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测(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测(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周测(五)遗传的基本规律(含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遗传的基本规律夯基提能卷 立足于练题型悟技法保底分一、选择题(共 10个小题,每题 2分)12019宁夏银川一中月考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植株杂交,F 1基因型为AaBb。下列有关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 F1能产生四种配子 AB、Ab、aB、ab,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若 F1自交,F 2有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 :3 :3 :1,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若 F1测交,子代有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 :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若 F1自交,F 2有三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1 :2 :1,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AaBb 的个
2、体若能产生四种配子且比例为 1 :1 :1 :1,才能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 错误;只有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能产生比例相等的 4种配子,进而产生分离比为 9 :3 :3 :1 的 F2,B 正确;AaBb 的个体测交,后代只有两种表现型说明其只产生了两种配子,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 正确;若 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 :2 :1,说明只产生了雌雄各两种配子,也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 正确。22019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人类多指基因(T)对手指正常(t)是显性,白化病基因(a)对肤色正常(A)为隐性,已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3、一个家庭中,父亲、母亲都为多指,他们有一个白化病和手指正常的孩子。则这对夫妻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 )A. B.12 58C. D.38 14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父亲和母亲都为多指但没有白化病,基因型都为 A_T_,他们生有一个白化病和手指正常的孩子(aatt),因此这对夫妻的基因型均为 AaTt。两对性状遗传可分开考虑:若只考虑白化病遗传,这对夫妇的后代中患白化病(aa)的概率是 ,不患白化病14(A_)的概率是 ;若只考虑多指遗传,这对夫妇的后代中不患多指(tt)的概率是 ,患多指34 14(T_)的概率是 。两对性状综合考虑,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只患白3
4、4化病(aatt)的概率只患多指(A_T_)的概率 ,B 项正确,A、C、D 项错误。14 14 34 34 5832019陕西咸阳中学月考面颊上有酒窝与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有酒窝基因(B)是显性,无酒窝基因(b)是隐性。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无酒窝的小孩,则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 )ABb 和 Bb BBB 和 bbCBB 和 BB Dbb 和 bb2答案:A解析:一对有酒窝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无酒窝的小孩,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基因型都是 Bb。42019福建莆田月考我国科学工作者捕捉到一只稀有的雄性白猴,现要在短时间内利用这只白猴繁殖更多的白猴(已知棕色对白色是显性),你选
5、出的最佳方案是 ( )A白猴与棕猴交配,选出后代中白猴B白猴与棕猴交配,再让 F1自交C白猴与棕猴交配,再让 F1测交D白猴与棕猴交配,再让 F1与棕猴交配答案:C解析:白猴(aa)与棕猴(一般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为 AA)交配,F 1均为杂合子棕猴(Aa),若再让 F1中雌雄个体交配,则后代出现白猴的概率 较低,若再让 F1测交,则后代出现(14)白猴的概率 较高,若再让 F1与棕猴(AA)交配,则后代应均为棕猴,C 正确。(12)52019安徽铜陵一中月考一群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由交配,子代中杂合子比例是( )A. B.12 13C. D.14
6、15答案:A解析:基因型为 Dd的个体,产生的雌配子为 D :d1 :1,雄配子为Dd 21 ,所以随机结合的结果为 DD ,Dd ,dd 。23 12 26 23 12 13 12 36 13 12 1662019四川凉山州一诊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某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妹妹,家族的其他成员均正常。在不考虑其他变异的条件下,如果他们向你咨询孩子患该病的情况,你应该给出的建议是( )A该病由一个基因控制,你们俩均正常,所以孩子不会患病B该病由位于 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女孩正常,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C该病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所生男孩、女孩患病的概率相同D通过产前诊断的染
7、色体检查,可诊断胎儿是否为该病患者答案:C解析:某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妹妹,推测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用 A、a 来表示,则该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均为 AA、 Aa,后代可能会13 23患病,A 错误;该病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B 错误;常染色体遗传病,后代男女患病概率相等,C 正确;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可以采用染色体检查来判断是否为患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采用基因检测的方法来诊断是否为患者,D 错误。72019重庆九校联考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和乙遗传病患者,系谱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
