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
《【考研类试卷】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类试卷】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8 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3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6,分数:12.00)1.教育中介系统(分数:2.00)_2.认知风格(分数:2.00)_3.社会本位论(分数:2.00)_4.正迁移(分数:2.00)_5.课程内容(分数:2.00)_6.庚款兴学(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7.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意义。(分数:2.00)_8.比较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异同。(分数:2.00)_9.简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分数:2.00)_1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分数:2.00
2、)_11.简述永恒主义教育的内容。(分数:2.00)_12.简述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分数:2.00)_三、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13.负强化就是惩罚。(分数:2.00)_14.法国教育体制是地方分权式。(分数:2.00)_15.人的发展速度不同,说明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16.论述教师必备的素养。(分数:2.00)_17.论述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分数:2.00)_2018 年山东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3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6,分数:1
3、2.00)1.教育中介系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中介系统是构成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 教育中介系统是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教育活动方式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和学的方式和方法。)解析:2.认知风格(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认知方式是心理层面上的学习风格成分,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式,即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认知风格,是个体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于是就形成了
4、人们认知方式的差异,如有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等。)解析:3.社会本位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社会本位论也称国家本位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凯兴斯坦纳、涂尔干等。主要观点是教育目的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相对于个体而言,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社会本位论在当代有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事业,但是忽视了个体的价值,否认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完全将受教育者当成是等待被加工的“原料”,违背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解析:4.正迁移(分数:2.00)_正确答
5、案:(正确答案:从迁移的影响效果方面看,迁移的发生并非总是积极的影响,它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影响通常被称为正迁移,消极的影响被称为负迁移。如阅读理解的学习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是一种正迁移。教学中要积极利用知识的正迁移。)解析:5.课程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标从人类的经验体系中选择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编排而成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选择课程内容时,要注重选择两方面的知识,即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 (1)间接经验的选择:间接经验即理论化、系统化的书本知识,它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成果,间接经验具体包含在各种形式的科学中。间接经验选
6、择的依据是科学理论知识内在的逻辑结构。 (2)直接经验的选择:直接经验是指与学生现实生活及其需要直接相关的个人知识、技能和体验的总和。如社会生活经验、学生处理与自然事物关系的知识、经验与技能技巧等。直接经验选择的依据是学生的现实社会生活需要和学生社会发展的要求。)解析:6.庚款兴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清末新政时期,由于留日高峰的形成,也格外引起美国朝野的注目,认为这将不利于美国在华的长远利益。美国决定将中国“庚子赔款”中的一部分以先赔后退的方式退还给中国,并和中国政府达成默契,将这笔钱用来发展留美教育。史称“庚款兴学”或称“退款兴学”。这一举动被相关国家效仿。为了实施“庚
7、款留美”计划,中美两国分别在两地设立了“游美学生监督处”和“游美学务处”。中国着手筹建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堂。通过这次兴学,美国的确把中国留学潮引向美国,中国留学生的流向从此发生了变化。)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7.简述中世纪大学的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中世纪主要的世俗教育形式有城市学校和中世纪大学。 (1)城市学校: 城市学校是应新兴市民阶层需要而产生的,它不是一所学校的名称,而是新兴市民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其种类有行会学校、商会学校(也称基尔特学校)。城市学校作为一种新的学校类型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在领导权上,大多属于行会和商会。后期,城
8、市学校逐渐由市政当局接管,市政府决定学费的数目、教师的选聘及儿童入学资格的确定等。 在内容上,以读、写、算及商业、手工业相关的世俗知识为主。不仅扩大了教学内容, 更是要求学习内容为现实服务,并以地方语教学,与以拉丁语教学的教会学校形成鲜明对比。 在培养目标上,主要是从事手工业、商业的职业人才,大多为初等学校,但也具有一定的职业训练性质。 在性质上,城市学校虽然与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基本上属于世俗性质。 (2)中世纪大学: 中世纪大学是新兴市民阶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后,追求新学问成为一种时尚,中世纪大学因此应运而生。最初的中世纪大学是一种自治的教授和学习中心。一般由一名(或数名)
9、在某一领域有声望的学者和他的追随者自行组织起来,形成类似于行会的团体进行教学和知识交易。 中世纪大学的主要办学特色: 教育目的:中世纪大学的基本目的是进行职业训练,培养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 领导体制:中世纪大学按领导体制可分为两种:“学生大学”与“先生大学”。前者由学生主管教务,教授的选聘、学费的数额、学期的期限和授课时数等,均由学生决定;后者由教师掌管校务,学校诸事均由教师决定。 学位制度:中世纪大学已有学位制度,学生修完大学课程,经考试合格,可得“硕士”“博士”学位。 课程设置:大学的课程开始并不固定,后趋向统一,应社会需求分文、法、神、医四科进行学习。 教学方法:讲演和辩论。讲演包括宣读
10、和解释权威性教材。辩论也都从书本出发,结论是现成的。辩论有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脱离实际。 自治:中世纪大学从最初形成就表现出自治的特点,即学校的事务基本由学校自行管理。中世纪大学具有一些自己的特权,比如,大学师生免税、免服兵役等。)解析:8.比较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异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察举制。 察举制在汉武帝时期得以确立,它是先经考察举荐、再经考试、最后根据考试成绩优劣选拔人才的制度,是对太学养士选材的补充。其实是保障了读书做官、以儒术取士的落实,被称为科举制度的先导。 (2)九品中正制。 魏晋时期的选士制度。按门第授予官职,只授予“士族”,限制庶
11、族。但是这种做法挫伤了人们的求学积极性。 (3)相同点。均为选士制度。 (4)不同点。 公平性:察举制不问出身,而九品中正制限制庶族。 影响:察举制扩大了人们的求学积极性,九品中正制挫伤了人们的求学积极性。 考试制度:察举制设立考试,有“孝廉”等科目,九品中正制不设考试科目。)解析:9.简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一,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可以减少认识过程的盲目性,节省时间和精力,有效地避免人类历史上的偶然性和曲折,从而大大提高认识效率;使学生尽快获得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在此基础上为更加深入广
12、泛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是学生没有亲身实践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个人的直接经验参与和帮助,是很难对间接经验和书本知识进行接受、理解、消化和巩固的,直接经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所以,教学必须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才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第三,防止忽视系统知识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传统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书本知识, 在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下,我们又只偏向于学生的个人经验,这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解析:1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13、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关的知识经验。有关的知识经验是影响问题解决的个人因素,如果个体有与问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则可以促进问题的表征和解答,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解决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 智能: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的因素。因为智力中的推理能力、理解力、记忆力、信息加工能力和分析能力等成分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也影响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动机:动机是促使问题解决的动力因素,对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有重要影响。动机的性质和动机的强度会影响问题解决的进程。 (3)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 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呈现问题的客观情境(刺激模式)。问题情境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考研 试卷 2018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 硕士 EDM 综合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