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07年重庆市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暂缺答案)及答案解析.doc
《【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07年重庆市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暂缺答案)及答案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类职业资格】2007年重庆市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暂缺答案)及答案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07 年重庆市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暂缺答案)及答案解析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120 分钟 )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的综合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30 分钟,作答 6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观察家
2、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已是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顺应社会和民意发展要求的明智选择。 2、社会学家早已明言: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突破 800-1000 美元大关,即进入了贫富分化、利益冲突的“多事之秋”。而我国在 2004 年恰恰跨进了这一“门槛”,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瞭望周刊刊登文章说,中国目前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归纳起来,这个阶段的特点有两个:既是关键发展期,同时又是矛盾凸显期。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 研部主任严书翰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一阶段呈现出两种前景,一是执政党和政府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政策妥当,就可以进入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保持经济
3、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执政党和政府如果政策失误,不但会使经济停滞不前,而且会激化社会矛盾,产生社会动荡,危及政权稳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蕴涵着争取第一种光明前景,规避第二种黯淡前景的战略意图。具体审视中国社会目前所存在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则能更加清楚地看出中央做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决策的深谋远虑。 3、中央党校教育长李兴山认为,如果将城乡 居民收人的计算方式、税赋负担、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城乡差距可能会是 6 倍以上。尽管近几年我国政府加大了“三农”工作的力度,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仍然十分有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农业人口基数大、素质低,影响“三农问题”的一些机制
4、体制性问题暂时还无法解决,城乡差距仍将会长期存在。从地区差距来看,尽管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但是东中西部的相对差距仍呈扩大趋势。一些部门和单位靠垄断而获取超额利润,劳动力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达 4.25 倍,拉大了群众之间的收入差距,引起了一些 群众的不满。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够予以正确解决,就会危及稳定。 4、高考移民、择校风、乱收费反映了我国教育领域存在的不公平现象。据统计,城乡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差距为 5.8 倍。北京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省与省之间的生均教育经费差别为 7.8 倍。 2004 年调查显示,超过 50%的农村中小学基本运行费难以保证, 4
5、0%的小学仍然使用危房。 5、卫生部调查显示,中国约有 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 29.6%的居民应住院而不住院就医。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 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 2%。其中 80%集中在城市,又有 80%集中在大医院。异地就医加大经济负担;集中在大医院导致人满为患。 看病难!住院费用 5 年上涨了 76.1%。 看病贵!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数据统计,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从 1998 年到 2003 年分别上涨了 57.5%和 76.1%,远远超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6、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劳动人口猛增,劳动力与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缺口达 1400 万,
6、2006 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我国目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只有 1.6 亿,不及劳动人口一半,覆盖率不及世界水平的一半。截至 2005 年 9 月,社保在农村 的普及率只有 13%,而且多在城市和沿海地区。 7、经济发展与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并存。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依然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一是投入高。“十五”前三年,每增加 1 亿元 GDP 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为 4.38 亿元,大大高于以前。其中虽存在投资品价格上涨、基础设施投资比重提高等不可比因素,但也反映出高增长对高投入的依赖。二是消耗高。每万元 GDP 能耗相当于印度的 3 倍,日本的 6倍,法国的 10 倍;每万元工
7、业产值耗用钢材、木材、水泥量分别是发达国家的 5-8 倍、 4-10 倍、 10-30 倍。火电煤耗比国际先进水准高 22.5,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 21,水泥综合能耗高 45。载货汽车百吨公里油耗比国际先进水准高 1 倍以上。三是污染高。目前全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高居世界第一, 1 3 国土面积受酸雨影响;废水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 82, 70的城市河段受到污染, 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每年堆存 10 多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 8、在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网和人民网就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新华网的调查中,得票最高的前七大问题依次是:股市走势如何,医疗收费能否下降,
8、反腐倡廉,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教育乱收费能 否得到控制,住房价格走势,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在人民网的调查中,政治类,反腐倡廉,严惩腐败,排在第一;经济类,推进国企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排在第一位;社会类,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稳定物价、降低房价、解决住房难题,扩大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排在前四位。特别是社会类的前四项,得票都在 15000 票以上。 9、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 0.45,占总人口 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 4.7,而占人口 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 费的份额高达 50。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
9、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会加剧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混乱,甚至会威胁到社会政治的稳定、危害到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 10、直辖以来,重庆市生产力快速发展,物质得到极大丰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但这种发展还极不平衡,不和谐的因素还大量存在: 2005 年,占全市劳动力总量 50%的农村劳动力所创造的农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11.1%。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人均 GDP 仅为都市发达经济圈的 34%;市内人均 GDP 最高区县与最低区县相差 10 倍,人均 区县财政预算内收入相差 15 倍。与此同时,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保障体制不完
10、善、就业不充分、社会收入差距拉大、民主法制不健全等等,也是隐藏在决策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11、中国贫富差距的拉大,不是因为选择了市场经济,而是没有更好地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思想。事实上,在许多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贫富差距不但没有扩大,反而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的政府将社会公正放在首位,通过强调社会公平性,制定了大量的财富分配和再分配法律制度,并且严格地依法办事,防止整个社会 的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 12、与对发展目标的反思、调整、完善相一致,新时期以来,中国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发展经济、开展各项社会活动时,注重协调经济与社会、人
11、与自然等方面的平衡,其意图就是要从观念层面,将大写的“人”融入到社会发展观念之中。这次“十一五”规划,既提出了要在 201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又破天荒地强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0左右”。 13、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从社会发展和谐程度较高的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来看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调整政府职能。一是要着力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从当前来看,关键是要推动政府由偏重直接参与和管制经济活动的模式,向服务管理型模式转变;二是要增加政府透明度,强化政绩考核,完善行政监督,加强舆论监督,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14、中国应制定系统的社
12、会政策,包括就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首先,在就业领域中,力争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注重服务业的发展和提高公民的就业能力,特别注重为弱势群体如农村劳动力、女性和残疾人等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其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加大用于卫生和教育的社会 支出;再次,在社会保障方面,应致力于建设一个与经济发展水准相适应的,包括社会保险、救济、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的综合保障体系。 15、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设和谐文化,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和发扬。“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和为贵”、“和而不同”等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长期受到人们的崇尚,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
13、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起到了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 16、道德在调整人与人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将起到重要的作 用。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或期冀。和谐社会是一种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在社会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家庭生活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提高,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人人都期盼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奉献社会、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社会氛围,同样,人人又都是这样一种社会氛围的参与者。 17、加强制度建设,保
14、障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 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18、 2006 年 11 月 16 日到 17 日重庆市委二届十次全委会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重庆实际,研究解决影响重庆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和矛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和谐重庆步伐。“这将是对构建和谐重庆的一次总动员。”重庆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和谐重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孟东方教授认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务员 职业资格 2007 重庆市 选调 考试 申论 暂缺 答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