8、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B据图可推测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 Y遗传C若 3无乙病致病基因, 5和 6婚配,生出同时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为136D若人群中甲病的发病率为 4%, 2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婚配则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6答案:D解析:分析两个家系的两种遗传病,先看甲病:由 1和 2都无甲病,而 2患甲病,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同理,由于系谱图中只有患乙病的男孩,所以只能确定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还不能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但一定不是伴 Y染色体遗传,因为患病男孩的父亲不患病。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 错误;根据前面对乙病的分析可知,乙
9、病不可能是伴 Y染色体遗传,B错误;若 3无乙病致病基因, 9的乙病致病基因只能来自 4,由此可推断乙病为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甲病的致病基因为 a,乙病的致病基因为 b。先分析甲病: 1、 2、 3和 4的基因型都为 Aa,所以 5和 6的基因型为 AA或 Aa;他们婚配生13 23出患甲病孩子的概率为 。再分析乙病: 1和 3的基因型为 XBY, 2和 4的23 23 14 19基因型为 XBXb,所以 6的基因型为 XBXB或 XBXb,而 5的基因型为 XBY,二者婚配,生出12 12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 ,综合上述两种遗传病分析, 5和 6婚配,生出同时患两种12 14 18病孩
10、子的概率为 ,C 错误;结合前面的分析, 2的基因型为 aa,若人群中甲病的19 18 172发病率为 4%,则人群中 a基因频率为 ,A 基因频率为 ,所以 AA的基因型频率为 ,210 810 64100Aa的基因型频率为 ,人群中某正常男性(A_)是携带者的可能性为 ,32100 32100 (64100 32100) 13由此推算 2与人群中某正常男性婚配则所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D 正确。12 13 1682019四川绵阳南山中学诊断某植物果穗的长短受一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种群中短果穗、长果穗植株各占一半。从该种群中随机取出足够多数量的短果穗、长果穗的植株分别进行自交,发现
11、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短果穗是由显性基因 A控制,长果穗是由隐性基因 a控制B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该种群中,控制短果穗的基因频率高于控制长果穗的基因频率D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传粉前后 A频率与 AA频率均不发生变化答案:C4解析: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而短果穗植株的子代中未出现长果穗,说明短果穗是隐性性状,长果穗是显性性状,A 错误;长果穗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短果穗植株,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 错误;50%长果穗植株的子代中出现短果穗,说明该种群长果穗植株中杂合子 AA与纯合子
12、Aa比例为 1 :1,因此种群中相关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1 :2,控制短果穗 a的基因频率 ,长果穗 A的基因24 12 14 58频率 ,C 正确;该种群随机传粉一代,传粉前后 A频率不变,AA 频率 ,而传38 38 38 964粉前 AA的频率为 ,D 错误。1492019山西孝义模拟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 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控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个基因型为 ddAaBb的精原细胞可产生 4种精子B基因型为 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 :褐色13 :3C图示
13、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该生物的所有性状D图示说明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答案:A解析:由于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独立遗传的 3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一个基因型为 ddAaBb的精原细胞如果不发生交叉互换可产生 dAB、dab(或 daB、dAb)两种类型的精子,如果发生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则会产生 dAB、dAb、daB、dab 四种类型的精子,A 正确;由控制色素合成的图解可知,体色为黄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D_、ddaaB_、ddaabb,体色为褐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ddA_bb,体色为黑色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ddA_B_。基因型
14、为 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A_B_:ddA_bb :ddaaB_ :ddaabb9 :3 :3 :1,其中基因型为 ddA_B_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 aaA_bb的个体表现为褐色,基因型为ddaaB_、ddaabb 的个体均表现为黄色,因此基因型为 ddAaBb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 :褐色 :黄色9 :3 :4;B 错误;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包括: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此图示只是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并不能控制生物的所有性状,C 错误;基因与
15、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定或影响多种性状,图示说明动物的体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D 错误。102019浙江杭州模拟下列关于优生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家系调查是遗传咨询的重要步骤B羊膜腔穿刺技术是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C通过检查发现胎儿有缺陷,可认定该胎儿有遗传病D早孕期避免放射线照射可降低胎儿的致畸率答案:C解析:遗传咨询的主要步骤:医生对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身体检查,并5详细了解家庭病史,作出诊断,如咨询对象和有关的家庭患某种遗传病;分析遗传病的传递方式;推算出后代的再发风险率;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这种遗传病的对策、方法和建议
