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doc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试题 本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选择题(本题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 )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2.“盟”是祭祀神灵时做出的保证。 “誓”是一种约束性语言。春秋盟誓参与者由周天子而诸侯而大夫,甚至国人也有参与,某些诸侯国为了自己的利益与夷狄结盟。这实质上表明,春秋时期()A.诚信观念部分丧失 B.周朝
2、分封制趋于衰落 C.夷夏之防不复存在 D.中央集权制开始出现3.据考证,西周至春秋早期,一些相距甚远的诸侯国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与周王朝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此现象说明( ) 。A: 手工业实现了器物标准化生产 B: 周王以赏赐青铜器物笼络诸侯C: 宗法制确保同族文化的延承性 D: 分封制推动了中原文化的传播4.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 。A: 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 重视内部忧患而忽视外部侵扰C: 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 重视国家统一
3、而忽视民族发展5.秦始皇规定,全国政务系统下的主要官员全由皇帝任命,收入按等级进行分拨。这种做法( ) 。A: 否定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B: 沿袭了商周以来的等级制度C: 确立了家国同构格局 D: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6.东汉实行察举制, “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 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 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2 -C: 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 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7.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
4、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8.在西汉,刺史每年 8 月“巡行所部郡国” ,郡守“常以春行所主县” , “秋冬遣无害使”审察案情,至于临时突击督察,大多发生于突发的案情或农民起义的发生。如武帝时派绣衣御史去镇压农民起义,派遣司隶校尉“补巫蛊,督大奸猾。“这说明西汉时期( )A基本继承了秦朝的监察制度 B监察方式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C刺史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 D汉武帝扩大了郡守的履职权限9.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
5、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A: 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 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 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 D: 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10.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 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C: 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 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11.战国时,赵国铸造了大量的样式多样的青铜货币,其中布币是最主要的货币形式;还有为适应与燕齐交界地区的商业交往而铸的刀币,以及受
6、秦国影响铸造时间较晚的圜钱.这反映了当时赵国( )A. 手工业技术很发达 B. 具有工商立国思想 C. 一度取得霸主地位 D. 积极开展商贸活动12.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 “以左右望” ,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13.先秦著作山海经 海内经记载:“后稷(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从考古发现来看,在河南、山西、江苏
7、、浙江、上海、广西、内蒙古、吉林等省- 3 -市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 历史记述的正误需要考古发现佐证 B. 文献资料不能作为一手史料C. 商周时期我国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D.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的历史久远14.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A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D秦国统一六国已是民心所向15.下图是西周时期的盛食器倗生簋及其铭文,铭文大意是:格伯用 4 匹好马与倗生交换土地 30 田,双方剖券为凭,并实地勘定田界,具结交换事宜。这反映了当时
8、 ( )A用以交换的货币尚未出现B土地制度受到一定冲击 C政府对商业管控较为松弛 D贵族兼并土地现象频繁 16.二十四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人依据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建立起来的补充历法。战国末期吕氏春秋一书记载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 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两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并写入历法且沿用至今。这反映出中国古代( ) 。A: 北方经济的持续领先 B: 天文历法科学严密 C: 农耕文明的积淀传承 D: 农学研究因循守旧17.左传载,楚昭王病,卜官认为是河神作祟,大臣建议祭祀,昭王拒绝。孔子对此赞曰:“楚昭王知大道矣。其不失国也,宜哉!”孔子下列言论与他这一评
9、价一致的是( ) 。A: “获罪于天,不可祷也 ” B: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C: “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D: “不语怪、力、乱、神”18.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 )A. 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 B.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4 -C. 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 D. 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19.“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 “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
10、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0.西周时代,贵族阶级普遍盛行孝友或孝梯观念,周公曾告诫卫康叔, “不孝不友是最大的罪恶” 。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儒家伦理观念已初步确立 B统治秩序借助于道德观念C贵族阶级内部实现了团结 D社会道德体系已基本建立21.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亲与舍人共饮食, “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魏国贵族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致食客三千人”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贵族势力影响诸侯争霸的结局 B对士阶层的倚重之风盛行C权力下移成为诸侯的无奈抉择 D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加剧22.韩非子提出建立“事在四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遵义 航天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