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ppt(4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杜艳华,专题: 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一)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必然性,1、中国的现代是后发外源型的现代化,2、中国现代化的类型特点追赶形的现代化。 这个特点决定了对外开放的必然性,3、中国近30年的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个成就证明:开放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现代化规律。,(二) 改革的必然性: 1、中国在落后条件下进步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2、中国建国后模仿苏联现代化模式的必然结果,1)学习苏联模式不能全盘否定 2)学习苏联带来的严重后果经济上,单一的公有制;将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管理体制,高度集
2、中与高度集权;政治上出现了个人崇拜、党内民主被破坏、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与现代化相悖。,结论:提前进入社会主义和选择苏联模式的结果: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共存。 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落后的生产力【1956年,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在社会制度上跨越了卡夫丁峡谷,但并未拥有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未经过发达的市场经济阶段。,历史的逻辑:体制不改革现代化无法实现;而体制改革在所有制上,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在经济体制上,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体制上,推进民主化进程。,二、中国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现代化的巨大推动,(一)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与中国现代化局
3、面的打开,1、改革开放的前奏 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邓小平领导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1)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3)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4)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2、 改革率先从农村开始 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 长期以来,特别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到1978年,全国还有2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农业发展的滞后,成为阻碍我国现代化顺利前行的重大障碍。
4、,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对天盟誓立下的实现包干到户的契约,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3、打开国门的一系列重大举措: 1980年3月,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深圳汕头,珠海厦门,对外政策的调整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字 邓小平出席中美建交招待会,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实现了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首次访问 卡特在白宫欢迎邓小平,4 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 1、确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 2、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二大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和发展道路,5、 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迈出关键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近现代史 纲要 第十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