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4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4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34及答案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4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相同原因是( )。(分数:2.00)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3.苏联解体表明了( )。(分数:2.00)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苏联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C.马列主义在实践中的失败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4.没有参加苏联解体的标志性
2、事件阿拉木图宣言的苏联加盟国家是( )。(分数:2.00)A.阿塞拜疆B.摩尔多瓦C.亚美尼亚D.立陶宛5.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除了开展垦荒运动以外,在农村还开展了( )。(分数:2.00)A.种植土豆运动B.种植高粱运动C.种植小麦运动D.种植玉米运动6.苏联文学史上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思的作品众多,其中索尔仁尼琴的代表性著作是( )。(分数:2.00)A.日瓦戈医生B.古拉格群岛C.叶尔绍夫兄弟D.一个人的遭遇7.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最早进行改革,并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是( )。(分数:2.00)A.南斯拉夫B.波兰C.匈牙利D.捷克8.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其改革因苏联的干涉而
3、中断的是( )。(分数:2.00)A.波兰B.匈牙利C.捷克斯洛伐克D.南斯拉夫9.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分数:2.00)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C.各种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10.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分数:2.00)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11.导致东欧国家和苏联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西方的“和平演变”B.民族矛盾激化C.美、苏争霸的影响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2.00)12.名词解释 2
4、1-28小题。(分数:2.00)_13.波兹南事件(分数:2.00)_14.匈牙利事件(分数:2.00)_15.柏林墙(分数:2.00)_16.经济互助委员会(分数:2.00)_17.苏共二十大(分数:2.00)_18.阿拉木图宣言(分数:2.00)_19.“八一九”事件(分数:2.00)_20.布拉格之春(分数:2.00)_21.戈尔巴乔夫(分数:2.00)_2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分数:2.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3.史料分析题 29-30小题。(分数:2.00)_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
5、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摘自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摘自世界历史杂志 材料三:1957 年 7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又通过决议,从 1958年 1月起取消农庄庄员和其他个人副业的各种农产品的义务交售,代之以支持较高价格的国家收购,在政府的扶植下,家庭副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6、1958 年同 1953年相比,个人副业生产的肉增加 33,奶增加 27,蛋增加 44,羊毛增加 91。 摘自世界当代史 材料四:1953 年至1964年,农庄数目从 93 300个减为 38 300个,平均每个农庄的农产从 1950年的不到 100户扩大到 1965年的 426户。与此同时,由于部分农庄转为农场,加上在垦荒区建立的农场,使得国营农场的总数从1953年的 4857个,增加到 1964年的 10 100个(农庄)还是集中劳动,按劳动日分配,吃大锅饭。 摘自世界当代史问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从列宁到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认识的演变及其实践效果。(分数:2.00
7、)_四、论述题(总题数:10,分数:20.00)25.简述世界多极化的表现。(分数:2.00)_26.简述戴高乐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质。(分数:2.00)_27.简述 1945年到 1968年美国民主党对内施政的纲领。(分数:2.00)_28.试论“二战”后苏联体制表现的主要弊端及其改革。(分数:2.00)_29.论述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其教训。(分数:2.00)_30.两极格局终结的原因、标志及影响是什么?(分数:2.00)_31.论述东欧剧变的原因和性质。(分数:2.00)_32.论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分数:2.00)_33.简述苏共二十大并对其进行评价。(分数:2.00)_
8、34.简述中、苏分歧和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34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单项选择题 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相同原因是( )。(分数:2.00)A.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B.僵化的模式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民族矛盾激化和地区冲突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影响解析:解析:无论是苏联还是东欧国家,在后期的经济发展中都面临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困境。3.苏联解体表
9、明了( )。(分数:2.00)A.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B.“苏联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 C.马列主义在实践中的失败D.国际工人运动的失败解析:解析:苏联解体原因是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失败,并不是马克思主义不符合当代世界的发展,其失败促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4.没有参加苏联解体的标志性事件阿拉木图宣言的苏联加盟国家是( )。(分数:2.00)A.阿塞拜疆B.摩尔多瓦C.亚美尼亚D.立陶宛 解析:解析:1991 年 12月 21日,除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外,苏联 15个加盟共和国中的 12国领导人聚会哈萨克首府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这 12个国家是:俄罗斯
10、、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兹别克、塔吉克、土库曼、摩尔多瓦。5.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为了解决粮食问题,除了开展垦荒运动以外,在农村还开展了( )。(分数:2.00)A.种植土豆运动B.种植高粱运动C.种植小麦运动D.种植玉米运动 解析:解析:赫鲁晓夫对农业的调整:改变过度集中的农业计划制度,扩大农庄、农场的自主权;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取消农副产品的义务交售制;鼓励庄员发展副业经济。增加农业投资,开展大规模开垦荒地及种植玉米运动。6.苏联文学史上对现实问题进行反思的作品众多,其中索尔仁尼琴的代表性著作是( )。(分数:2.00)A.日瓦戈医生B.古拉
