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下列数据类型属于顺序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年级D.数学成绩3.一个人的性别和体重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分数:2.00)A.称名数据和等距数据B.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C.等距数据和等距数据D.称名数据和比率数据4.下列数据类型属于离散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班级个数D.数学成绩5.适合于描述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统计图是(分数:2.0
2、0)A.圆形图B.线形图C.条形图D.散点图6.适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统计分析图是(分数:2.00)A.茎叶图B.箱形图C.散点图D.线形图7.关于统计表和统计图标题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上方B.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C.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下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D.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下方,左对齐;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方,左对齐8.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需要计算(分数:2.00)A.全距B.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9.数据 11、11、11、11、14、14、14、17、17
3、 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40B.125C.1366D.138310.数据 11、11、11、11、14、14、14、17、17、18 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50B.155C.1383D.14011.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 3,3,5,3,5,5。这列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全距依次是(分数:2.00)A.4,1,2B.4,6,2C.4,6,1D.4,1,112.有一组数据:3,6,2,6,32,4,8,6,5。在进行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之前,剔除了极端值,剔除极端值之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分数:2.00)A.9B.444C.5D.813.关于平均数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
4、.00)A.在一组数据中离均差的总和等于 OB.若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C.容易受到抽样变动的影响D.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常数 C,则所得平均数与原来平均数之差等于 C14.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是 (分数:2.00)A.中数B.范数C.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15.通常情况下,真值最好的估计值是(分数:2.00)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百分位数16.在正偏态分布中,下列各数值最大的是(分数:2.00)A.平均数B.中数C.众数D.Q 117.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200,标准差是 25,这组数据的相对标准差是(分数:2.00)A.8B.125C.8D.251
5、8.某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为 25千克,体重的标准差是 37 千克;平均身高是 110厘米,标准差为 62 厘米。结论正确的是(分数:2.00)A.体重比身高离散程度大B.身高比体重离散程度大C.体重和身高的离散程度无法比较D.身高和体重的离散程度一样大19.一组数据的数据个数为 100,其离均差的平方和是 100,那么这组数据的标准差和方差分别是(分数:2.00)A.0,0B.032,01C.10,100D.1,120.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 3,3,5,3,5,5,4,4,4。这列数据的平均差和方差依次是(分数:2.00)A.4,23B.23,23C.4,3D.3,321.某考生在一项测
6、验中得分 85,经换算百分等级为 30,这表明在所有考生中,得分低于该考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分数:2.00)A.30B.85C.15D.7022.小刚在一次由 90人参加的英语测验中得了 80分,排名第 9,其百分等级为(分数:2.00)A.10B.90C.81D.1923.在一组数据中,X max =100,X min =10,P 10 =34,P 25 =52,P 50 =63,P 75 =74,P 90 =85,该组数据的全距、百分位差、四分位差顺次分别是(分数:2.00)A.90,51,22B.100,90,22C.90,51,11D.75,51,22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
7、.00)24.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有(分数:2.00)A.中位数B.几何平均数C.算术平均数D.众数25.变异系数应用的范围包括(分数:2.00)A.比较同一团体不同观测值的离散程度B.比较水平相差较大的不同团体的同一观测值的离散程度C.比较同一个体的不同性质的成绩D.说明一种变量对另一种变量的解释程度26.标准分数具有的特点有(分数:2.00)A.可比性B.可加性C.明确性D.稳定性27.标准分数应用的范围有(分数:2.00)A.比较不同性质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的相对位置B.计算不同性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C.表示标准测验分数D.制作常模28.计算相关系数时,对两列数据都作正态分布
8、要求的方法有(分数:2.00)A.斯皮尔曼等级相关B.皮尔逊积差相关C.函系数D.二列相关29.关于相关系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相关系数一 100 和相关系数+100 的相关程度是一样的B.相关系数 060 的相关程度是相关系数 030 的相关程度的 2倍C.当相关系数在统计学具有显著性时,说明两个变量具有因果关系D.两个相关系数的绝对值相等,说明两个相关关系是一样的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30.简述平均数、中数与众数的含义及三者的关系。(分数:2.00)_31.简述标准分数的含义、计算公式、性质和优点。(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
9、0)32.阐述积差相关、等级相关、二列相关、点二列相关、品质相关的含义与适用条件。(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29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下列数据类型属于顺序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年级 D.数学成绩解析:解析:根据数据反映的测量水平,可把数据区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称名数据只说明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在属性上的不同或类别上的差异。顺序数据指既无相等单位,也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是按事物某种
