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小结与测评——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doc
《(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小结与测评——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小结与测评——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含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考纲明考情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b 元朝行省制度 b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c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d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c中国古代的世官制、察举制与科举制 d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统一 b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 b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b 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 b唐朝三省六部制 b 清朝军机处 c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b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c清朝的边疆政策 c复习线索 (1)夏商周时期:中
2、国早期政治制度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具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和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特点。(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3)汉到元:官僚体制和行政机构的设置与管理制度的调整,都体现出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小题考“活”杜绝惯性思维不丢分分封制 VS 郡县制 VS 行省制1.秦朝推行的郡县制与周朝后期的分封制相比是一项巨大的进步,主要是指郡县制( )A促进了民族融合 B扩大了疆域2C限制了朝中大臣的权力 D有利于
3、防止地方割据分裂解析:选 D 郡县制主要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不是民族融合,故 A 项错误;西周分封制扩大了疆域,故 B 项错误;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不能限制朝中大臣的权力,故 C 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因此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 D 项正确。2元代以前常“因山川民俗以制州界” ,而元代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这表明元代( )A以山川地理环境来划分行政区域B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C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D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解析:选 B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犬牙交错”原则可知,材料讲述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4、,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是为了限制地方势力壮大,防止割据,以加强中央集权,故 B 项正确。深化提能比较点 分封制 郡县制 行省制盛行时代奴隶社会的行政制度,盛行于西周几乎 整个封建时代确立并盛行于元朝,为后世所继承和中央政府的关系诸侯相对独立,权力与地位可以世袭,在地方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郡县是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行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异作用与影响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后期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
5、,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同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巩固统治;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自然经济、重“士”氛围 封建政治体制3.战国时期,士人一旦受到国君赏识,便可提拔为国之重臣。魏文侯重用李悝、吴起,3魏国首霸中原;燕昭王尊郭隗为师,用乐毅等士,燕国得以振兴。这类做法( )A导致士人阶层掌控国政 B改变了天下分裂的趋势C冲击了传统的血缘政治 D反映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解析:选 C 士人受到重视,但并不会导致士人掌控国政,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士人受到国君赏识,提拔为重臣,但并没有涉及天下局势的分裂与统一,故 B 项错误;士人受到赏识并得到重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贵族政治,故
6、 C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此时期思想上的百家争鸣,故 D 项错误。4 “法自君出,权尊于法”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家族国家本位、实现社会和谐等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立法 思想和价值取向。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为主的生产方式B宗法制为内核的政治结构C外儒内法的封建统治思想D大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析:选 A 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不难得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决定我国古代基本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必然是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故 A 项正确。深化提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并长期维持的原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建立一个强有
7、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 和再生产政治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教训,在统一全国后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理论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秦自商鞅变法后,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诸子百家学说,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的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角度 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5.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正式批准台湾设置与内地完全相同的地方军政机构,连衙署建筑也改变了台湾 坐东
8、向西的习惯,而如内地“衙门口,朝南开” 。材料说明( )A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 B清政府对台湾有效管理C台湾与大陆同步发展 D台湾开始归属中央管辖解析:选 B 在台湾设置与内地完全相同的地方军政机构以及所发生的变化,表明清政府已实现对台湾的有效管理,故 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项说法太绝对,4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排除 D 项。6在封建社会,权力监督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缺乏独立性及对监督权本身的制约。材料表明了( )A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实际效能有限B中国古代监督权力
9、处于权力的核心C中国古代监督权力没有受到制约D中国古代监督权的职能混 淆不清解析:选 A 由题干中“缺乏独立性及对监督权本身的制约”说明其实际效能有限和不完善,故 A 项正确;古代权力的核心是皇权而非监督权,故 B 项错误;中国古代的监督权也是要受到皇权制约的,故 C 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古代监督权缺乏独 立性,而没有体现监督权的职能混淆不清,故 D 项错误。深化提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和中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而到封建社会的后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消极作用突显。具体表现在:1积极作用(1)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创造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抵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 2019 高考 历史 学业 水平 考试 专题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小结 测评 补缺 提能增分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4245.html