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2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2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2及答案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我们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_而言的。 A.文化产品 B.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D.文化内涵(分数:1.00)A.B.C.D.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_ A.文化传统 B.传统文化 C.理性思维 D.直观顿悟(分数:1.00)A.B.C.D.3.吐蕃民族主要居住在今天的_ A.云贵地区 B.新疆地区 C.西藏地区 D.甘肃地区(分数:1.00)A.B.C.D.4.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
2、下,浙东一带重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_ A.王夫之 B.黄宗羲 C.章学诚 D.龚自珍(分数:1.00)A.B.C.D.5.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典籍齐民要术的作者是_ A.贾思勰 B.宋应星 C.李时珍 D.傅玄(分数:1.00)A.B.C.D.6.郡县制建立于_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分数:1.00)A.B.C.D.7.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同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称_ A.合议厅 B.南北衙 C.政事堂 D.枢密院(分数:1.00)A.B.C.D.8.著名的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产生于_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分数:1
3、.00)A.B.C.D.9.中华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_ A.水土平衡观念 B.节气文化 C.农政思想 D.农耕灌溉(分数:1.00)A.B.C.D.10.南方一般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_ A.墟 B.集 C.市 D.会(分数:1.00)A.B.C.D.11._是维系家庭文化的经典,被称为民间的“二十五史”。 A.字辈谱 B.家谱 C.家风 D.家族(分数:1.00)A.B.C.D.12.我国发明的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是在_时期。 A.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分数:1.00)A.B.C.D.13.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时期是_ A.商代 B.周代 C.秦汉 D.魏晋(分数:1.0
4、0)A.B.C.D.14.曹魏时期所建立的选官制度是_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门阀制度(分数:1.00)A.B.C.D.15.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是描述的我国哪一节日?_ A.端午 B.重阳 C.中秋 D.春节(分数:1.00)A.B.C.D.16.“一分为二”之说的提出者是_ A.韩愈 B.程颐 C.张载 D.朱熹(分数:1.00)A.B.C.D.17.“行先知后”说的提出者是_ A.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王夫之(分数:1.00)A.B.C.D.18.西汉董仲舒所提出的“五常之道”是指_ A.天、地、君、亲、师 B.仁、义、礼、智、信
5、 C.恭、宽、信、敏、惠 D.温、良、恭、俭、让(分数:1.00)A.B.C.D.19.诗经的比、兴是运用的_ A.比喻思维 B.形象思维 C.类比思维 D.抽象思维(分数:1.00)A.B.C.D.20.“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审美原则,其哲学基础是_ A.天人合一 B.知行合一 C.中庸之道 D.抽象思维(分数:1.00)A.B.C.D.21.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是_ A.象形 B.指事 C.形声 D.会意(分数:1.00)A.B.C.D.22.用字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意思的修辞格是_ A.回文 B.复叠 C.析字 D.对偶(分数:1.00)A.B.
6、C.D.23.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_ A.道家学说 B.阴阳五行说 C.魏晋玄学 D.宋明理学(分数:1.00)A.B.C.D.24.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是_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教思想 D.法家思想(分数:1.00)A.B.C.D.25.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思想提出于 20世纪_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D.90年代(分数:1.00)A.B.C.D.二、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分数:10.00)26.司马迁将楚地一分为三,其中西楚指_ A.今江苏、安徽、河南三省交界地带 B.今河南南部的汝南、南阳一带 C.今苏州、扬州一带 D.今江西、安徽交界
7、地带 E.今湖南、广州一些地区(分数:2.00)A.B.C.D.E.27.明代关注国计民生的著作主要有_ A.李时珍本草纲目 B.宋应星天工开物 C.徐光启农政全书 D.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E.以上都对(分数:2.00)A.B.C.D.E.28.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说法,正确的有_ A.宗法制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B.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 C.在宗教制度之下,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合一 D.西周的土地名义上属于诸侯 E.宗法制使社会成员按照宗法的原则组织起来(分数:2.00)A.B.C.D.E.29.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主要有_ A.“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B.“乐人之乐”的幸福
8、观 C.“中庸之道”的价值观 D.“知行合一”的实践观 E.以上都正确(分数:2.00)A.B.C.D.E.30.传统的语言教育包括_ A.句子训练 B.修辞训练 C.作文训练 D.逻辑训练 E.语法训练(分数:2.00)A.B.C.D.E.三、B名词解释题/B(总题数:5,分数:15.00)31.通漕四渠(分数:3.00)_32.“政绩”观(分数:3.00)_33.郡县制(分数:3.00)_34.仁爱孝悌(分数:3.00)_35.全盘西化论(分数:3.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30.00)36.中国古代在兴修水利方面有哪些重要贡献?(分数:6.00)_37.汉代以后为什么能