10、属性的多少或大小按次序将各个事物加以排列后获得的数据资料。等距数据是有相等单位,但无绝对零点的数据。比率数据是既表明量的大小,也有相等单位,同时还有绝对零点的数据。本题中,智商分数和数学成绩属于等距数据;反应时属于比率数据;年级属于顺序数据。故本题选C。3.一个人的性别和体重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分数:2.00)A.称名数据和等距数据B.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C.等距数据和等距数据D.称名数据和比率数据 解析:解析:性别有男和女两种类别,男和女只表示属性不同,没有量上和顺序上的差别,因此属于称名数据。体重就是个体身体的重量,重量有绝对零点,也有相等单位,因此属于比率数据。因此本题选 D。4
11、.下列数据类型属于离散数据的是(分数:2.00)A.智商分数B.反应时C.班级个数 D.数学成绩解析:解析:按照数据是否具有连续性,可以把数据分为离散数据和连续数据。离散数据又称为不连续数据,这类数据在任何两个数据点之间所取的数值的个数是有限的。连续数据指任意两个数据点之间都可以细分出无限多个不同的数值。本题中班级个数属于离散数据。智商分数、反应时和数学成绩都属于连续数据。因此本题选 C。5.适合于描述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比重大小的统计图是(分数:2.00)A.圆形图 B.线形图C.条形图D.散点图解析:解析:圆形图,又称饼图,主要用于描述间断性资料,可以描述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大小以及各部
12、分之间的比较。因此本题选 A。6.适用于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统计分析图是(分数:2.00)A.茎叶图B.箱形图C.散点图D.线形图 解析:解析:线形图多用于连续性资料,它适合于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描述某种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趋势;描述一种现象随另一种现象变化的情形。因此本题选 D。7.关于统计表和统计图标题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上方B.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 C.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下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D.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下方,左对齐;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下方,左对齐
13、解析:解析:一般来说,统计表的标题位于表的正上方;统计图的标题位于图的正下方。因此,本题选B。8.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需要计算(分数:2.00)A.全距 B.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解析:解析:编制分组次数分布表首先要计算全距,然后参考全距确定组距和组数。因此本题选 A。9.数据 11、11、11、11、14、14、14、17、17 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40B.125C.1366 D.1383解析:解析: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数、中值,符号为 Md或 Mdn。中位数就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一组数据有无重复数据以及数据个数的奇偶影响中位数的求法。一组数据如无
14、重复数据或重复数据出现在非中间的位置时,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显而易见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数,也就是中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中间。当一组数据的中间的数和它附近的数重复时,要根据重复的个数将其均等地分开。例如,在本题中,14 位于中间,而14有三个,此时要将 14均等的分为三部分,即分别是 1351383(就是 1366);13831416(就是 1399);14161349(就是 1432)。本题中,中位数是第一个 14,因此,该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 1366。10.数据 11、11、11、11、14、14、14、17、17、18 的中位数是(分数:2.0
15、0)A.150B.155C.1383 D.140解析:解析:本题和上题的区别在于,该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中位数位于第一个 14和第二 14之间,如上题将 14均等的分为三部分,即分别是 1351383(就是 1366);13831416(就是 1399);14161349(就是 1432)。在本题中,第一个 14和第二个 14的中间就是 1383。因此本题选 C。11.现有一列数据,它们是 3,3,5,3,5,5。这列数据的平均数、标准差和全距依次是(分数:2.00)A.4,1,2 B.4,6,2C.4,6,1D.4,1,1解析:解析:根据平均数的公式12.有一组数据:3,6,2,6,32,4
16、,8,6,5。在进行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之前,剔除了极端值,剔除极端值之后,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分数:2.00)A.9B.444C.5 D.8解析:解析:在本题中极值是 32,将它剔除后剩余 8个数之和为 40,40 除以 8等于 5。回答本题需注意的是,剔除极值后,这组数据的个数发生的变动。因此本题选 C。13.关于平均数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在一组数据中离均差的总和等于 OB.若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C.容易受到抽样变动的影响 D.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都加上常数 C,则所得平均数与原来平均数之差等于 C解析:解析:离均差是一组数据中的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离均差之和必
17、定等于 0。因为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减去平均数就等于这组数据的和减去平均数的 N倍(N 为这组数据的个数),从平均数的公式14.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是 (分数:2.00)A.中数B.范数 C.平均数D.几何平均数解析:解析: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的数值是众数,又称范数、密集数、通常数。因此本题选 B。15.通常情况下,真值最好的估计值是(分数:2.00)A.平均数 B.中数C.众数D.百分位数解析:解析:算术平均数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它是真值渐近、最佳的估计值。当观测次数无限增加时,算术平均数趋近于真值。因此本题选 A。16.在正偏态分布中,下列各数值最大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心理学 统考 专业 基础 综合 心理 统计 测量 模拟 29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