16、,如进行产前诊断等,A 正确;羊膜腔穿刺技术是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B 正确;检查发现胎儿有缺陷,还不能确定该胎儿患遗传病,还需要对遗传物质是否发生改变方面做进一步诊断,C 错误;放射线照射是诱发细胞癌变的因子之一,所以早孕期避免放射线照射可降低胎儿的致畸率,D 正确。二、非选择题(共 2题,每题 15分)112019河北沧州联考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正常人群中每 70人中有 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显、隐性基因分别用 A、a 表示)。图 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限制酶 Msp作用于 1、 2、 3及胎儿 1(羊水细胞)的 DNA,产生不同的片段(kb 表示千碱基对
17、),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 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 2。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苯丙酮尿症,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_。(2) 1、 1的基因型分别为_。(3)若 2和 3生的第 2个孩子表现正常,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 PKU患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 PKU患者的_倍。(保留两位小数)(4)已知该家系也是红绿色盲症遗传病(致病基因用 b表示)家族,其中 1是红绿色盲患者,则 3与这两种遗传病有关的基因型是_。若 2和 3再生一个正常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且为 PKU患者的概率为_。答案:(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18、,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Aa、Aa (3)46.67 (4)AaX BXb 13 360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表达产生苯丙氨酸羟化酶,催化正常人体内的苯丙氨酸代谢,而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则不能表达产生苯丙氨酸羟化酶,导致苯丙氨酸代谢异常,引起苯丙酮尿症,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分析图 1可知, 1和 2正常而其女儿 1患病,说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 1的基因型一定为 aa, 1和 2的基因型一定为 Aa; 2的基因型可能是 AA或 Aa。结合题意分析图 2可知,由于 1的基因型一定为aa,限制酶
19、 Msp剪切后形成的 19 kb基因片段为 a基因,则 23 kb基因片段为 A基因,故根据图 2可知, 2、 3和 1的基因型都一定为 Aa。(3)由上述分析可知, 2和 3的基因型都一定为 Aa,若 2和 3生的第 2个孩子表现正常,则这个孩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6AA :Aa1 :2;这个孩子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由于正常人群中每 70人中有 1人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则生下 PKU患者的概率是 ,而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23 170 14 1420下 PKU患者的概率为 ,因此该孩子长大后与正常异性婚配,生下 PKU患170 170 14 119 600者的概率是正常人群中男女婚配生下 PK
20、U患者的 46.67 倍(保留两位小数)。1420 119 600(4)红绿色盲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 1是红绿色盲患者(一定含有 Xb),由于其父亲 2色觉正常(基因型一定是 XBY),故 1的红绿色盲基因(X b)只能来自母亲,而母亲 3色觉正常,因此 3与这两种遗传病有关的基因型是 AaXBXb。若 2(基因型是 AaXBY)和 3(基因型是 AaXBXb)再生一个正常女孩,则该女孩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1 :2,X BXB :X BXb1 :1;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 XBY,同时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Aa)的概率为 ,则该女孩长大后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型只能是1
21、70XbY)的概率为 ,生一个 PKU患者的概率为 ,因此生一个红绿色盲且12 14 18 23 170 14 1420为 PKU患者的概率为 。18 1420 13 360122019广东佛山模拟现有两个纯合的水稻品种:甲(抗病高秆)和乙(感病矮秆),已知抗病(A)对感病(a)为显性,高秆(B)对矮秆(b)为显性。甲与乙杂交获得 F1,F 1自交,F2有四种表现型,其中抗病矮秆所占比例为 。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请回答:316(1)A/a、B/b 中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是_。请简述判断理由:_。(2)F2中的抗病矮秆植株自交,后代出现抗病矮秆植株的概率是_。(3)从 F1植株不同部位取一些细胞
22、,将基因 A和 B都用荧光染料标记。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_个荧光点,也可能不含荧光点。不含荧光点的细胞是如何产生的?答案:(1)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F 1的基因型是 AaBb,只有当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时,F 2中抗病矮秆植株所占比例才为316(2) (3)1、2、3、4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56基因 a和基因 b进入同一个细胞解析:(1)根据 F2中抗病矮秆所占比例为 ,推断 F1基因型为 AaBb并且两对基因符合316自由组合定律,所以两对基因位置关系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F 2中的抗病矮秆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 :Aabb1 :2,
23、自交后代感病矮秆的比例为 ,出23 14 16现抗病矮秆植株的概率为 。(3)F 1的基因型为 AaBb,将基因 A和 B都用荧光染料标记,则56正常体细胞就含有 2个荧光点;进行到有丝分裂复制完成就含有 4个荧光点;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 Ab配子就只含 1个荧光点;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这时的次级性母细胞中可能含有 3个荧光点;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 a和基因 b进入同一个细胞,这时产生的含有 ab的子细胞不含荧光点。7探究创新卷 着眼于练模拟悟规范争满分一、选择题(共 10个小题,每题 2分)12019江西高三段考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茎(A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全程 训练 计划 遗传 基本 规律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