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110及答案解析.doc
《【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110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历类职业资格】专升本政治-110及答案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专升本政治-110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_。(分数:2.00)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_。(分数:2.00)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_。(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4.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
2、_。(分数:2.00)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辩证法的观点5.发展即_。(分数:2.00)A.事物的运动B.事物的变化C.事物的壮大D.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6.矛盾同一性是指_。(分数:2.00)A.矛盾的共性B.矛盾的个性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D.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7.量是指_。(分数:2.00)A.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和次序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B.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C.事物发展的连续性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8.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这是指_。(分数:2.00)A.新事物区别于旧事物B.新事物
3、产生于旧事物C.新事物取代了旧事物D.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9.事物的现象是指_。(分数:2.00)A.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B.事物的属性C.形形色色的事物D.对事物的感性认识10.“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_。(分数:2.00)A.唯物主义认识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路线C.可知论的认识路线D.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1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_。(分数:2.00)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本身是一种客观事实D.真理反映了客观12.生产方式是指_。(分数:2.00)A.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B.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方式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13.国体与政体的关
4、系是_。(分数:2.00)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本质与现象的关系C.必然与偶然的关系D.原因与结果的关系14.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是关于_。(分数:2.00)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B.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C.革命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D.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1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_。(分数:2.00)A.改革与开放B.民主与人权C.战争与革命D.和平与发展1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_。(分数:2.00)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科学发展观17.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_。(分数:2.00)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
5、僚资本主义D.民族资本主义18.人民军队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_。(分数:2.00)A.坚持党的绝对领导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C.优待俘虏D.有思想政治工作19.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步骤是_。(分数:2.00)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B.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C.循序渐进,由初级到高级D.先合作化,后机械化20.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_。(分数:2.00)A.精髓B.核心内容C.思想基础D.组成部分21.认清中国的国情,最主要的是认清中国的_。(分数:2.00)A.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B.矿产资源及其地区分布C.人口状况D.社会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2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
6、领规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_。(分数:2.00)A.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的是_。(分数:2.00)A.公有制经济B.国有经济C.集体经济D.非公有制经济24.按劳分配就是按_。(分数:2.00)A.劳动者的能力分配个人消费品B.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C.劳动力的价值分配个人消费品D.劳动者在生产中的责任分配个人消费品25.允许和鼓励一部分
7、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这是_。(分数:2.00)A.治贫的权宜之计B.造成两极分化的根源C.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D.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26.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_。(分数:2.00)A.改革与开放的关系B.发展与稳定的关系C.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27.民主首先而且主要是指一种_。(分数:2.00)A.国家制度,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B.组织原则C.管理方式D.协商议事28.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_。(分数:2.00)A.中共中央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_
8、。(分数:2.00)A.物质基础B.目标和方向C.思想基础D.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_。(分数:2.00)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31.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把_。(分数:2.00)A.维护世界和平放在首位B.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放在首位C.避免世界大战放在首位D.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32.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_。(分数:2.00)A.拥有行政管理权B.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33
9、.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_。(分数:2.00)A.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B.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_。(分数:2.00)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C.民主集中制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35.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_。(分数:2.00)A.爱国主义性质的B.政治联盟性质的C.社会主义性质的D.人民民主性质的36.2015 年 9 月 22 日至 25 日,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双方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
10、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些成果包括_。(分数:2.00)A.47 项内容B.48 项内容C.49 项内容D.50 页内容37.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一期于 2015 年 10 月 8 日正式上线运行。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设在_。(分数:2.00)A.北京B.上海C.广州D.成都38.2015 年 10 月 18 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准则和条例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全面从严治党的_。(分数:2.00)A.理论成果B.实践成果C.迫切要求D.客观需要39.2015 年 11 月 7
11、 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进行了自 1949 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这次会面的地点是_。(分数:2.00)A.台北B.北京C.新加坡D.厦门40.国务院法制办 2015 年 11 月 20 日向社会公开发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送审稿)。送审稿规定,单位和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比例,下限不应低于 5%,上限不应高于_。(分数:2.00)A.8%B.10%C.12%D.14%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20.00)4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分数:10.00)_42.延安整风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宗派主义。 (分数:10.00)_三