9、够出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盛世?(分数:6.00)_38.简述礼与俗的关系。(分数:6.00)_39.简述诗经及其艺术成就。(分数:6.00)_40.简述 20世纪中国文化三大主要思潮。(分数:6.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0.00)41.试述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分数:10.00)_42.为什么说诗、乐、舞三位一体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分数:10.00)_中国文化概论自考题-1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25,分数:25.00)1.我们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等等,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_而
10、言的。 A.文化产品 B.文化现象 C.文化事象 D.文化内涵(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我们平时所说的“筷子文化”、“扇子文化”,是针对所指称事物的文化内涵而言的。答案为 D。2.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_ A.文化传统 B.传统文化 C.理性思维 D.直观顿悟(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是文化传统。这种核心精神,是底层文化和上层文化所共有的。答案为 A。3.吐蕃民族主要居住在今天的_ A.云贵地区 B.新疆地区 C.西藏地区 D.甘肃地区(分数:1.00)A.B.C. D.解析
11、:解析 吐蕃民族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大。答案为 C。4.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浙东一带重史学,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_ A.王夫之 B.黄宗羲 C.章学诚 D.龚自珍(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因为黄宗羲的影响,浙东一带十分重视史学。答案为B。5.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典籍齐民要术的作者是_ A.贾思勰 B.宋应星 C.李时珍 D.傅玄(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典籍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答案为 A。6.郡县制建立于_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
12、汉(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制建立于秦朝。答案为 C。7.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同执宰相之职,他们议政的场所称_ A.合议厅 B.南北衙 C.政事堂 D.枢密院(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隋唐时期朝廷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共议国政,同执宰相之职。三省长官议政的地方就是政事堂。答案为 C。8.著名的话本小说集“三言”、“二拍”产生于_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三言二拍是明代五本著名传奇短篇小说集及拟话本集的合称。答案为 C。9.中华民族生产文化的主
13、体内容是_ A.水土平衡观念 B.节气文化 C.农政思想 D.农耕灌溉(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农耕灌溉是中华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很早就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在发展农业经济上,一向以农耕与水利并重。答案为 D。10.南方一般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_ A.墟 B.集 C.市 D.会(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我国传统的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即市、墟、集、会。古人把贸易的场所称为“市”;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墟”;北方的贸易场所叫“集”;我国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
14、。答案为 A。11._是维系家庭文化的经典,被称为民间的“二十五史”。 A.字辈谱 B.家谱 C.家风 D.家族(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家谱是中国传统社会保存和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它是维系家庭文化的经典,被称为民间的“二十五史”。答案为 B。12.我国发明的最初的指南针司南是在_时期。 A.战国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答案为 A。13.确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时期是_ A.商代 B.周代 C.秦汉 D.魏晋(分数:1.00)A.B.
15、C. D.解析:解析 秦汉时期确立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成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的政治文化传统。答案为 C。14.曹魏时期所建立的选官制度是_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门阀制度(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曹魏时期建立了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答案为 B。15.家人鸡鸣而起,“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是描述的我国哪一节日?_ A.端午 B.重阳 C.中秋 D.春节(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以次拜贺,即按尊卑长幼至祖宗神位前依次祭拜,然后依辈分向家长贺年或互拜。拜年是人们在度过旧岁迎来新年之际
16、,互相庆贺,同时隐含了人伦关系再造的意义。由此可排除选项 ABC。答案为 D。16.“一分为二”之说的提出者是_ A.韩愈 B.程颐 C.张载 D.朱熹(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朱熹糅合邵雍的“一分为二”、张载的“一物两体,等观点提出了“一分为二”的学说。答案为 D。17.“行先知后”说的提出者是_ A.荀子 B.程颐 C.王阳明 D.王夫之(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反对“离行以为知”,提出“行先知后”说。答案为 D。18.西汉董仲舒所提出的“五常之道”是指_ A.天、地、君、亲、师 B.仁、义、礼、智、信 C.恭、宽、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中国文化 概论 考题 12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