11、格群岛 C.叶尔绍夫兄弟D.一个人的遭遇解析:解析:索尔仁尼琴是苏联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昀作品反映了许多现实问题,代表作是古拉格群岛。7.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最早进行改革,并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是( )。(分数:2.00)A.南斯拉夫 B.波兰C.匈牙利D.捷克解析:解析:在铁托时期,南斯拉夫联盟开始摆脱斯大林模式,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道路。8.在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其改革因苏联的干涉而中断的是( )。(分数:2.00)A.波兰B.匈牙利C.捷克斯洛伐克 D.南斯拉夫解析:解析:1968 年春,捷共领导人杜布切克进行全面改革,此次改革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开创了民主开放的局面,展现出巨大的生机和活
12、力,史称“布拉格之春”。1968 年 8月 20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洛伐克,迫使其放弃改革。9.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分数:2.00)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C.各种社会问题和民族问题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解析:解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造成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10.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分数:2.00)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
13、性变化 解析:解析:德国通过柏林墙的开放实现了两德统一。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纷纷放弃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南斯拉夫,南斯拉夫联盟解散,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争状态。11.导致东欧国家和苏联发生剧变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西方的“和平演变”B.民族矛盾激化C.美、苏争霸的影响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解析:解析: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当代科技发展。尤其是 20世纪 70年代出现的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时代”,与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2.00)12.名
14、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解析:13.波兹南事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波兹南事件是 1956年波兰发生的一起工人示威游行的重大政治事件。1956 年 6月上旬,波兰西部重要工业城市波兹南的机车车辆制造厂工人因对生活现状不满,提出增加工资和降低赋税等要求。对此波兹南省委无法作出决定。于是工人推选出 30人代表团去华沙机械工业部请愿,但遭到拒绝。6 月 28日,波兹南上万工人举行示威游行。示威者与警察发生严重冲突,据报道有数十人死亡,二百多人受伤,数百人被捕。事件发生后,在波兰各地引起骚动。1956 年 7月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认为此次事件的发生一
15、方面是工人群众对党和政府与工人阶级间的“不正常关系”的抗议;另一方面是敌对分子利用工人不满情绪的结果。)解析:解析:波兹南事件是 1948一 1953年波兰人民共和国模仿苏联模式所造成的恶果。14.匈牙利事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匈牙利事件是 1956年匈牙利发生的政治事件。1956 年 10月 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发生学生和市民示威游行,夜晚发生流血事件。次日,政府改组,纳吉任部长会议主席。后暴乱波及全国各地,纳吉宣布取消一党执政,匈牙利退出华沙条约组织。11 月 4日,卡达尔等人离开首都,另组工农革命政府。同日,苏联军队进入布达佩斯,纳吉被捕,事件平息。)解析:解
16、析:在匈牙利本土,这一事件在 20世纪 70年代之前被定性为由拉科西等领导人“严重错误和罪行”引发的“反革命案件”,但在东欧剧变后又被称为“人民起义”,“与 1848一 1849年的革命和自由斗争具有同等的意义”。15.柏林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西柏林,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 年建造,1990 年拆除,拆除后两德重归统一。)解
17、析:解析:东西德国的分裂和柏林墙的存在是“冷战”两极对抗在欧洲最主要的表现。16.经济互助委员会(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49 年 1月,为了对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禁运,苏东六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成立了经济合作机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重要表现形式。经互会的成立,把社会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紧密联系起来,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抗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封锁的重要阵地,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诞生。)解析:解析:经济互助委员会内部由于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较弱,无法发挥它的经济功能。17.苏共二十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56 年
18、 2月 1424日,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主持大会并作苏共中央工作总结报告。提出了关于国内外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些新观点。这次会议确立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方针,开始了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尝试。苏共二十大,特别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宣告了斯大林主义的终结。不仅改善了苏联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而且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解析:解析:苏共二十大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18.阿拉木图宣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91 年 12月 21日,由苏联 12个共和国的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举行的首脑会议上签署阿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历史学 基础 世界 近现代史 模拟 34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