12、、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30.00)43.怎样理解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即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重要性? (分数:10.00)_44.为什么说革命和改革都是解放生产力? (分数:10.00)_45.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分数:10.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0)46.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分数:20.00)_专升本政治-110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80.00)1.哲学史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_
13、。(分数:2.00)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部分内容。按照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在历史上存在三种形态,即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和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反,凡是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物质由精神派生的,都属于唯心主义
14、哲学。唯心主义哲学还分为把世界归结为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和把世界归结为客观精神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所以,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_。(分数:2.00)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B.17 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D.19 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成分,吸取了它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
15、而上学思想,吸取了它的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创立了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D 是正确的选项。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_。(分数:2.00)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的部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物质只有通过运动,才能表现出它到底是什么。运动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表现。物质离不开运动,无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也离不开物质,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
16、义观点。因此,既不能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也不能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坚持物质与运动的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C 是正确的选项。4.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_。(分数:2.00)A.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物质和意识的部分内容。事物的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动非静,静非动,动与静是不同的,任何物质的运动过程都存在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两种状态,所以,动与静不能混为一谈。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列的。就整个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7、就物质的存在状态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面,但这是局部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另一方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任何形式的物质运动,都是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既对立又统一中进行的。在对待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形而上学的静止论,同时也要反对形而上学的相对主义的诡辩论。前者只承认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而后者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所以,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5.发展即_。(分数:2.00)A.事物的运动B.事物的变化C.事物的壮大D.旧事物灭亡新事物产生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部分内容。发展是指事物的
18、运动和过程。发展首先是一种运动:从性质上讲,发展是一种前进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从内容上讲,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新陈代谢,除旧布新;从形式上讲,发展是量变到质变。发展不仅运动,而且也是一个过程,即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所以,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所谓新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反之,旧事物就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其存在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D 是正确选项。6.矛盾同一性是指_。(分数:2.00)A.矛盾的共性B.矛盾的个性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D.矛盾双
19、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部分内容。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内在的、有机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体现对立面之间互相吸引的一种趋势。矛盾同一性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第一,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赖。矛盾的每一方都同对立的一方彼此相互依赖着,而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这种相互贯通表现为两种情况,其一是矛盾双方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彼此相通,包含着相互转化的趋势。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7.量是指_。(分数:2.00)A.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和次序等可以用数
20、、量表示的规定性 B.事物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C.事物发展的连续性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部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两种规定性。量是指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量的根本特点是,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即在一定的范围内量的变化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所以,A 是正确的选项。8.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这是指_。(分数:2.00)A.新事物区别于旧事物B.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 C.新事物取代了旧事物D.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部分内容。辩证的否定也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所谓“扬弃”是指它包含着抛弃、保留、发扬的意思,也就是说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在克服旧事物的消极因素的基础上,保留某些有利于新事物发展的积极因素。这样,新旧事物之间固然有质的区别,但新事物从旧事物内部产生出来的,因而同旧事物存在着必然的联系。B 是正确的选项。9.事物的现象是指_。(分数:2.00)A.事物的外部联系与表面特征 B.事物的属性C.形形色色的事物D.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事物的
22、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的部分内容。所谓现象,就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如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作为辩证法范畴的“现象”,是包括事物内部本质的外部特征。事物的现象有两类:一类是真象,即从正面表现本质,同本质一致的现象。一种是假象,即从反面表现本质,同本质不一致的现象。“声东击西”中的“声东”就是假象,假象是本质的否定的现象。A 是正确选项。10.“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_。(分数:2.00)A.唯物主义认识路线B.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C.可知论的认识路线D.不可知论的认识路线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实践和认识的部分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这是认识论的
23、出发点,由此出发,在认识论上存在着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即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反映论(庸俗唯物主义除外);另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即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唯心主义认识论实质上是先验论。B 是正确的选项。1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_。(分数:2.00)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真理本身是一种客观事实D.真理反映了客观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四章实践和认识的部分内容。客观真理或真理的客观性,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既然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里的正确反映,那么作为一种反映,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历 职业资格 政治 110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