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淇滨高中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第二次周考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 “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石斧 耧车 骨镰 曲柄锄A B C D3.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出一套个体农
2、户农副兼营的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反复强调农户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 “宁可少好,不可多恶” 。这表明( )A精耕细作的目的是追求农业收益的最大化 B精耕细作农业遏止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C个体农户为主体的耕作模式抑制农业的进步 D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导致耕作模式的转变4.“富者田联田联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能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土地兼并 B. 井田制瓦解C. 重农抑商 D. 闭关锁国5.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 ;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
3、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 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资料反映现象是(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明中后期纺织业普遍使用了机器- 2 -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 工业的繁荣6.陶瓷制造业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行业之一。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商周时已出现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东汉出现成熟的青瓷魏晋南北朝时期能烧制白瓷,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清代粉彩瓷器品种较多A B C D7.中国古代手工业在农耕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B家庭手工业产品用以纳税和家庭消费C采用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D丝
4、织业的生产中心一直在南方8.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9.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 “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 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10.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进行税制改革,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
5、规定不论“公田” “私田”都要按亩纳税。这一时期的改革( )A巩固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度 B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趋势C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实践运用 D促进了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3 -11.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土地规模(亩) 户数 户数比例20 以下 24 17.3%20130 103 74.1%131300 10 7.2%300 以上 2 1.4%小计 139 100%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 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12.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记载:“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
6、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材料表明( )A洋纱的盛行对妇女织布而言是一种解放B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模式渐趋解体C乡村织妇到城市的纱厂做工破坏社会风气D洋纱厂洋布局是以手工工场为主的企业13.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材料表明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出路是( )A武器制造,发展军事工业 B机器制造,军事民用兼 施C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 D发展
7、教育,培养新式人才14.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 )A其倡导者的思 想极其守旧 B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4 -C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 D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15.19 世纪 70 年代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属于( ) A近代军事工业 B手工工场C近代民族工业 D官办企业16.“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
8、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商人投资规模过度A B C D17.1938 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 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 ,“树立重工业基础” ,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 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 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8.据统计,18951913 年,资本在 10 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 549 家。
9、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15%。这一时期集中在上海的缫丝工业显著发展。这说明 ( )A资本主义对华资本输出明显减少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贸易中心开始由广州转移到上海D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19.清政府谕令“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表明清政府已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这一政策的调整是在(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辛亥革命之后20.“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 “高产卫星”一词,1957 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 年有 85 篇,1959 年有 15 篇,而 1960 年只有 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鹤壁市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二次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