货币形式之前,它的发展顺序是 A.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 B.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
10、般价值形式(分数:2.00)A.B.C.D.25.货币的本质是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C.商品的等价物 D.商品相对价值形式(分数:2.00)A.B.C.D.2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分数:2.00)A.B.C.D.27.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 A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观念的货币 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瞬间充当买卖媒介 C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 D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不用现金购买(分数:2
11、.00)A.B.C.D.28.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分数:2.00)A.B.C.D.29.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 A.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B.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C.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 D.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分数:2.00)A.B.C.D.30.在市场上,一台彩色电视的标价是 7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分数:2.00)A.B.C.D.3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
12、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分数:2.00)A.B.C.D.32.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是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 C.农民破产 D.殖民掠夺(分数:2.00)A.B.C.D.3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A.货币应用于购买生产资料 B.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分数:2.00)A.B.C.D.34.劳动力商品在使用价值上的重要的特点是 A.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
13、的因素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分数:2.00)A.B.C.D.35.劳动力商品的特点是 A.能创造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 B.随着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具体劳动_再创造出来而增殖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分数:2.00)A.B.C.D.3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价值是借助于 A.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B.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具体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 D.抽象劳动再创造出来而增殖(分数:2.00)A.B.C.D.37.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购买的是雇佣工人的 A.劳动力 B.劳动 C.劳动力与劳动 D
14、.人身自由(分数:2.00)A.B.C.D.38.与其他商品相比,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由生产它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可以还原为劳动者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由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决定 D.劳动力价值的构成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分数:2.00)A.B.C.D.39.对于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思首先从经济意义和法律意义上作了区分。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 A.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 B.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 C.以实际占有为基础 D.体现了现实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并表现了经济利
15、益的实现形式(分数:2.00)A.B.C.D.40.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是 A.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B.使劳动力成为商品 C.凭借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 D.使社会两极分化(分数:2.00)A.B.C.D.41.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分数:2.00)A.B.C.D.42.剩余价值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可以离开流通领域 B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中产生,通过流通领域来实现 D既在流通领域中
16、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分数:2.00)A.B.C.D.43.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的形成过程,这里的“一定点”指的是 A.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的点 B.转移劳动力价值的过程的点 C.创造使用价值过程的点 D.工人用于再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时间(分数:2.00)A.B.C.D.44.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中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 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和生产价值的时间 B.转移旧价值的时间和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
17、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分数:2.00)A.B.C.D.45.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D.劳动力的价值(分数:2.00)A.B.C.D.46.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是 A.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 B.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 C.雇佣劳动者的具体劳动 D.雇佣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分数:2.00)A.B.C.D.47.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A.预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B.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C.固定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 D.不变资本的价值增殖程度(分数:2.00)A.B.C.D.48.资本的本质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
18、资本是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剩余价值 C.可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D.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分数:2.00)A.B.C.D.49.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不同部分在周转中的不同方式 C.资本在循环中的不同职能 D.资本投入部门的不同(分数:2.00)A.B.C.D.50.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分数:2.00)A.B.C.D.考研政治-12 答案解析(总分:1
19、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A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 B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C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 D资本家靠兴办资本主义企业勤劳致富起家(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通过此手段,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A 正确。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特别是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也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但它不是资本原
20、始积累过程的基础,B、C 不符合题意。D 项错误。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主要区别在于,商品经济 A.是以交换为目的 B.是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 C.所有制是私有制 D.所有制是公有制(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商品经济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A 正确。3.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是 A.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B.资本原始积累 C.产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 资本主义生产
21、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财富表现为一种惊人的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它的元素形式。因此,剖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就成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的出发点。4.马克思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着眼点在于 A.使用价值本身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体 D.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
22、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马克思研究商品使用价值,不是研究使用价值本身,而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 正确,A 错误。价值的实体即质是抽象劳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D 错误。5.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 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 C.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D.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中郁凝结了一般人类劳动(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 具体劳动的质是不同的,无法比较,抽象劳动的质是相同的,
23、可以比较,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抽象劳动就是商品中凝结的一般人类劳动,D 正确。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 A.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B.不同劳动过程的不同形式 C.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同一劳动过程中先后出现的两种不同形式(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C 正确。7.马克思说:“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 C.脑力劳动 D.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政治 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