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汇编及强化训练题(无答案).doc
《【考研类试卷】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汇编及强化训练题(无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汇编及强化训练题(无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9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真题汇编及强化训练题及答案解析(总分:115.00,做题时间:15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13.00)1.(2012 年第 1题)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 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人的 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分数:1.00)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2.(2012 年第 2题)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
2、90?”其答案是约 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 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分数:1.00)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3.(2013 年第 1 题)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分数:1.00)A.运动的衡量尺度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普遍状态D.运动的存在方式4.(2013 年第 2 题)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
3、”中,他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 他去割羊草。 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 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 他把羊都赶出去看羊吃什么就 割什么。 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 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 之间存在(分数:1.00)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因果联系D.本质联系5.(2014 年第 1题)爱迪生在发明电灯之前做了两千多次实验,有个年轻的记者曾经问他为什么遭遇这么多次失败。爱迪生回答:“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我发明了电灯。这只是一段经历了两千步的历程。”爱迪生之所以说“我一次都没有失败”,是因为他把每一次实验都看作(分数:1.00)A.认识中所获得的相对真理B
4、.整个实践过程中的一部分C.对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D.实践中可以忽略不计的偶然挫折6.(2015 年第 1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语重心长地对年轻人说:“书本知识非常重要,电脑技术也很重要,但是书本电脑里面种不出水稻来,只有在田里才能种出水稻来。”这表明(分数:1.00)A.实践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认识水平的提高B.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由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比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更重要7.(2015 年第 2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
5、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分数:1.00)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8.(2016 年第 1题)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更加好吃?”回家之后,他把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分数:1.00)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
6、适度的原则C.不可能通过一些现象而去认识某个事物的本质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9.(2016 年第 2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由倒过来就是由自,因此自由等于由自,由自即是随心所欲”。这两种关于自由的观点(分数:1.00)A.前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唯意志论的观点B.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前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前者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10.(2017 年第 1题)某
7、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分数:1.00)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
8、要的作用11.(2017 年第 2题)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12.(2018 年第 2题)“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白马非马”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联系B.模糊了事物本质与现象之间的联系C.混淆了事物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区别D.颠倒了事物形态与功能之间的
9、关系13.(2018 年第 3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的指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关于(分数:1.00)A.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原理B.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C.人民群众的活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原理D.总体的人在总体的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理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4.(2012 年第 17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0、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分数:2.00)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15.(2012 年第 18题)2011 年 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 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
11、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分数:2.00)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16.(2013 年第 18题)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分数:2.00)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
12、削阶级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17.(2014 年第 17题)长江的年龄到底有多大?这里说的长江“年龄”,是指从青藏高原奔流而下注入东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延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明长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 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 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分数:2.00)A.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B.时间和空间是通过
13、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C.时间和空间是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D.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8.(2014 年第 18题)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分数:2.00)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14、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19.(2015 年第 17题)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生成过程说明(分数:2.00)A.事物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C.
15、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D.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20.(2015 年第 18题)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分数:2.00)A.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C.精确把握事物的度D.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21.(2015 年第 19题)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
16、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分数:2.00)A.杰出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C.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D.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22.(2016 年第 17题)显微摄影是一门使用照相机拍摄显微镜下一般用肉眼无法看清的标本的技术。肉眼中千篇一律的细沙,在显微镜下,却是“一沙一世界”。有的晶莹剔透像宝石,有的金黄酥脆像饼干。即使是司空见惯的柴米油盐,在显微镜下也会展现神奇而充满魅力的另一面。显微镜下的“一沙一世界”表明(分数:2.00)A.任何事物都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B.事物的本质随着
17、人们认识的变化而改变C.人们可以通过制造和使用工具日益深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人们能够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达到对世界整体的把握23.(2016 年第 18题)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分数:2.00)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D.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24.(2017 年第 17题)生物学史,可以说是显微镜的发展史。17 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使用诞生不久的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了植物细胞,开启了近现代生物学的大门。此
18、后,显微镜的放大能力和成像质量不断提升,人类对细胞的认知也随之深刻和全面。20 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利用 X射线晶体学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人类的观察极限从亚细胞结构推向了分子结构。我国科学家的重要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的背后,也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显微镜在生物科学发现中的作用表明(分数:2.00)A.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B.实践的主体和客体正是依靠中介系统才能够相互作用C.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与实践条件的进步有着直接的关系D.实践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者的有机统一构成实践的基本结构25.(2017 年第 18题)唯物史观在坚持
1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前提下,高度重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下列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正确认识是(分数:2.00)A.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都是积极的B.历史人物会因其智慧、性格等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C.具有进步意义的历史人物往往能够首先发现或提出历史进程中新的历史任务D.历史人物不论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都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26.(2018 年第 17题)2017 年 6月,我国科学家利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国际上率先成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量子纠缠”就是两个
20、(或多个)粒子共同组成的量子状态,无论粒子之间相隔多远,测量其中一个粒子必然会影响其他粒子。“量子纠缠”现象虽然未被完全认知,但它仍然能够说明(分数:2.00)A.物质世界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B.事物联系的主观性和偶然性C.事物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7.(2018 年第 18题)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这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
21、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D.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由每一个参与历史活动的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74.00)(2012 年第 34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有个人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10100 克的最少,110 克的稍多,0.11 克和0.1克以下的最多;同时他还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的重量的 16倍,小块的重量是小碎片重量的 16倍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
22、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个人就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材料 2摘编自光明日报(2011 年 2月 21日)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跟着知名电影剪辑师罗伯特?怀斯学习。她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在从一个镜头切换到另一个镜头时,第一个镜头中的声音竟然延续到了第二个镜头中去,并且长达三秒钟,导致的结局:主人公驾驶汽车逐渐远去,镜头随之切换到已经到达的目的地场景,而这时依旧可以听见第一个镜头中的汽车声!罗伯特怀斯非常生气,他把这段影片往艾伦面前一扔说:“把你所犯的错误剪掉!”艾伦沮丧极了,正在她准备剪去自己所犯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9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汇编 强化 训练 答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